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1 忽略判斷框內的條件
易錯點2 誤將類比所得結論作為推理依據
易錯點3 小前提錯誤
易錯點4 反證法誤區——推理中未用到結論的反設
易錯點5 對復數的相關概念不理解出錯
易錯點6 數學歸納法的應用誤區——歸納假設只設不用
一、算法初步
1. 在設計一個算法的過程中要牢記它的五個特征:概括性、邏輯性、有窮性、不唯一性、普遍性.
2. 在畫算法框圖時首先要進行結構的選擇.若所要解決的問題不需要分情況討論,只用順序結構就能解決;若所要解決的問題要分若干種情況討論時,就必須引入選擇結構;若所要解決的問題要進行許多重復的步驟,且這些步驟之間又有相同的規律時,就必須引入變量,應用循環結構.
3. 循環語句有“直到型”與“當型”兩種,要區別兩者的異同,主要解決需要反復執行的任務,用循環語句來編寫程序.
4. 關于賦值語句,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賦值號左邊只能是變量名字,而不是表達式,例如3=m是錯誤的.
(2)賦值號左右不能對換,賦值語句是將賦值號右邊的表達式的值賦給賦值號左邊的變量,例如Y=x,表示用x的值替代變量Y的原先的取值,不能改寫為x=Y.因為后者表示用Y的值替代變量x的值.
(3)在一個賦值語句中只能給一個變量賦值,不能出現多個“=”.
二、推理與證明
1.常見的類比、歸納推理及求解策略
(1)在進行類比推理時,不僅要注意形式的類比,還要注意方法的類比,且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找兩類對象的對應元素,如:三角形對應三棱錐,圓對應球,面積對應體積等等;②找對應元素的對應關系,如:兩條邊(直線)垂直對應線面垂直或面面垂直,邊相等對應面積相等.
(2)歸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體、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歸納推理所得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通常歸納的個體數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廣的一般性命題也會越可靠,它是一種發現一般性規律的重要方法.
2.利用綜合法、分析法證明問題的策略
(1)綜合法的證明步驟如下:①分析條件,選擇方向:確定已知條件和結論間的聯系,合理選擇相關定義、定理等;②轉化條件,組織過程:將條件合理轉化,書寫出嚴密的證明過程.特別地,根據題目特點選取合適的證法可以簡化解題過程.
(2)分析法的證明過程是:確定結論與已知條件間的聯系,合理選擇相關定義、定理對結論進行轉化,直到獲得一個顯而易見的命題即可.
(3)實際解題時,用分析法思考問題,尋找解題途徑,用綜合法書寫解題過程,或者聯合使用分析法與綜合法,即從“欲知”想“已知”(分析),從“已知”推“可知”(綜合),雙管齊下,兩面夾擊,找到溝通已知條件和結論的途徑.
3.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要把握的三點
(1)必須先否定結論,即肯定結論的反面.
(2)必須從否定結論進行推理,即應把結論的反面作為條件,且必須依據這一條件進行推證.
(3)推導出的矛盾可能多種多樣,有的與已知矛盾,有的與假設矛盾,有的與已知事實矛盾等,且推導出的矛盾必須是明顯的.
4.反證法的一般步驟
用反證法證明命題時,要從否定結論開始,經過正確的推理,導出邏輯矛盾,從而達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下面三個步驟:
(1)反設——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即假設原結論的反面為真;
(2)歸謬——由“反設”作為條件,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得出矛盾;
(3)存真——由矛盾結果斷定反設錯誤,從而肯定原結論成立.
即反證法的證明過程可以概括為:反設——歸謬——存真.
5.應用數學歸納法的常見策略
(1)應用數學歸納法證明等式,關鍵在于“先看項”,弄清等式兩邊的構成規律,由n=k到n=k+1時等式兩邊變化的項.
(2)應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關鍵是由n=k成立證n=k+1時也成立.在歸納假設后應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放縮法等加以證明,充分應用不等式的性質及放縮技巧.
(3)應用數學歸納法解決“歸納—猜想—證明”,是不完全歸納與數學歸納法的綜合應用,關鍵是先由合情推理發現結論,然后再證明結論的正確性.
三、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1. 復數的代數形式的運算主要有加、減、乘、除及求低次方根.除法實際上是分母實數化的過程.
2. 在復數的幾何意義中,加法和減法對應向量的三角形法則的方向是應注意的問題,平移往往和加法、減法相結合.
3. 實軸上的點都表示實數,除了原點外,虛軸上的點都表示純虛數.復數集C和復平面內所有的點所成的集合及平面向量是一一對應關系,即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