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中醫里面分的癥型很多。今天我給大家就外感咳嗽說一些經驗吧。
大家記住了,凡是外感病,我們第一時間的反應非常的重要,如果剛剛發現跡象,馬上采取措施,很快就可以制止它,如果楞了一下,抱著再看看的想法,等到病勢已成,那就復雜多了,發起燒來了,咳嗽也厲害了,此時再到處找名醫,可是名醫也不是神仙,所以治療時間就變長了,患者也折騰。所以我想說,外感病的最初階段很重要,就像要著火了,剛剛有個小火苗的時候,我們一杯水就可以撲滅了,但如果整個屋子都著起來的時候,除了消防隊誰也滅不了它。
我對了咳嗽的看法,和感冒一樣,我認為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受寒了,流清鼻涕,痰是白色的。如果是這樣的癥狀,此時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處理,用四分之一的橙子皮或橘子皮,切成條狀,和6克蘇葉一起熬水,注意不要熬太久,開鍋3-5分鐘即可,取其輕清之氣,實際要的是它里面揮發物質。這個水,可以給孩子當做平時喝的水,就像茶一樣的喝,但一定要溫熱的時候喝。
如果剛開始大家沒注意到,有時候這一階段時間很短,大家沒把握住,進入了第二階段,此時外邪開始和身體斗爭,身體內出現熱證,這叫外寒里熱的階段,鼻涕開始黃了,或者黃白相間,一會兒清,一會兒是黃,這是寒熱錯雜了,痰也是,很多孩子不會咳痰,但是可以聽到聲音大起來了,痰聲很大,如果痰咳嗽出來了,也是黃色的,或者黃白相間的。此時,有些家長就會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了。當然也有一些成藥,也可以給孩子服用,草藥的話,孩子不太愛喝。
遇到以上的這個階段,很多成藥都基于外寒里熱這一情況,用麻黃來散外寒,宣肺,這是張仲景的麻黃石甘湯的思路,然后用一些清熱的藥物來清里熱,一般的孩子的咳嗽,只要服用這些藥物,基本可以逐步恢復,不至于發展。
這些成藥有以下幾種:
同仁堂兒童清肺口服液、葵花牌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小兒咳喘靈口服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這個外寒里熱的階段過去后,很多孩子往往會回到外寒的階段,此時余邪未盡,家長會發現孩子的鼻涕又變清了,痰是白色的,沒有大的癥狀,可能鼻子聲有點重,這是邪氣又重新回到外表了,這是第三階段。
此時可以用一個著名的方子,叫止嗽散。
止嗽散: 桔梗、荊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陳皮、款冬花,每味藥的用量都是3克,這是5-6歲孩子的用量,最好到附近的中醫給加減一下。而且這種藥物不宜多服,兩三天即可。
孩子的咳嗽,如果進入第二階段,服用了中成藥也不見好轉,而且有加重的趨勢,請一定去醫院,說明這次外邪來勢兇猛,并非口服可以解決,需要醫生來處理了,這是一個原則,家長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