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章第八
恭聞水之為德。不與物爭者。得天地自然之道也。不舍晝夜者。運大道不息之機也。大潤乾坤天地萬物。生生化化。而不窮者此也。圣人綜事物于一源。貫古今于一致。因時制宜。體用該備。亦如水之上善無爭之玅義耳。
此章經旨。如淮南子云。循勢而下。乘衰而流。有去高就下之功能。總是以水德。取喻圣人德行之玅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之為物。居五行之始。稟太極之初。生于一而成于六。氣屬五而數在一。水之性。得太陽之精。水之質。玅萬物之行。所以為上善。隨物施功。隨時善應。未嘗擇物而用其能。未嘗逆物而施其利。去高就下。行止如然。皆不假作為。有自然而然之玅也。故言善利萬物而不爭。圣人以道德教民。以仁義勸善。不自矜其能。不自伐其善。舍己從人。公而無私。水德同然。故無所爭也。太上取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蓋是此義。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眾人所惡者卑污下賤者也。水之為德。不處眾物之上。不逆眾物之情。去高就下。行止無心。雖是卑污下賤之地。亦不擇地而流。所以水性之德。幾于道矣。人奈何貪高愛貴。爭勢爭名。利害成敗之機。無所不生。長短高下之情。無所不有。種種妄心。相循不已。圣人以謙退自處。以卑下自安。寜曲己以全人。不好高而自大。所以水性之善。與圣人之道相近者此也。故曰。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二句。
居善地。
善地者。安靜無事之地也。若是險峻之地。則非善地矣。所以水性之善。去上就下。險峻不居。以貞靜自守。以柔順自安。行止如然。妙用無方。終無傾喪之患。豈不是善地乎。人之貪高望貴。不知持盈之失。豈善地乎。本經以功成名遂身退戒之者。正是此意。
心善淵。
深妙不可測度謂之淵。水雖無心。光明涵之于內。沉靜表之于外。能和萬物之性。能鑒萬物之形。生物之機不可知。化物之妙不可見。皆是水性中無心之心德也。淵乎深哉。其理至微。其道至深。故曰。心善淵一句。圣人之心。靜以涵萬物之理。而幽深莫測。動以妙萬物之用。而時措無窮。淵淵乎亦如水之善淵也。
與善仁。
水之德。施萬物而不伐其功。利萬物而不求其報。散之為雨露。萬物佩其德澤。流之為江河。舟航獲其濟渡。天下之飲之而御渴。用之而成物。百姓日用而不可須臾離也。其仁至矣。故曰。與善仁一句。
言善信。
水本無言。觀之江海。有揚波鼓浪之聲。聞之溪澗。有瀑布滴之聽。此即是水之言也。晦前三日。不期而潮于滄海。朔后三日。不約而退其水勢。潮不失時。聲不私聽。水信如此。以觀圣人。時然后發。有物有則。故言可徧天下而不疑。信可傳萬世而不惑。所以水之善信。與圣人同。故曰。水善信一句。
政善治。
水以生萬物為政。升之則化為雨露。降之則流為江河。派分徧及。有生生不息之機。德潤萬物。有化化無窮之妙。故曰。政善治一句。以水之政。觀圣人之參天地。贊化育。安百姓。和萬物。使天下各盡其道。各遂其生。皆是圣人之政善治也。
事善能。
水之善能不一矣。澤潤乾坤。滋生萬物行舟渡筏。去垢煮爨。隨宜妙用。應事適當。此皆是水德善事之能也。故曰。事善能一句。人能德性完全。心神活潑。應事接物之間。隨方就圓。處己待人之際。不泥不執。此便是事善能之義。
動善時。
水之為物。因圓器成圓。因方器成方。盈科而后進。氤氳而后雨。不逆人事。不違天時。皆是善時之妙動。人能不違天時。不逆人事。可行則行。可止則止。事不妄為。言不妄發。亦如水動善時之玅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文水有七善之妙。皆是不爭之道也。水既不與萬物相爭。所以萬物亦不爭于水。兩不相爭。是水之上善。善于和萬物。萬物皆得其和。又安有怨尤于水者。文中言夫唯不爭。故無尤。蓋是此義。人能心如止水。避高就下。此便是居善地。人能虛心養志。含光內照。此便是心善淵。人能愛物不遺。教人不倦。此便是與善仁。人能言語真誠。心口如一。此便是言善信。人能因物付物。盡己盡人。此便是政善治。人能曲直方圓。隨宜適用。此便是事善能。人能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此便是動善時。七善既立。萬善皆立。未有不近于道。而自處不爭者。又安有致天下怨尤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