李世石大戰阿爾法狗
人工智能“阿爾法狗”
1月4日下午1點多,一場關注度空前的圍棋比賽在野狐網上展開,64歲的聶衛平對陣Master,“棋圣”最終以7目半的較大劣勢落敗。聶老是近一周內,又一位被Master斬落馬下的職業棋手。
自從2016年12月29日在圍棋網絡對戰平臺現身之后,截至1月4日晚,Master在弈城網和野狐網取得了59勝1和的戰績,手下敗將不乏柯潔、樸廷桓、古力等世界頂尖名將,唯一的和棋還是因為對手陳耀燁對戰時掉線。在和古力最后一戰前,Master承認自己就是“阿爾法狗”。
不光是圍棋對弈,人工智能阿爾法狗在模擬空戰中也屢屢擊敗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美軍組織的一場模擬對戰中,阿爾法狗使用了4個模擬噴氣飛機對抗兩個攻擊戰機,在沒有任何損失的情況下,成功防守住了一段海岸線。此前,阿爾法狗與許多飛行員都進行過對戰,它會和人類飛行員一樣,記住每次對戰中的策略使用和對手反應 ,通過數據運算找出最佳反應方式。
資料圖:人形軍用機器人
美已裝備應用型軍用機器人
現在人工智能武器也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美國在這方面總是先人一步占領科技制高點,人工智能武器具有指揮高效化,打擊精確化,操作自動化,行為智能化等特點的智能武器將在未來軍事領域將占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有意識”地尋找、辨別需要打擊的目標,具有辨別自然語言的能力,是一種“會思考”的武器系統。美國列入研制計劃的軍用機器人達100多種,并且一些部隊已經開始小批量裝備應用型軍用機器人。
美軍現階段正在進行的空中火力支援改進,是要求通過改革通信和指揮體系,將地面發送支援請求到空中實施攻擊的時間間隔從30-60分鐘壓縮到6分鐘以內。
這其中指揮系統要根據前方傳回的實時請求,時刻不斷的計算出最優方案,并持續自主調度(載人飛機)或者控制(無人機)空中力量,提供最優(根據情況不同,會有風險、到達時間等不同側重點)飛行路徑和武器掛載使用方案。
資料圖
無人化作戰不再是科幻
人工智能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經驗智慧上,在生理機能上也更勝一籌。如同大炮的膛壓和膛距比已經達到最佳比例的極限一樣,傳統的有人作戰平臺受人的生理機能的限制幾乎都達到了極限。
例如飛機的速度,其實就機器性能來講還可以繼續提升,但飛行員生理上卻無法承受。再比如航母上的電磁軌道系統,它在功能上彈射最小和最大重量及彈射速度都具有很廣泛的變換空間,如果彈射無人機或者作為電磁炮發射各種類型彈丸都沒有問題,但在彈射回收有人作戰飛機上就必須考慮飛行員的耐受度。
包括現在投入使用的先進無人機在內的所有無人平臺,還是要通過人來進行有線或者無線操控。這種操控當然要受到人的生理機能的限制,精神疲倦、情緒波動、判斷失誤等心理反應都可能對其操控的無人平臺造成致命性影響。
2011年12月,伊朗俘獲了美軍RQ-170無人機,據悉是通過電子干擾阻塞了它與后方聯系的通信手段,使無人機處于迷航狀態,通過程序控制使其自動迫降。
針對無人作戰平臺易被對方操控的短板,有專家認為,無人機在與操作員失聯后,應當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具備自主性的無人作戰平臺,是增強其“意志”、防止其“反水”,從而在未來戰場中一展身手的重要途徑。事實上,如今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現實可能和技術支撐。
因此,雖說就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有人作戰平臺和無人作戰平臺各有所長,相互補充,誰也替代不了誰。但人工智能在無人作戰平臺上的運用無疑將會改變這一局面,能夠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不受人類生理特征和生理極限影響的優長,讓無人作戰平臺如虎添翼,戰力倍增。可以說,人工智能進軍軍事領域,走向未來戰爭,將真正開啟無人化作戰時代的序幕。
資料圖
我們經常說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在于使用武器的人,而不是武器本身。但放眼全球,作戰武器智能化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現代軍事體系一直在朝著高度自動化、信息化的方向邁進。
這個過程中人類在指揮系統中將會越來越依賴計算機系統和人工智能——說白了,現代裝備體系空前巨大的信息量已經完全超出了人力的處理能力范圍。或許有一天指揮戰爭執行戰斗的很可能是智能化的指揮作戰系統,而不再是我們自己。
來源:整理自解放軍報、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