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鐘、俞甲原系高中同學,于1995年左某某定戀愛關系,2001年8月17日登記結婚,婚后感情尚可。2002年10月15日育有一子俞乙。2006年3月,鐘發現俞甲與他人有婚外情并同居,雙方開始分居。2006年9月15日,雙方簽訂離婚協議,寫有房屋及其他財產歸鐘所有,汽車歸俞甲所有,因俞甲與他人同居,支付鐘精神損失費的內容,但未去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另:2000年11月1日、2日,俞甲由其父親向鐘匯款68000元,用于雙方支付購房首付款,房屋裝修款項由俞支付,按揭貸款由鐘、俞共同償還。
裁判原文節選:
一審判決【案號:杭州市余杭區法院(2007)余民一初字第454號】:雙方相識戀愛后登記結婚,系自主婚姻。婚后感情尚可,近年來夫妻間產生矛盾并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俞甲與他人關系曖昧、雙方分居生活所致。現夫妻關系已破裂,鐘起訴要求與俞甲離婚,俞甲表示同意離婚,予以準許。雙方爭議的房屋系經濟適用房,綜合雙方提供的證據及雙方的陳述與辯解,雖在雙方尚未登記結婚時以鐘名義申請并簽訂購房某某,但房屋首付款由俞甲父親存入鐘賬戶的款項支付,由俞甲經手對房屋進行裝潢并支付承攬人相應的款項,且該房屋用于雙方的婚房,購房補充合同、房屋產權證、購房發票也于婚后取得,并由雙方共同歸還銀行按揭貸款,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俞甲婚前由其父親支付的用于購房的款項,其父親表示為鐘、俞甲雙方購房所用,視為對雙方的贈予。該房屋的性質為經濟適用房,考慮訟爭房屋以鐘名義購買,實際由鐘在管理,根據雙方的估價,如轉讓應交納數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及相應的稅款等費某,現尚有部分按揭貸款未歸還,并考慮俞甲對婚姻有一定的過錯等因素,房屋(含裝修)歸鐘所有為宜,尚余銀行按揭貸款由其歸還,對俞甲予以適當折價補償。
二審判決【案號:杭州中院(2008)杭民一終字第670號】:鐘與俞甲對一審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均無異議,爭議的焦點為訟爭經濟適用住房系鐘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一審判決對財產分割是否合理。訟爭經濟適用住房雖系鐘在婚前以其名義申請并簽訂購房某某,但房屋首付款由俞甲父親存入鐘帳戶的款項支付,并由俞甲經手對該房屋進行裝潢并支付承攬人相應的款項,且該房屋作為雙方的婚房,購房補充合同、房屋產權證、購房發票也于婚后取得,并由雙方共同歸還按揭貸款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故一審法院將該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并無不當。雙方當事人確曾寫過離婚協議,但兩人的簽名均系俞甲一人所為,且事后也未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因鐘在一審提交該協議僅為證明俞甲與他人同居的事實,俞甲確認由自己起草,故一審法院認為具有證明效力,從而認定夫妻間產生矛盾并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俞甲與他人關系曖昧,雙方分居所致,但對夫妻離婚后的共同財產仍應依法分割。一審法院已考慮到涉案房產如轉讓應交納數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及相應的稅費等費某,且尚有部分按揭貸款未歸還,并考慮到俞甲對婚姻有一定的過錯等因素,判令住房(含裝修)歸鐘所有,由鐘支付俞甲房屋折價款20萬元并無顯失公平。
再審判決【案號:浙江高院(2011)浙民提字第45號】:本院認為:關于訟爭房屋性質的認定問題。訟爭房屋系鐘以其個人名義按其家庭(注:鐘提交的《杭州市市區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申請表》中,申請人為鐘,家庭成員為其父母及妹妹。)為一戶申請購買的經濟適用住房。根據杭州市經濟適用住房政策規定,申請經濟適用住房需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人具有杭州市市區常住城鎮居民戶口5年以上。鐘申請該經濟適用住房時,其家庭成員為鐘及其父母、妹妹,并不包括俞甲。而當時俞甲的戶口在余杭區,不屬于杭州市區范圍,故俞甲并不能享受杭州市經濟適用住房的優惠政策。且訟爭房屋的購房某某等資料均只有鐘一人簽名,房屋按揭貸款辦理、房屋交付均在雙方婚前已完成,訟爭房屋產權證上登記的所有權人為鐘一人。據此并根據本案實際情況,對鐘主張訟爭經濟適用住房應認定為其婚前個人財產的理由,本院予以采納。
關于訟爭房屋的處理問題。根據查某事實,2000年11月1日、2日,俞甲父親分兩次匯入鐘賬戶共計68000元,4天后鐘即支付訟爭房屋首付款64420元。鐘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系用其他資金來支付該首付款的事實,因此,應認定訟爭房屋首付款系用俞甲父親匯入鐘帳戶的款項支付。另外,結合俞甲還對訟爭房屋的裝潢有過投入,以及婚后共同償還部分銀行按揭貸款的實際情況,對俞甲的上述投入,鐘應予以返還。考慮到本案實際情況,本院酌定由鐘返還俞甲12萬元。
再審判決【案號:最高院(2013)民再申字第8號】:本院認為:(一)關于財產分割是否合理的問題。根據原審查明的事實,訟爭房產認定為鐘弘婞的婚前個人財產,并無不當。但考慮到婚前鐘弘婞曾使用俞舜華父親匯入款項支付房屋首付款、俞舜華在訴訟中提供裝潢票據、借款收據等證明對房屋進行裝修及夫妻婚后共同承擔部分房屋按揭等情況,再審法院在將案涉房產認定為婚前個人財產的同時,判決鐘弘婞返還俞舜華12萬元,有事實和法律根據。鐘弘婞認為俞舜華之父匯入其賬號的款項是結婚彩禮,無證據證明;訴訟中,俞舜華提供房屋裝潢發票、借款借據等并有證人作證,鐘弘婞否定俞舜華對房屋裝修的投入,證據亦有不足;同時,俞舜華在婚后也共同償還了部分銀行按揭貸款。據此,再審判決對夫妻財產的分割,并無不妥。(二)關于離婚協議財產分割的效力及俞舜華應否對鐘弘婞再予補償的問題。經查,本案離婚協議雖由雙方簽訂,但二人并未據此辦理離婚手續,而是通過法院判決離婚。據此,雙方離婚協議有關財產分割的約定,在婚姻關系未解除的情況下,在訴訟中僅可作為證據使用,并不能直接作為法院裁判的依據。
評析:對于財產屬于夫妻一方還是雙方共有的問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沒有規定的,則應當區分物權與債權,并探究當事人的真意,來確定財產權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