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相約去紅河看梯田,我說元陽梯田看了若干次了,旺季就不去湊熱鬧了。結果,笑得朋友直打跌,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他說的紅河,是紅河州的紅河縣,他說的梯田是撒瑪壩梯田和甲寅梯田。
車行不遠,昆明出發全程約300公里,走昆磨高速直達元江縣是250公里的高速,元江到紅河縣的撒瑪壩梯田和甲寅梯田大約是50公里的縣道,全程柏油路面,車輛不多,甚是方便。沿途風光旖旎,特別沿著紅河邊行走的一段,不時有山水小景可觀。
先到甲寅梯田,想拍梯田日落,不經意間居然拍到了幾名哈尼人在田里捉泥鰍,那便是梯田三寶之一了。
又去了梯田上的十二龍泉,十二個龍頭出水,泉水甘冽,可以直飲,好吃不過礦泉水,你懂的。十二龍泉充分地體現了梯田文化的核心——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即: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度共構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村寨上方山林疊翠,多是原始老林。這樣就有了源頭活水,潔凈的水源儼然便是梯田的靈魂。
山上天氣多變,目測不會有好的晚霞,我們便決定進紅河古縣城領略馬幫文化。迤薩馬幫,是清代以來活躍在云南境內,并通往東南亞的馬幫路;也是勤勞、智慧的馬幫人打通的滇南通往東南亞的第一條馬幫之路,馱出了滇南旅居國外的第一代華僑,并創造了獨特的集中西建筑文化,馬幫文化為一體的迤薩古鎮。晚餐就是迤薩牛湯鍋配哈尼菜。
下了一夜的雨,晨起大霧,但一早我們還是出發了,目標撒瑪壩。畢竟十里不同天,城里下雨,山上出太陽也未可知!果然,一穿出雨霧,陽光和藍天躍到眼前。
我們激動得趕緊停車,回拍一張縣城,沒錯肯定就在那云海里面。
急急地趕到撒瑪壩,果然是萬畝梯田集中連片,三千多級首尾,相連萬畝梯田一眼收。雖然哈尼梯田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漢文史對哈尼梯田的記載卻遲至明代。據《五土司冊籍》記載:洪武年中哈尼族頭人吳蚌頗率眾劈山開田,被眾人推為長,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為當地第一任土司官,允許世襲,明清連續開山造田,所以,這里是整個紅河哈尼梯田中史書記載最早的開墾地。
田中還有觀景棧道。可我的云海呢?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原來景區還有一個下觀景臺,趕緊往下找找,云上梯田我來了!
縹緲的云霧不停地呼吸,每一秒都在制造別樣的景致!
極簡的樹
居然,還拍到了傳說中的梯田鷹!
我忽然就迷上了這里,決定住到梯田里,躺在床上看這梯田、看這云海。于是選了一家就在梯田旁的“田畔人家”!遠遠望去,縣城還在云海里,因為山頂那幾個大風車,暴露了位置,哈哈!
吃過午飯(有梯田三寶哦!),安頓好行囊,我們決定往對面的甲寅梯田附近看看。一路上,不時遇到路邊休息聊天的哈尼人。
還有放學的孩子。雖然路好走,還是要注意控制車速,安全第一。
與元陽明顯不同的是,紅河縣的梯田居然是連在一起的,從撒瑪壩到甲寅,形成環線,車窗外一路都是梯田,怪不得都說“不到撒瑪壩,不知梯田大”,此言不虛。
這是楊柳梯田,有名的“梯田藍”!
赤橙黃綠藍靛紫,仔細數數,這里的梯田田居然是七彩的!
梯田放牧的老人和牛
車個珠子也敢叫“文玩”,哈尼人在這里直接雕刻了大山。
耕田的牛常見,這爬梯田的牛我倒是第一次拍到,可見梯田的田埂的確是蠻牢固的。
生活在這樣的風景里,有多爽?看看此鵝都準備上天了!
還有,這是什么?俄垤水庫?
我分明看到的是“湖上梯田”!
一路的流連,直到太陽落山,我們還是沒能繞到甲寅梯田!其實太直白的日落也沒什么看頭不是?
星出燈上,入夜的哈尼村寨靜謐安詳,
就在這滿天星斗里入睡,為了明早的撒瑪壩梯田日出!
再起個大早,遠遠地看見紅河峽谷中似有云海?
近處的梯田卻有些直白,那就拍一幅版畫吧!日出之前的天光,最適合拍這種風格!
對面甲寅鄉山頭的太陽出來了,沒有云,也就沒有朝霞。不過,觀賞點決定了景區的價值,能在一個視角將萬畝梯田盡收眼底,可將日出、山、水、田、林、寨攝入一個鏡頭的唯有寶華鄉的撒瑪壩梯田了。在這里表個白,拍張合影還是很好的。
這冬櫻花也是蠻漂亮的。
那是什么?傳說中的對山歌么!
仔細打聽原來是一對哈尼新人的婚禮。
背新娘走萬畝梯田?小伙子,我看好你喔!
哈尼人很友善,一經邀請,便大方、自信、欣然地同游客合影。記住是不收費的哦!
天光不早,踏上歸程!一路還是好風景。這是尼美梯田,我看就是裱花的蛋糕!
這是桂東梯田,千層梯田萬仞山,春風不離彩云南。
櫻花樹下的春耕,怎么看都是一首田園詩。
白云升起,我要回家了,然而魂卻留在那個叫“紅河的紅河”的地方!或許,那里便是哈尼人傳說中的“諾瑪阿美”吧?
PS:一、二月是觀梯田的的黃金季,撒瑪壩梯田旺季也不擠。觀景、拍攝都有好位置,而且目前尚未開始收費,省點錢住在梯田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