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唯一傳世作品,據記載,王希孟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他用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
卷后有當時蔡京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詩說: “ 宣和供奉王希孟, 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 空教腸斷太師京。 ” 附注云: “ 希孟天姿高妙, 得徽宗密傳, 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 未幾死, 年二十余, 其遺跡只此耳…… ”
它歌頌的是,江山如此多嬌,咫尺千里,一絲不茍,筆不虛設,造物之極。對于生命的體驗和表現都達到了一種極致的狀態,這跟宋代當時的政治、科學、宗教等是密不可分的。
圖中故事情節完滿。有如亭臺水榭、寺觀莊院、舟楫橋船、村落水碾、飛瀑通幽、房舍點綴、千巖萬壑、江水連綿。它對于遠的遠的訴求,空間的推移,位置的經營,細膩而且豐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千里江山圖》全卷游觀
此圖無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標簽題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鈐「緝熙殿寶」、「乾隆御覽之寶」等印二十八方。經宋代蔡京、內府,元代溥光,清內府等收藏,《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
草圖集
青綠山水研習之旅
通過臨摹《千里江山圖》,了解、認知青綠山水繪畫工具,學習石色疊加的方法,體會中國意象性色彩表現的綜合語言,如對意象性、裝飾性的理解,同時通過對青綠山水的學習使得學員們對中國畫的色彩語言體系有一個相對完整、專業的認識和掌握。
此次青綠課程,草圖集有幸邀請到中央美院劉榮老師集中授課4次,借著《千里江山圖》在故宮緩緩展卷的時機,讓我們開啟一段時空里的青綠之旅。
課程安排點擊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