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環境的日益變化,各型不可預期的災害更是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邊;中國國土幅員遼闊自然災害較多,因而時常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近年來,交通總量不斷增加,交通事故及隱患隨之增多,給應急救援帶來很大挑戰。
在應對重大事故以及自然災害時,航空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快、機動能力強、救援范圍廣、救援效果好,已成為補充地面救援的一種較為有效和重要的應急救援方式。同時,在特別重大災害救援中,直升機應急救援也表現出了優于其他救援方式的時效性與準確性,發揮了巨大作用,更加凸顯了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立的影響及作用
一.有利于加快整合整體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政府影響力。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思路
根據航空應急救援的優勢確定與功能定位,初步考慮航空應急救援應具備四大功能。
一.應急(醫療)救援。
二.事故勘察。
三.投放物資。
四.消防滅火。
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建設運營模式
一.規章制度
制定航空應急救援級別限制標準,將各種事故分門別類,制定事故等級,明確使用航空應急救援級別標準,完善制定航空救援所需的各項運行制度,制定航空救援飛行的運行保障制度,制定空中應急救援管理流程及救援基地保障制度。
二.運作模式
通過國內外經驗借鑒和分析,探討自主保障模式、合作保障模式、租賃保障模式等各種運作模式;在運營成本、盈利方式、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的優缺點,通過運作模式比較的方法,最終選出綜合效益最優,也是最為符合省內陸區特點的運作模式。
三.救援流程
根據航空應急救援基地布局思路和布局選址,按照應急救援條例規定,制定省內空中應急救援流程。救援流程需簡潔高效,確保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救援,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組織訓練
空中應急救援是采用航空技術手段和技術裝備,實施的一種專業應急救援方法;與其他應急救援方式相比,其獨特之處在于使用的技術條件和組織訓練。航空應急救援使用的裝備有著很高的科技和技術含量,實施救援的主體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并貫徹專業化的救援原則。
五.救援團隊的重要性
目前通航企業所推展的直升機醫療救援業務,其實只能算是航空應急救援的一個工作項目;簡單的說,它只是從事一個空中點對點的運輸工作,在整體直升機應急救援項目中的成效和作業技術含量是有限。直升機應急救援技術團隊組成成員,絕不是單純的醫療救護人員,因為他們無法協助飛行員在無法正常落地情況下,從事任何空中救援工作,因而導致救援任務未能順利遂行。
六.直升機專業人員培訓項目
絞車裝備操作、絞車手操作技術、特種搜救人員空中吊掛操作、特搜人員的空中醫療緊急救援;缺少救援團隊的專業協作,將無法順利落實每一次的空中應急救援任務,也失去空中應急救援的意義。
七.專業訓練的必要性
缺乏訓練有素的航空應急救援隊伍,就僅能執行單一的空中醫療運輸工作,但這也失去直升機應急救援的真正意義。專業性的空中應急救援培訓,主要是針對一些干部和航空應急救援團隊;空中應急救援的專業訓練是讓救援隊伍在平時積累空中應急救援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便在關鍵時刻知道該做什么、該怎么去做、需要準備哪些裝備和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特別介紹:直升機應急救援團隊的編組和職責(詳見留言區的內容)一.機長:負責全機任務執行和安全,必須接受并完成空中搜索、空中懸停吊掛救援技能訓練和空中水袋滅火訓練。二.副機長:擔任機長的助手,同時必須具備上述專業訓練。三.絞車操作手:操作和維護絞車裝備,更重要的工作是在空中懸停操作協助機長,并負責指揮直升機的前進后退、上下左右懸停的安全操縱工作、收放特種搜救人員空中上下的絞車剛索操作、空中航行時的機身右后側安全觀測。四.特種搜救人員:視任務需求可增減員額,在可正常落地情況下,負責傷員接送和醫護擔架的抬送、空中懸停時負責鋼索吊掛進出機艙至地面搭救傷員登機、對傷員進行一級急救工作(具有醫療救護證照資質)、空中航行時的機身左后側安全觀測。 建構一個專業化的航空應急救援培訓平臺,是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除了能有效彌補現行單一的〝航空醫療運輸救援〞任務性質之不足,更能真正建立起一個標準的空中應急救援團隊。這個專業的訓練平臺是有推動的必要性,因為它的專業需求性強,而且有存在的必需性;畢竟集中且有序的培訓制度,將能夠建立出一套符合標準化的訓練流程和培訓成果。作者簡介
孫博翔,1962年出生于臺灣(祖籍-山東),畢業于臺灣-陸軍軍官學校1984年班、陸航飛行訓練班1986年班;
總飛行時數:4298小時(包含固定翼:1千余小時);
飛行機種:固定翼O-1、U-6觀測機,直升機S300C、UH-1H(BELL205)、BK117等機型;
先后服務于:臺灣陸航、中興航空及內政部門空中勤務總隊(應急救援單位)。2015年在臺灣招集退休飛行同好與飛機保修人員,共同籌組-中華通用航空協會,并獲臺灣內政部門核定成立,為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交流互動請聯系
手機:131 5925 5386
微信:a1315925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