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自然的世界千萬種之多,但似乎哲學家給出了答案:物質的世界和精神世界兩種而已。而相對每個人而言,所看到的世界千差萬別,能夠理解的世界似乎只有現實和虛擬的二維世界,但是否存在三維,甚至多維世界我們不得而知,而這個問題都留給科學家去探討吧。
在此我們所探討的是多角度,多維度,的的確確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有金錢的地方就存在交易,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交易的現象,或明或暗的交織于我們的生活。因此理解交易的是十分容易的,它就來源于生活的現象,菜市場的商品買賣,企業之間的商業合作,企業與商品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甚至于國家之間的項目合作,都可簡而化之為交易,只是交易涉及的層面或大或小,這對于人類而言是對于現實交易的理解,這種物質性的交易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始終。另一種交易生根于現實的物質交易,發展于虛擬社會的交易—虛擬金融交易,即人類所常說的金錢交易,如人類社會的貨幣交易,紙幣交易,再到演化于金融的市場,股票交易,期貨交易,外匯交易,貴金屬交易,衍生品交易.......這些本不存在的交易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之中智慧的結晶,金融市場的交易作用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存在利益的交易,因此衍生出投機者,價值投資者,以及風險對沖的交易者。這些由此而來的投機者交易于商業世界之中,因此繁榮了人類的歷史,可以說交易創造人類的繁榮世界,因利益驅動的交易大千世界,是人類最為影響深遠的生活方式,這可能是人類有思維以來最為偉大的事件之一吧。
交易的世界是爾虞我詐的世界,它從來不會跟你講什么仁義道德,這本身就是利欲薰心的世界。它猶同無硝煙的戰場,欲取勝于交易世界,需具備兵家的克敵制勝之法,儒家的兼濟天下情懷,道家上善若水的處變不驚,法家的高度自律的法制精神集一身,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還得需要佛家的戒欲克己的雜念,以此來面對紛擾的外部世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交易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奇跡,一夜成名的比比皆是,瞬間傾家蕩產的也不再少數,交易的世界是冒險家的樂園,貧窮者的地獄,富貴者的天堂。
我們作為社會存在的個體,本身就是交易世界的一部分,交易的復雜構成體。與交易的世界共存亡,從生到死都活在交易的世界里,生活的衣食住行都密切聯系著交易,人類作為復雜的群居動物,是一個廣泛的交易生存圈,而交易的鏈條將我們人和物緊緊的交易聯系在一起。然而在這復雜的交易圈,注定有著不平凡的故事;從最初的人類蒙昧的生存狀態,交易是不講任何規則和秩序的,完全依靠武力來解決交易世界的資源和食物分配。隨著人類物質財富的發展,人類漸漸構建屬于自己的交易世界,進而維持制定者的利益以及交易世界的安定,交易世界也從無到有建立的過程,甚至演變至虛擬世界的交易,也就今天的金融世界的交易。而在這其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暗與明的交易,即便那些有違道德倫理秩序或法律秩序。在這里我還想說,人類外在的交易世界如此,是否人類內心的世界也存在這樣的交易呢?人與人之間的饋贈行為算交易行為嗎?如果我們從心理的角度去理解,也似乎存在交易的行為。試想,街頭行乞的路人,你的好心施舍,也正是從內心世界對其產生同情,以此來滿足人們從善的心理,進而滿足內心的交易行為。也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從其內心的交易而言是難把控的,所謂:“人言可謂”正是這個道理。行乞和施舍的過程也就構成二者的心理交易,著也是人類的內心通過外在的行為與世界交流,著或許是心理學上的心理交流感應吧。復雜的心理交易演繹萬千世界,有人得勢,有人失勢,寄予成敗之間罷已。
交易的世界既有物質的交易,也有人類心理的交易,或者還有宇宙自由體系的交易吧。因勢而為,審時度勢;因心而為,自建其自由的體系,此為交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