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大家知道,董明珠是格力電器的董事長,也是格力品牌的背書者。多年來,董明珠這種多重身份,己經深深地影響到格力品牌,從她近段時間的表現來看,對格力品牌價值持續性提升,我認為,弊大于利,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背書者形象與品牌不匹配,造成品牌形象分化。
我們知道,二十年前,格力堅持走專業化道路,成就了格力品牌,正如它的“掌握核心技術”、“好空調格力造”等訴求一樣,格力的“創新、專業、品質”的品牌形象,己經深入到消費者心中,使格力品牌迅速發展。
自從2014年以來,格力集團取消同明星成龍的代言人合作,董明珠親自上陣代言格力品牌,從此,她通過制造話題新聞,比如“同雷軍10億賭約”、“與蘇寧翻臉”等等,把她推上了事件關注焦點,正如她所說“為格力省了至少一千萬代言費用”,她也真正成為格力品牌背書者,使消費者看到董明珠就會聯想到格力品牌,但她那“正直不拘、爭強好勝”的形象,同格力品牌“創新、專業、品質”形象是不匹配的。雖然短期內,董明珠吸引到眾多數量的崇拜粉絲,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贏得了很多人的喝彩,但是消費者購買的畢竟是空調產品,如果過分突出不一致的背書者形象,那么,格力品牌形象就會分化和弱化,長期以往,十分不利于品牌長期發展。
二是品牌背書者與背書品牌明顯不同,不能本末倒置。
目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品牌背書者和背書品牌是不同的,兩者很容易混為一談。比如寶潔公司的“飄柔”、“海飛絲”品牌,它的背書品牌就是“寶潔”。而品牌背書者,指的是個人為品牌背書,比如,蘋果品牌的“喬布斯”、耐克品牌的“喬丹”、微軟的“蓋茨”、、、、、等等,這些人往往是著名品牌公司的創始人,企業家和消費者公認的精神圣主,爭先學習的榜樣。簡單來說,背書品牌指的是主品牌,而品牌背書者指的是個人,但他至少有“起點高、學習亮點多、號召力特強”等特質,才能符合品牌背書者角色。
反觀中國品牌,能成為品牌背書者的企業家并不多,比如,阿里巴巴的馬云、萬科的王石、騰訊的馬化騰、華為的任正非、、、、、等等,從目前情況來看,格力的董明珠勉強算一個,但她始終不是企業創始人,創業精神相對弱一些,企業界的號召力也不是特強,嚴格地說,她定位為企業代言人更合適,故此,我們不能把格力品牌塑造本末倒置,集中在董明珠個人身上,把她作為背書品牌來塑造,長遠來看,對格力品牌是一種傷害。
三是背書者個性十分張揚,不利于品牌個性塑造。
眾所周知,品牌個性是品牌差異化的核心表現。在“個性化”的互聯網時代,塑造品牌個性己經成為品牌企業的必修課,我們面對著個性化的人群、個性化的消費模式等新的業態,它將會層出不窮,如果品牌沒有個性,將會在市場競爭中淘汰,換句話來說,未來的企業就是個性化生存。
縱觀中國許多著名品牌,最致命短板就是缺乏品牌個性,比如蒙牛、格力、華為、華潤、小米、、、、、等等品牌。因此,中國許多企業家也意識到品牌個性的重要性,嘗試品牌個性的塑造。比如,格力空調品牌,從企業CEO做起,代言自己品牌,逐步成為了品牌背書者角色,彰顯個性。但是,品牌個性塑造必須遵守品牌規律,凡事都要一個“度“,是不能亂來的。很可惜,格力品牌個性塑造,沒有把握好規律,以及控制好品牌背書者個性的“度”。
近段時間來,董明珠個性十分張揚,她憑著“正直、執著、好勝、大嘴巴”的秉性,以及“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行為,通過出書、演戲、演講、上屏幕等運作,董明珠的個性風格,充分彰顯出來,己經超出了品牌個性塑造的“度”,如果再任由發展,不收斂的話,對塑造格力品牌個性十分不利。那么,如何塑造品牌個性呢?十年前,我在《中國營銷From EMKT.com.cn傳播網》上發表了《品牌塑造的十步曲》的文章,請大家從中找答案,在此,不在闡述。
總的來說,企業家為品牌背書,必須小心應對,應該從品牌核心價值出發,遵從品牌發展規律,不要為了短期利益,傷害了品牌長期的發展利益,否者,企業家所說的“百年品牌夢”也無法實現,后悔莫及呀!
(作者介紹:江品醇實戰型品牌專家,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尤其擅長品牌戰略規劃、精準定位、個性營銷、文化差異化、人性管理、企業培訓等方面,涉及食品、酒類、電子、金融、醫藥、家居、汽車、珠寶、地產、互聯網、茶品等三十多個行業,曾經為上百家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歡迎合作和討論,郵箱:368137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