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IND4原創丨工欲善其事:墨水筆
userphoto

2022.07.09 廣東

關注

從本文開始,我們將從固體書寫介質切換到流體書寫介質。

鉛筆的書寫介質就是一根硬邦邦的石墨棒或者色粉壓制成的固體棒,直接刮擦,磨損這根固態的棒子在紙上留下痕跡。而流體書寫介質則不同,通過某種高明的設計,將某種流體均勻涂抹在紙面上,待到流體干燥,紙面上的內容也就固化下來了。

根據流體介質的流動性,可以大致分成水性墨水、中性墨水、中油墨水和油性墨水,流動性從好到差。

而根據筆尖的設計,那就五花八門了。如果將廣義的墨水筆定義為一切使用液體墨水的書寫工具,那就太多了,有軟質筆尖的毛筆、秀麗筆,以及新世紀的雜交產物科學毛筆,硬質筆尖有狹義的采用金屬筆尖的墨水筆、滾珠筆、玻璃筆,當然也包括毛氈壓制的氈筆,設計師極為熟悉的馬克筆就屬于氈筆的一類。滾珠筆是通過一個滾珠將墨水均勻轉移到紙面上,而墨水筆則是透過某種固體的筆尖,筆尖負責控制墨水的流量,筆尖上方還有負責向筆尖提供墨水的供墨系統。筆尖一般采用耐磨材質制造,通過在紙面上的摩擦,將墨水轉移到紙面上。

今天我們說的狹義上的墨水筆指的是金屬尖墨水筆,包括兩大流派——蘸水筆(藥丸)和自來水筆(正奔向藥丸的路上)。總之,在國內都不是很大眾化的書寫工具了,尤其是在刷卷子的學生當中并不太受歡迎。不過,畢竟它也是在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工具,值得一寫。

照慣例,剛開始的時候應該從現在墨水筆的老祖宗說起吧,東方的估計是毛筆西方的應該是鵝毛筆……吧?

嗯,沒錯,我們先說說墨水。

墨水之源

常說的“墨水”,指的是給墨水筆、玻璃筆等硬筆,以及秀麗筆、科學毛筆等新時代軟筆使用的,而“墨汁”,則習慣性認為是給毛筆準備的。

其實哪有那么多講究。任何呈現液態、具備一定流動性、干燥后可以在紙張上留下穩定有色痕跡的都可以算是墨水。

墨水的歷史和輪子的歷史有些相似——星散在全球各地的古代文明竟然都在互相不通聲氣的情況下,互相獨立地發現了這一改寫人類文明史的東西,并且將其人造化、標準化。

當然,這些古代墨水流傳到今天的并不算太多。但是毫無疑問,其中的中國墨水——也就是墨汁,是其中最古老,同時也是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一種。

墨汁的出現可以一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三百多年。相比之下石墨確實只是個小字輩。在墨汁出現之前,古人的記錄方式是用刀和火——刀以篆刻,火以熔鑄。人類文明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都是用刀或者類似刀的東西在骨板、巖石、竹木板或者泥板上刻出文字,而甲骨文之后,青銅澆鑄文字也是另一種重要的文字記錄方式。

不過不管怎么樣,這么寫字都是個力氣活。而且不論是書寫還是修改,都極其麻煩。于是,先賢發現了自然界中的顏料,并且將其與水混合,形成了最早的墨汁。

這里的關鍵,就在“自然界中的顏料”。我們都知道很多顏料怎么看怎么像礦物,回憶一下當年刷水粉的日子,那些熟悉的鈦白、赭石、鈷藍,其實都是一些礦物所呈現的顏色,比如鈦白,就是指的二氧化鈦——目前已知性能最優越的白色顏料。

除了礦物顏料,“自然顏料”還包括從植物、動物中獲取的顏料,如洋紅、胭脂、藤黃、青黛等等,都是從植物當中提取的顏料。

當然,在白紙上寫字,不能用白色,所謂“白紙黑字”,黑色是最好的。礦物中的黑色位數不少,其中石墨就是很著名的一類。不過用來制作墨汁的顏料一般不用石墨,而是用植物獲得的顏料。

傳說中最早的墨汁是將木炭磨碎和水而制成。但是在古代,研磨技術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提并論。今天的碳素墨水和墨汁一樣,是黑色的碳單質微粒的懸濁液,碳素墨水就是將碳粒研磨至極細制成的,可以細到不會堵塞極為精密的自來水筆的毛細管,古代完全無法達到這樣的工藝水平,于是研磨木炭很快就被放棄了。人們發現了另一種天然的、非常細的小碳顆粒——煙。而其中又以松煙為上等。將松木去掉松脂,然后用火燒,燒出來的煙通過一段九曲十八彎的煙囪,便吸附在煙囪內壁,燒完后將煙囪內的煙灰鏟下來,加水而成。

不過今天我們可以帶著墨囊或者小瓶裝的墨水滿世界亂跑,古代同樣沒有今天密封性、便攜性這么好的瓶子,攜帶液態墨汁極為不便。于是在公元前256年的戰國末期,人們在煙灰當中加入了動物膠,將煙灰壓成墨塊,這就成了中國文人一用就是幾千年的文房四寶之一——墨。使用的時候配合硯,加上水,稍加摩擦,就可以得到一汪濃黑的墨汁。

至今制墨仍然是徽州重要的傳統手工業

西方文明的墨水,最早可見于1600年前的古羅馬帝國,人們使用一種名為“水綠礬”(Atramentum)的液態墨水,主要的發色劑是鐵鹽,如硫酸亞鐵,加上植物中提取出的丹寧,形成了一種藍黑色的墨水。和東方的墨汁不同,這類墨水的發色劑是完全可溶于水的。

Atramentum

不知不覺間,雖然兩個文明獨立發明了墨水,卻也在不經意間界定了墨水的兩大流派——一派采用可溶發色劑(染料)的水溶液,故稱為“染料墨水”,一派采用不可溶發色劑(顏料)的懸濁液或乳濁液,稱為“顏料墨水”。其中更是有一類單獨拎出來,就是采用碳顆粒的顏料墨水,即碳素墨水。

時至今日,顏料墨水和染料墨水都是墨水的兩大流派,可以按需選用。顏料墨水顏色濃烈,并且有相當不錯的耐水性能,墨跡干透后,水濕不會讓字跡模糊。碳素墨水尤其如此,極濃的黑色和超強的耐水性,以及碳粒近乎于絲毫不起反應的化學穩定性,讓碳素墨水一度成為書寫需要長期存檔的文件的唯一選擇。染料墨水不耐水,但是卻對墨水筆非常友好。顏料墨水內含不溶于水的顆粒,容易將纖細的墨水筆毛細管堵死,而染料墨水則輕微得多,高透明度的彩色染料墨水,也就是彩墨,更是很多人的心頭好,灌進透明的墨水筆,相當養眼。

OK,放下墨水,我們來看看筆。

大鵝:我招誰惹誰了?

時至今日,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翎筆來作為“書寫”的意象。

畢竟這沒辦法,翎筆(Quill)在超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書寫工具。有多長?——從6世紀,一直到19世紀金屬尖蘸水筆的發明。1300多年。相比之下,金屬尖墨水筆才兩百多年歷史,實在是小字輩。

然而,翎筆還真就不是最古老的墨水筆。在翎筆之前,還有一種,叫做蘆葦筆(Reed Pen)。那歷史同樣悠久——不過沒能達到翎筆的高度。

蘆葦筆最早見于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埃及,后來古希臘也開始使用。制造很簡單——用一個尖頭的蘆葦桿或者竹管,在尖端劈開一個裂縫,就完事了。

Reed Pen

蘆葦筆通行了一千年左右的時間。直到歐洲人將充滿知識渴求的目光不懷好意地投向了悠閑自在的大鵝。

翎筆是何時、由誰發明的,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只知道在公元6世紀就已經有使用翎筆書寫的材料。最早的翎筆應該是出現在中世紀的法國或者奧地利。

中世紀的時候有一個謎語:

我媽拋棄了我

我被人撿起

卻被他砍了頭

他給我喝東西

于是我開始說話了

謎底就是翎筆。

翎筆使用的羽毛一般是飛禽的飛羽,也就是飛禽翅膀后最粗、最長的那些羽毛。一般來說,人們喜歡左翼的羽毛,因為左翼的羽毛自然向右彎曲,對于多數使用右手為慣用手的人來說,正好讓羽梢向右彎曲,避開了視線。人們經常將翎筆說成是“鵝毛筆”,這是不太準確的。鵝毛雖然是翎筆最重要的材料,但是其他選擇也為數不少。除了大鵝,天鵝的飛羽是更名貴的翎筆制作材料。在鵝毛之后,火雞羽毛也被用于制作翎筆。

鳥類的飛羽

鳥類的飛羽也是分大小的。最粗最長的叫做初級飛羽,這種飛羽制成的翎筆最粗最長,受到書法家的青睞。次級飛羽與三級飛羽也足夠使用。初級覆羽也有用于制作翎筆,但是就不受專業人士的待見了。至于其他的羽毛,一般不被用來制作翎筆,毽子可能是更好的歸宿。

由于飛禽的羽毛是空心的,可以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來貯存一定的墨水,并且相對蘆葦筆更耐磨,更重要的是,在中世紀流行的書寫媒介——牛皮紙和羊皮紙上的表現遠勝于蘆葦筆,翎筆也就順理成章地順利取代了蘆葦筆的地位。

不過話說回來,翎筆再怎么“耐磨”,那也只是相對于蘆葦桿。和今天一用就是幾十年的金屬尖墨水筆相比,續航能力那是相當捉急了。不妨想一想,鉛筆寫鈍了怎么辦?削尖繼續用。翎筆也是一樣的。當翎筆的尖端被磨平了之后,一樣需要用刀將翎筆的筆尖削尖繼續用。不過好在大型飛禽的飛羽還是挺長的,不至于寫幾下就磨沒。用于修剪翎筆的刀卻一直活到了現在,在翎筆早已進博物館的今天仍然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這就是今天的小刀(Pen knife)。

Philip van Dijk的油畫The Bookkeeper描繪了一個人正在削尖翎筆

另一種有效地手段是將翎毛進行硬化處理。首先要將羽干插進熱灰,取出,用刀背壓平。待冷卻后重新將其修成原先的圓形。或者是將明礬溶于水,加熱煮沸,將羽干浸入水中一會兒,取出晾干。

滿滿的化學實驗既視感。

這就是中世紀文化人的狀態,沒有辦法。翎筆就這么統治了文人書桌一千多年。

大鵝長出一口氣

金屬尖墨水筆的出現其實遠早于翎筆消亡的19世紀。今天存世最古老的金屬尖墨水筆可是羅馬時代英國出產的(43–410年,相當于中國的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屬墨水筆也有不少。這就顯示出在當年,金屬尖墨水筆和翎筆是互補使用的。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帶來的金屬加工工藝的大發展,金屬筆尖終于做好了向翎筆最后沖鋒的準備。在19世紀初期,英格蘭伯明翰周邊有大量制筆工匠,隨著制筆工藝在互相競爭和交流之間迅速發展,免維護、使用更方便的金屬尖蘸水筆在19世紀30年代徹底取代了翎筆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1828年,Josiah Mason改良了筆尖的制造工藝,使得大批量工業化生產高質量的金屬筆尖稱為可能。

盡管翎筆仍然以豐富的粗細變化和極具彈性的筆尖而受到書法家的追捧,一般書寫的首選工具已經在幾十年間迅速變成了蘸水筆。這和今天東方古老的書寫工具——毛筆何其相似。

蘸水筆的崛起和一個城市的崛起密不可分——英格蘭,伯明翰。Mason改良金屬筆尖制造工藝就是在這里。隨著伯明翰Jewellery Quarter及其周邊區域制筆業的迅速崛起,伯明翰很快成為了全球蘸水筆貿易的中心。

短短幾十年間,很多家老字號廠商紛紛出現,如Joseph Gillott’s、Sir Josiah Mason、Baker & Finnemore等等。其中不少甚至存活至今。

威爾士親王Albert Edward和Alexandra王子參觀Gillot工廠,1874年

蘸水筆的結構非常簡單。它的核心是金屬尖,在金屬尖的中央開有一條細縫,可以利用毛細作用將墨水穩定地輸送到紙張上。同時,金屬尖也有一定貯存墨水的作用,類似于翎筆。

而金屬尖,也就是蘸水筆的全部了。只消將筆尖固定在一支木桿上,就完事了。而木桿實在是沒什么技術含量,于是很多制筆工廠只生產、銷售筆尖。

George W.Hughes制造的筆尖

蘸水筆直到20世紀50–60年代仍然在學校中廣泛使用,因為它價格低廉、并且非常耐用。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在歐洲和美國,自來水筆也并不便宜。即便圓珠筆已經被發明,很多學校仍然禁止學生使用圓珠筆,因為蘸水筆用起來更復雜,帶來的書寫的儀式感會讓學生對待書寫更加認真。另外,蘸水筆的結構極其簡單,對墨水的容忍度也遠高于復雜的自來水筆。今天一些墨水為了追求裝飾效果,會在墨水當中加入金屬粉末,對于EF、F尖的自來水筆來說,這種墨水簡直就是殺手一樣的存在——必堵無疑,而且很多時候連洗都沒法洗,輕則拆總成,重則直接報廢。而蘸水筆則不必顧慮。

只是,時代已經在飛速發展,蘸水筆今天更多變成了一種文藝的裝點或者特定領域的工具(時至今日畫漫畫仍然需要使用蘸水筆)。自來水筆迅速后來居上了。

扔掉墨水瓶!

翎筆也好,之后的蘸水筆也好,必須依靠墨水瓶才能活著,否則和咸魚沒有區別。蘸水筆除了便宜,基本沒什么優勢。當然,隨著蘸水筆在漫畫領域的一枝獨秀,今天的漫畫用蘸水筆已經變得高度專業化,已經有了G筆尖、圓筆尖、D筆尖等專業分類。而真正的書寫用工具,已經變成了自帶儲墨裝置的自來水筆(Fountain Pen)。

一如既往,自來水筆出現的時間,比蘸水筆消亡的時間要早得多——10世紀。什葉派穆斯林伊斯瑪教派的法學家Al-Qadi al-Nu’man定制了一支“不會沾染到手或者衣服”的墨水筆。

最后到手的是一支帶有儲墨器的墨水筆。只是當時的機構設計還不是很完善,為了避免墨水漏出,不用的時候得倒置。

補上這一塊拼圖的是毛細裝置。而這一裝置的加入,有證據表明這又得歸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發明家、數學家達·芬奇。

嗯嗯,又是我……

達·芬奇的日記里記載了一張帶有儲墨器的書寫工具的草圖,并且由于采用了毛細裝置,即便是筆尖沖下,也不必擔心漏墨的問題,而且可以隨著書寫源源不斷地從儲墨器中吸取墨水。不過,大畫家本人有沒有真正制造出一支來就不好說了,畢竟達·芬奇的很多發明只停留在設計圖紙的階段。

確定了自來水筆地位的還是得等到19世紀中葉,第一個關于自來水筆的專利申請成功。由于毛細高度精密,制造工藝非常復雜,再加上人們并不清楚一個很關鍵的概念——大氣壓力在自來水筆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很長時間內,自來水筆并不算可靠。經常出現斷墨、漏墨等問題。到了19世紀,人們才想起三百年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于是恍然大悟。

1827年5月25日,羅馬尼亞發明家Petrache Poenaru成功申請到了第一個自來水筆的專利——唯一不同的是,它的筆尖是一支鵝毛的羽干。因為當年蘸水筆都還沒有完全流行開。

1828年,標志性的事件——Josiah Mason改良金屬筆尖制造工藝,在將翎筆送進博物館之余,也讓自來水筆的筆尖從鵝毛切換到了金屬尖。

1848年,美國發明家Azel Storrs Lyman取得“整合筆桿與筆尖”的設計專利,現代鋼筆的雛形誕生,但是仍然有三大問題:第一是金屬尖的耐磨性,第二是便于加工的筆桿和毛細材質,第三是不賭筆的墨水。世人并沒有等太久,就在短短十年內,這些問題全部被搞定了。

現代自來水筆就此誕生——采用硬質橡膠制造筆桿,筆桿內裝儲墨器,內有毛細裝置,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儲墨器當中吸取墨水,另一方面在筆尖沖下的時候不會導致墨水滴落,而最后一條——金屬尖的耐磨性能,也隨著銥尖的運用而徹底得到了解決。而這種自來水筆的結構也便從19世紀下半葉一路用到了21世紀。

流體力學

自來水筆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一種物理現象——毛細現象。

浸潤液體在細管里升高的現象和不浸潤液體在細管里降低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

自來水筆設計的難點,也就在事關毛細現象的兩大關鍵——供墨和筆尖上。

自來水筆的結構,大致可以分成這幾個:

  • 筆尖

  • 筆桿&筆握

  • 供墨系統

  • 儲墨裝置

筆尖

筆桿&筆握

供墨系統

儲墨裝置

筆桿,不用多說,是將所有的零部件都包在一起的零部件。很久以前的筆桿是用硬橡膠制作的,因為它比當時普遍用于蘸水筆的竹木材料更穩定。后來,又有了金屬、賽璐珞以及今天很常見的樹脂材料。當然,貴重材料也永遠不會缺席,除了常見的金、銀貴金屬,還有牛角、貝殼、鹿角、玳瑁等稀奇古怪的材料。

MontBlanc的一些限量版鋼筆的小白花就是貝殼鑲嵌

筆桿的處理也是極富多樣性。如日本三大鋼筆廠商——寫樂(Sailor)、百樂(Pilot)和白金(Platinum)都有日本傳統藝術——蒔繪裝飾的鋼筆。

白金#3776加賀平蒔繪鋼筆

這和很多汽車上使用傳統工藝來制作Deco異曲同工。

英雄892

這支英雄892就是采用了鮑魚殼+大漆傳統工藝制造,收藏價值很高。

對于日常使用的鋼筆來說,最常見的當屬金屬(非貴金屬)、樹脂兩類。其他的鋼筆實在是買不起。不過比較反常識的是,樹脂制造的鋼筆卻一般比金屬桿鋼筆要高一個檔次。

這里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材料——亞克力。

全透明的亞克力制造的筆桿會將整個鋼筆內部的精細結構全部都展現出來。這類鋼筆被稱為“示范鋼筆”。

示范鋼筆

筆帽——自然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純水性的墨水非常容易揮發,導致析出的色母堵塞筆尖。所以,需要用筆帽來阻止墨水揮發。筆帽的固定方式一般有三種:彈性簧片、螺紋和磁性吸附。前兩種機械方式居多。彈性簧片多見于需要隨時拔出筆帽書寫的日常用低端鋼筆,而螺紋則相對在中高端鋼筆上出現。所以下次借用誰的鋼筆發現拔不下筆帽的話,擰一下。

當然,總也有一些不太正常的廠商。沒有筆帽的鋼筆也是存在的。本文的腦洞部分會寫到一些比較奇奇怪怪的鋼筆。

在筆桿內部,就是一系列復雜的機構了。鋼筆被稱為“自來水筆”的一個很重要的機構就是儲墨器。儲墨裝置堪稱多種多樣。

最簡單粗暴的——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是筆桿上墨。

三文堂示范鋼筆采用的就是筆桿上墨

筆桿即儲墨器。優勢很明顯:簡單明了,容量巨大。但是對于筆本身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很好理解,有些鋼筆的筆桿尖端有一些開孔設計的就和筆桿上墨無緣了,如施耐德BK–406的筆桿尖端就有個小孔,應該和制造工藝相關,但是這樣一來,這支很不錯的透明殼鋼筆是不太可能用來玩筆桿上墨了。再如很流行的Lamy Safari,兩個巨大的觀察窗必須嘩嘩漏墨水。

Lamy Safari

另外,在筆桿螺紋處需要做防水處理,需要加上密封圈,或者涂抹硅油。原廠就是筆桿上墨的設計還好辦,對于一些改裝成筆桿上墨的鋼筆就需要小心做防水,否則會很悲劇。

如何將墨水吸到里面去,這是另一個問題。目前主流的設計是活塞上墨系統。上面的兩支透明示范鋼筆均屬于活塞上墨設計,活塞向上移動的時候,大氣壓就會將墨水壓上去。

在上了一些年紀的人的記憶中,還有一種很熟悉的上墨方式——膠囊上墨。

英雄眾多鋼筆采用的都是膠囊上墨

在筆桿當中有一個具有彈性的膠囊,按下排出空氣,松開手,膠囊因為彈性重新漲起,氣壓將墨水壓入。英雄最著名的產品——英雄100將這樣的上墨方式發揚光大,而英雄100的山寨對象派克51——并沒有用膠囊。倒是派克的另一個經典系列Duofold曾經使用過膠囊上墨的另一種形式,不用打開筆桿就可以按動膠囊吸取墨水。

Sheaffer(犀飛利)曾經使用過一種很有意思的上墨設計,稱為潛艇上墨。在上墨的時候,筆尖會伸出一根吸管,將墨水吸入。

Sheaffer的潛艇上墨吸管

這個貌似沒啥用?其實很有用。在上墨的時候,需要將整個筆尖插入墨水當中,吸完墨水就得用紙擦,擦筆握還好辦,擦筆尖真的是很頭疼。而潛艇上墨則完全不用擦,直接收回吸管即可,極為方便。

當然,要論最牛X的上墨方式,其實還是那些用非筆桿上墨的鋼筆改裝成筆桿上墨方式的玩家采用的方法。

威武霸氣的滴管上墨

再次重申:如果不是閑的,不要輕易嘗試改裝筆桿上墨。

鋼筆一路發展過來,繞來繞去卻又發現走進了蘸水筆的老困境:不管何種上墨方式,總是離不開墨水瓶的。畢竟再有儲墨器,也有寫完的那一天。而墨水瓶實在是和“攜帶方便”四個字無緣。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20世紀60年代,曾經不起眼、沒質感、充滿X絲氣質的書寫工具——滾珠筆開始異軍突起,占據了書寫工具的半壁江山。而滾珠筆能夠逆襲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寫完了可以扔掉舊筆芯,續上一根接著寫。而且筆芯的攜帶極為方便。

鋼筆界找到了一個古老的專利文件,借鑒了滾珠筆的優勢——一次性墨囊(Ink Cartridge)。

各種規格的一次性墨囊

墨囊在60年代大規模商用,避免了鋼筆被滾珠筆一次性滅絕的悲劇(雖然如此,鋼筆卻也隨著滾珠筆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之所以說墨囊是一個古老的專利文件,看看專利文件的簽署日期就有數了——1890年。

20世紀早期,一些廠商采用玻璃和黃銅來制造墨囊。但是這種無機材料——尤其是玻璃,想著就覺得有些心驚膽戰。所以墨囊真正商用化一直要等到戰后“塑料時代”的來臨。最早商業化生產一次性墨囊的,是當今鋼筆領域五大家之一的威迪文(Waterman)。時間在1953年,采用塑料制造。只需將裝滿墨水的塑料管用力頂進筆握,一根空心針就會刺進塑料管中,從里面吸取墨水,用完之后只要拔掉墨囊,換上一根新的就可以了。

完全沒有將鋼筆插進墨水瓶一頓吸,然后還得擦的麻煩事。

但是,這就導致了和圓珠筆芯一樣的問題:標準化。任何涉及到用戶可以自行拆換的零部件總會遇到這種問題,小到筆芯,中到內存條,大到汽車輪胎。而且這些玩意兒都還是實打實的利益相關,誰都明白賣耗材才是真的銀子滾滾來的事情。

不出意外,墨囊也分成了幾種不同的標準。

大多數歐洲廠商使用了國際標準規格。

國際標準規格墨囊有兩種規范,短款為38mm長,容量0.75ml,長款72mm,容量1.5ml,凱蘭蒂、輝柏嘉、都彭、萬特佳、紅環,以及鋼筆五大家當中的萬寶龍、百利金都采用國際標準規格的墨囊。當然,基于自身利益而堅持采用自有標準的也不在少數,日本三大家——寫樂、百樂和白金,歐洲的Lamy、北美的Cross,乃至五大家當中的犀飛利、威迪文、派克均采用自有規格的墨囊。

裝備自有標準Quink墨囊的派克威雅鋼筆

自打墨囊普及之后,墨囊很快變成了不少人的首選。可以理解,誰都怕麻煩。但是墨囊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貴。

這筆經濟賬誰都會算。日本白金的墨水算是貴的了。一瓶30cc的ink–400染料墨水售價50元(真的……很黑,百樂30ml染料墨水才30不到),但是和同品牌的墨囊相比那簡直是白菜價良心大放送。

兩支裝的白金SNP–100A墨囊售價7元,一支墨囊的容量大約在1ml,大致算個單價,ink–400瓶裝墨水的單價是1666元/L,而墨囊則高達3500元/L,而這兩者的墨水,那是一樣一樣的,就是換了個灌裝方法(雖然我也承認墨囊的制造成本比灌一玻璃瓶高就是了)。

對于我等窮鬼來說,被資本家這么薅羊毛肯定無法接受。怎么辦?

上墨器(Converter)拯救窮鬼。

上墨器其實和前面說的那一套一套的上墨系統原理一樣,無非就是利用氣壓。但是上墨器則是和同規格的墨囊采用了一樣的接口,可以插在使用相同規格墨囊的鋼筆上。

白金#3776世紀及其上墨器

一般來說,買鋼筆都會附贈一個上墨器。但是例外總是有的。嗯,又是白金。上墨器得單買還不便宜。

黑……真黑……但是看在#3776 Century極高的顏值和極為出眾的草民級14K金尖的面子上只能打落門牙往肚子里吞。

供墨系統一般是藏在筆握里面的,是一整套非常精密的毛細和鰭片系統,毛細作用可以在任何角度上書寫均可以為筆尖提供源源不斷的墨水,而鰭片則可以貯存大量隨時可以調用的墨水,不論寫得有多快,都能保證流量管夠。同時,供墨系統還負責將筆尖通氣孔吸進的空氣交換到儲墨器,保證內外氣壓差的一致性,防止斷墨或者漏墨。

而一支鋼筆的靈魂,則全在筆尖。

可以說,買一支鋼筆,90%就在買這個筆尖。

從設計來看,鋼筆的筆尖可以分成明尖、半明尖和暗尖三大類。

明尖,指的是整個筆尖都露在外邊。這樣的鋼筆很多,上至萬寶龍下至國產金豪,都有這樣的設計。暗尖則是多數筆尖都藏在筆握里面典型代表就是派克51,以及派克51的仿制品——英雄100,半明尖則是介于兩者之間。

明尖、半明尖與暗尖鋼筆

對于同樣材質的筆尖來說,明尖的筆尖寫感最為軟彈,變化更為豐富,而暗尖則偏硬,變化相對小一些。

筆尖的材質主要可以分成兩種——鋼和金。不銹鋼尖的鋼筆多見于低端鋼筆,由于不銹鋼的硬度比較高,寫起來很硬,即便是明尖,彈性也很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筆尖看起來確是明晃晃的金色,實際上卻并不是真正的金尖,而是不銹鋼鍍金。

上圖的白金PTB–5000雖然也頂著#3776的名號,筆尖看起來像是金制,但是它確是不銹鋼筆尖的入門級鋼筆。

更高端的鋼筆則會使用金尖。和首飾一樣,鋼筆的金尖也有K數。價格比較平易近人的入門級金筆采用的都是12K或者14K金尖。而更高端的則會使用18K金尖和21K金尖。寫樂的高端招牌長刀研就多使用21K金尖。

金尖由于材質比不銹鋼軟得多,在書寫的時候也會有更豐富的彈性變化。部分書法用鋼筆甚至采用了雙層乃至三層的筆尖,筆尖的變化更為豐富,更容易寫出筆鋒。

寫樂招牌“長刀研”采用的三層筆尖

不論是不銹鋼還是黃金,其實都是偏軟的。不銹鋼的莫氏硬度為5.5,黃金則不足3,這兩種材料都是相當不耐磨的。所以,要成為一支鋼筆的筆尖,還需要在筆尖上采用一種特別的材料,就是在筆尖的那一點——銥粒。

之所以稱之為“銥粒”,確實是因為很長時間內,鋼筆的筆尖尖端就是用銥來制造的。

銥,第77號元素,化學性質極為穩定,是耐腐蝕性最強的金屬——得制成海綿狀盡量增大接觸面積,才能在加熱的情況下緩慢溶解于王水。對,王水,那個可以秒殺黃金的王水。而它的莫氏硬度高達6.5,比鈉鈣玻璃還硬,用它來制造筆尖再合適不過。

只是今天的“銥粒”,往往不再使用銥。因為純銥有一個致命的毛病——焊接性能不行。要將這一小塊金屬焊接到不銹鋼或者K金筆尖上并不容易,所以今天的銥粒多數使用的是由銥加上鋨、釕、鉑等材料(或者不含銥)制成的耐磨、耐腐蝕的合金材料制成。不過傳統上不管它含不含銥,都叫“銥粒”了。一般來說500向上的價格可以買到正經含銥的金尖筆,500向下的話,多數“銥粒”實際上是鎳鉻合金。當然,還有更坑的,有一些廠商實在是……有一些筆尖是一體成型不銹鋼。這就是說,筆尖那最關鍵的、和紙張接觸的那部分“銥粒”,是相當不耐磨的不銹鋼。對于這樣的鋼筆,請噴而遠之,切記,切記。

筆尖的另一個重要參數就是書寫寬度。和滾珠筆的0.38mm、0.5mm、0.7mm這樣的標記不一樣,鋼筆的筆尖只能很粗略地標記成EF、F、M、B、2B、3B等寬度,所以看到哪家賣鋼筆的說自己的鋼筆是“0.5”或者“0.7”的,可以暗自笑一下。這是因為鋼筆的筆尖隨著書寫力度的不一樣,筆尖的寬度是可變的。因為鋼筆相對于滾珠筆最大的特色就是筆尖的彈性。鋼筆的筆鋒也就是從這里出來的。

除了常規的寬度,還有一些特殊的筆尖,如SF(細軟尖)、S(軟尖)、OB(平尖)等等,軟尖尤為軟彈,沒有那么一點硬筆書法的功底還真的駕馭不了。平尖則是常用于英文書法。

但是——這點很坑,鋼筆各個不同的品牌之間,粗細是對不上號的。威迪文的F尖可能比寫樂的M尖寫出來的還粗。筆尖的彈性也有相當大的差別,白金PNB–10000的14K金尖寫感之硬甚至能讓人想起鋼尖,但是那種彈性又是鋼尖無法做到的。更有一些廠商有很特別的筆尖,如白金UEF超細尖,寫起來頗似刻刀。

最后,鋼筆是需要磨合的。尤其是日本產的鋼筆,因為東亞文字的書寫特點,往往打磨得比較……糙?刻意地留下了一些棱角,隨著書寫帶來的磨損,讓筆尖的形狀變得更契合持有者的書寫習慣。相比之下,歐洲出產的鋼筆則打磨得更為圓滑,這也是和拉丁文字的書寫習慣相關。

與自動鉛筆、鉛筆、滾珠筆相比,鋼筆也相當挑紙。因為鋼筆是金屬面與紙張直接接觸摩擦,僅靠黏度一般的墨水進行潤滑,紙張的質量對鋼筆的寫感有非常直接的聯系。質量較為糟糕的紙張不僅寫感非常差勁,更會加劇銥粒的磨損。建議要用鋼筆——尤其是好鋼筆的話,還是在質量比較好的紙上書寫。

腦洞不能少

相較于自動鉛筆,鋼筆大概算比較嚴肅的書寫工具了吧?

嗯,“大概”。

但凡用筆的,都知道筆帽設計是個雙刃劍。以設計師比較熟悉的圓珠筆來說,用筆帽的圓珠筆往往結構簡單、價格便宜,而且由于沒有太多移動部件,下筆極為穩定。但是,丟筆帽簡直是家常便飯。我手頭就有一把筆帽已經不翼而飛的圓珠筆。還好都是一塊多一支的Bic和Schneider,丟了也不心疼。要是讓我丟一個Kaweco AL Sport的筆帽,那真的得心疼死。

鋼筆就面臨這樣的窘境。離開了筆帽就活不了——墨水干掉或者漏得滿兜都是,想想就覺得慘不忍睹。

于是,日系三雄之一的百樂開始動腦子了,要不學學按鍵式的圓珠筆,搞個沒筆帽的鋼筆?

1963年,百樂(Pilot)推出了一支非常獨特的鋼筆C–600MW,只要旋轉筆身,就能讓筆尖露出筆桿。徹底拋棄了筆帽。不過,當時這支鋼筆定價高達6000日元——注意這時候廣場協定還沒簽,這個價格那是相當高昂了。

C–600MW也就奠定了今天的Capless系列鋼筆的基礎。包括非常特別的筆夾沖下的設計。

百樂Capless

正常的按鍵式的筆,都是將按鈕放在筆夾上面的,偏偏Capless不走尋常路,將按鈕放在另一頭,書寫端反倒是從筆夾頂上冒出來的,也是很奇葩的思路。

下一類腦洞,那就是徹徹底底的炫技了。

前面說了,鋼筆的筆尖設計會導致不同的寫感,要么偏軟要么偏硬。有沒有可能讓寫感變成可調節的?

20世紀30年代,永鋒(Eversharp)做出了嘗試——Doric可調筆尖鋼筆。

Eversharp Doric

在這支鋼筆的筆尖上有一個小小的滑塊,滑塊實際上是控制著筆尖開縫的長短,通過調節滑塊,就可以讓筆尖的軟彈程度在十級范圍內調整。

1979年,又是百樂,也開始挑戰可調金屬尖。他們推出了Justus系列鋼筆。

Justus將調節機構移到了筆握內部,透過筆握尖端一個調節環來調節筆尖上一個金屬滑塊的長度,從而實現調整筆尖開縫長度、調節筆尖硬度的目的。

但是,Justus的成本過于高昂,僅僅一年之后,Justus就被迫停產。不過,在幾十年后,百樂又讓這個名字復活了,重新生產了Justus 95。

Justus 95

設計師與鋼筆

使用鋼筆畫圖的設計師并不算很多。這主要是因為鋼筆雖然有筆鋒的變化,但是仍然只能停留在文字這個尺寸上,放大到一張圖的尺寸上,筆跡的粗細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于是,不論下筆輕重,筆跡基本都是恒定的。

80%

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開學季文具推薦13:25一盒包郵的英雄HERO616經典銥金鋼筆老款簽字自來水筆(一盒十支 大號+中號)
練字工具都齊全 練好硬筆書法
做一本好看的手賬 你需要這些就行了
全球十大頂級名筆品牌
老文具:80年代后期逐漸消失的蘸水筆 如今又成了文具界的新寵
鋼筆知識知多少24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邛崃市| 鄢陵县| 安康市| 白银市| 丰原市| 蒲江县| 谢通门县| 榆林市| 达尔| 扶风县| 土默特左旗| 房产| 高雄县| 霍邱县| 来宾市| 乌拉特前旗| 包头市| 汪清县| 镇江市| 正安县| 定西市| 虹口区| 邯郸县| 西城区| 伊金霍洛旗| 贺兰县| 南靖县| 大冶市| 义马市| 缙云县| 霍林郭勒市| 开平市| 大名县| 托克托县| 社旗县| 华池县| 甘泉县| 东莞市| 丹江口市|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