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大上海又上頭條了
某旅游網站評選出
中國最美的十條歷史文化街區
上海的思南路上榜啦!
小微這就帶大家去感受一下
這條充滿法派風情的思南路
走進思南路
香樟、榆樹和楓楊樹在紅瓦洋房旁款款而立
盡情沉醉在法式浪漫之中
每每走到這條路上,浮躁的內心立刻寧靜下來
氛圍都因為周圍的一切變的不一樣
這樣的一處地方
值得有心前來,刻意走走
思南路原名馬斯南路(Rue Massenet)
始筑于1912年
同年8月13日,法國著名音樂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
為紀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將此路命名為
Rue Massenet——馬斯南路
思南路是一條很現在少有的很純粹的馬路
不通公交車,也沒有其他街道燈紅酒綠的招牌
就連路燈都透露著年代的氣息
馬路兩側滿是郁郁蔥蔥的法國梧桐
安靜得可以聽見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
在這里看不到一點城市的喧囂與浮躁
如今的思南路
不只保留著周公館、梅蘭芳故居等著名景點
整條路上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棵樹都是特別的存在
思南路19號
這是一家開在路口的甜品店
主要以榴蓮制作各式東南亞及中式甜品
店面很小,人多時還不得不打包帶走
但是他所用到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的
包裹榴蓮果肉的腸粉是新鮮班蘭葉熬成汁水染成的
不喜歡榴蓮的朋友可以點布丁類甜品
打包一個甜品,讓嘴巴和眼睛一起感受路上的美好
思南路36號
這里原是抗日愛國將領楊森在上海的私人住宅
這是一幢時尚的歐式花園洋房
抗日戰爭開始后,他把該住所給了自己的朋友照看
因為朋友是票友
便將這里借給一對京劇演員倆姐妹居住
由于梅蘭芳也住在附近
所以經常來此吊嗓子、演唱和會友
周圍的鄰里經常可以聽到梅蘭芳大師優美的唱腔
現在這里已經變成了居民住宅
思南路44號
在幽靜的思南路上,藏著這樣一家小店
這家店的正業應該是古董店,副業是咖啡館
店里的擺設雖然看起來有些許雜亂
卻讓人有種落入時光機器的感覺
旁邊小花園里還放著一個被當作茶幾的老式縫紉機
買家具還是喝咖啡,亦是簡單地打發時光
在這里都可以
思南路45號
這是整條路上最不“和諧”的一幢建筑
建筑側面的墻壁雖然是法租界老洋房的樣子
但是從正面看過來,更像老上海的居民樓
陽臺外飄蕩的晾曬衣服,顏色模糊不清的外墻
黑色的小鐵門,和被門墻遮擋的花園草木
這里充滿了和四周完全不同的生活氣息
思南路51號
思南路51號是一幢三層小洋樓
外面的樓梯可以直接通上二樓
外表、墻壁和樓梯的式樣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推開虛掩的大門,土黃色的建筑外墻就全呈現在眼前
整座建筑幾乎是空置的
只有二樓的一個套間里開出了一間
擺了兩張桌子作辦公室
樓梯和地板原來的顏色已經無法辨認
或許是因為沒有人氣的緣故
在熱汗淋漓的下午走進建筑
感覺所有的熱氣一下子都消退了
空曠的房子讓人感覺尤其敞闊
說句話都似乎會有回聲
據專家判斷,這是現代西方式建筑的標本
思南路65-71號
思南路65號至71號一路走過
細心的人會發現門牌號碼是斷斷續續的
從五十幾號直接跳到了七十幾號
仔細看看會發現,65號到71號都藏在里面
而里面全是一式一樣的獨立花園住宅前后相望
弄堂里呈現出的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一側是小洋樓,一側是圍墻和墻外光著腳玩耍的孩子
這幾棟都是西班牙式建筑
明朗、寬敞的內院,低矮圍墻
弄堂里的這些洋房都是當年“義品村”的花園洋房
51-95號被稱為“盧灣區的萬國建筑博覽群”
有英國、法國、西班牙式等風格的30撞花園住宅
思南路73號
思南路沿馬路東側的73號,是一幢西式小樓房
這就是當年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
也就是著名的周公館
為何稱之為周公館呢?
1946年中共代表團租下了這幢房屋
原意是作為中共辦事處
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
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說
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
周公館因此得名
繞到周公館身后
眼前呈現的又是另一種景象
充滿情調的餐廳開在法派建筑中
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慧公館、晶浦會等傳統的中式佳肴
更有日本料理魚藏、秘魯的Chicha給味蕾帶來新鮮的感動
還可以品嘗到正宗的英式下午茶
女服務生的白衫黑褲伶俐發髻很有老上海的味道
你可以停下匆忙的腳步
喝一杯咖啡,品一品這條路上的故事
思南路87號
思南路87號是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寓所
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
樓房前栽有不少花卉樹木,中間是綠瑩瑩的草地
環境十分優雅簡單
1932年冬,'九一八'事變爆發后
梅蘭芳偕全家告別了北平故居'綴玉軒'故居
在上海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定居下來
在思南路居住期間
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多部作品
抗日戰爭爆發后
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臺,并留起了胡子
期間汪偽政府與侵華日軍數次登門要求梅蘭芳重新登臺,均遭拒絕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梅蘭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胡子,重返舞臺
思南路88號
過了建國路,思南路開始有了人氣和熱鬧
而眼前突兀的是一幢尚未完工的建筑——思南路88號
在區內新建建筑限高18米以下的思南路
這樣的一幢30余層的高層建筑從價值上就顯得頗為珍貴
也是要在高尚地段擁有高尚住宅的中產階級追求的目標
思南路91號
思南路91號曾是革命家李烈鈞的故居
李烈鈞,江西武寧人,1928年起寓居與此
20世紀早期的革命家,曾任國民政府委員
1913年7月2日
再湖口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并發布討袁檄文
揭開了二次革命的序幕
1928年李烈鈞從政壇引退,來上海閑居,就住在此處
1932年“九一八”事變后主張抗日救國
抗戰爆發后從新赴內陸參加抗日工作
直到1946年2月20日在重慶病故
皋蘭路1號
從思南路拐到皋蘭路
皋蘭路1號,就是張學良舊居
一座西班牙式三層獨立花園洋房
張學良在1935年12月中旬
第三次到上海就住在皋蘭路1號的花園洋房里
香山路7號
如果從思南路拐彎到更短更幽靜的香山路
你可以看一幢掛著孫中山故居牌子的花園洋房
這是中山先生生前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寓所
他的《孫文學說》、《實業計劃》、《民權初步》等著作
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918年,四位加拿大歸國華僑買下了莫利哀路29號(現香山路7號)的住宅送給孫中山
從1920年1月一直到1924年11月北上
孫中山夫婦倆一直居住在此
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
選一個安靜的午后
過了皋蘭路開始,一直到建國路
漫步在這一段的思南路上
感受一下那個年月時光的靜謐與美好
素材來源|網絡
@上海微生活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