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展覽會到北大荒之一
——建設中的北大荒展覽會
龔立人原創
許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嚴肅的事實,一場“偉大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它到底是對是錯,是功是過,我無法估價,我無法確定,讓歷史去估價,讓后人去評說。我只能說,我們曾處在這股洪流的前鋒,我們確實做過,我們也努力過,當年我們確實曾一腔熱血,我們最終也迷惘過。我們曾堅決地奔向了北大荒,我們又堅決地離開了北大荒。這是怎樣的思緒,怎樣的心態,這個深奧的課題,我說不清,只好留給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去思考,去探討。
在這股洪流中,曾有過這樣一朵浪花,它就是1964年6月至12月曾存在于北京的一個僅有四個展室的“建設中的北大荒展覽會”。
1964年的春風,帶著董加耕和邢燕子等人的消息,傳遍了北京城,撩動著青年人的心。北京市應屆高中畢業生中,不少人要放棄考大學,自愿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黨感覺到了,國家感覺到了,于是以“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為題目、為立論、為內容在《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過文章。但還有不少中堅分子,給北京市委、市政府、團市委、市教育局寫信,堅決要求去北大荒,而且,這批人大多是各學校的尖子生。
北京市委肯定了這批學生的熱情,責成團市委和市教育局,在高中畢業考試后,從寫志愿書的學生中挑選出50名奔赴東北農墾總局參觀學習。這批學生分東西兩路在北大荒的軍墾農場考察、參觀、學習;東路奔八五O、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一一等農場。西路奔寶泉嶺、青年、軍川、二九O、二九一等農場。回到北京后,他們遵照北京團市委和市教育局的指示以北大荒贈送的實物和他們在參觀過程中采集、收集的標本、拍攝的照片為展品,撰寫了講解詞,在北海公園靠近西門的西岸,舉辦了“建設中的北大荒展覽會”。
展覽會共分四個展室,一室為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史,介紹了北大荒如何從房無一間、地無一垅的荒原上,建成了現代化的大規模的38個大型軍墾農場。二室介紹北大荒豐富的資源。三室介紹北大荒人的革命傳統。四室介紹1963年志愿去北大荒的北京知青一年來的工作、生活和成長的情況。
展覽會從6月下旬至10月底閉館休整,共展出110天,接待前來參觀的北京市高初中學生近30萬人次。這個展覽會曾對1964、1965兩年秋季的北京知青自愿報名去北大荒起了極大作用。那展覽會的留言簿上,每天都記錄著幾百人決心奔赴北大荒的豪言壯語。
寫于
作者:龔立人 1964年赴雁窩島的北京知青
此文曾收入《雁窩島人》和《走出雁窩島》兩書中
故紙尋珍之七 2008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