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融資方式,除了籌錢,我們還可以創新很多模式,籌各種東西。
我做股權眾籌投資除了因為下班后常年缺少關懷,只能找一些事情打發一下無聊的時光外,還是有幾個其他原因的。
這個邏輯其實很簡單,債權投資的實質是你拿錢給別人花,別人賺錢的時候他拿大頭,你只得一點少的可憐的利息;當別人虧錢的時候,你跟別人一起虧,一不小心就把本金給搭進去了。也就是你承擔無限的風險,賺有限的錢。在經濟上行的時候債權投資是可以的,因為那個時候企業都在賺錢,還本付息一般沒什么問題;但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從整體上來看債權投資虧錢的概率就比較大了,這一點從銀行飛速攀升的不良貸款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做債權投資你借了20筆出去,只要有1筆出問題你所有的利潤就都沒了。那為什么可以做股權投資呢?股權投資實際上是一個以小博大的投資,失敗率很高,但有時候單個項目的回報率也很高。與債權投資恰恰相反,你投資了20個項目,其中19個都死了,但出來了1個很成功的項目,你也可能是賺錢的。如果你眼光再好一些,能投出3、4個成功項目,那就賺大錢了。
我記得14年初我還在浙江的時候,有一次回北京辦點事,順便見了一個在北京的創業者。他們當時正在做農業互聯網金融這塊的創業,剛剛起步,但聽他談完當時創業想法,我感覺得很不錯,也有一些想出來創業的沖動。但回來后一想,似乎心里還沒有做好準備去放棄這么多東西,平衡一下覺得創業的成本太高了。既然自己無法放下現在擁有的東西去一心一意創業,那就找到那些優秀的創業者,然后去投資他們,這也算圓了我的一個心愿吧。
如果你覺得下班后生活有點無趣了,我建議你也找點時間參與幾個股權眾籌投資。深度參與某些項目,特別是一些還沒成型,只有一些想法的項目時是很有意思的。我記得很久以前江南憤青在群里說想做一個吐槽的軟件,原因是他每天都想吐槽,認為這是剛需…大家覺得好像也有點這個需求,于是開始討論要做成什么樣子,大概連續討論了幾天,后來某個還在廣東讀書的小伙子把大家的聊天記錄整理了一下,搞了一個初稿。大家一看還整理得不錯,要么就讓這個小伙子牽頭來做這個產品吧。于是繼續討論,當然我也提了不少建議,最后產品慢慢成形,框架出來以后找到技術團隊,然后眾籌了5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現在你可以在app商場找到這個軟件“吐了個槽”。還有一個項目,叫玉米金融,當時的想法是做眾籌股權的交易平臺,這大概是我見過的投資人參與度最高的幾個項目之一。眾籌股權轉讓,這是一個很新而且緊跟市場發展的東西,因為隨著股權眾籌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人手中的股權肯定需要一個流通的渠道,這是剛需。于是大家開始討論如何實現平臺的功能,把法律問題、合作平臺、政策方向、清算渠道等各個方面都詳細地捋了一遍,聚募聯盟提供20多家眾籌平臺的接入,群里的大佬負責跟浙江的股權交易中心談條件,投資人也專門總結出了一篇文章。最后眾籌成功了,只可惜后來大佬們跟證監會溝通了很多次,最后還是出于政策問題被“勸止”了。雖然有點遺憾,但這次嘗試也為股權眾籌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參與這些項目能開闊思路,而且很有成就感。
有人認為寒冬時期不適宜投項目,我覺得不完全對。記得某次,我一個做PE的同學跟我講過一句話,說資本寒冬的時候你鋪開來投資,資本的春天你拼命去融資,幾輪下來就賺大錢了。我細細想一下,邏輯上差不多就是這樣,跟二級市場是一個道理,低買高賣嘛。資本冬天的時候是一級市場估值回歸的時候,只要你能找準項目,投起來都是最劃算的。當然,關鍵是能夠找到可以活過冬天的好項目。資本的冬天有什么不好呢?瑞雪可以凍死地里的蟲子,來年開春的時候莊稼將成長得更好。我今年8月份的時候寫過一篇講資本冬天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我的公眾號歷史里面找到,后面有幾段結論性的話我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寒風吹來,浮躁的創業氛圍將不再適應。以前是能講故事會忽悠就會有無數風投在背后給你砸錢,現在在一個人人都為了生存而拼搏的時候,講故事、做包裝都沒用,投資人一定會謹慎再謹慎,這時候產品的好壞和盈利情況將被更加重視。所以要想活下來,創業團隊必須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產品,練內功,而不是像某些霸道總裁天天在媒放嘴炮炒作。這是好事,對那些默默耕耘的團隊來說是難得的好時機。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而且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運氣,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但是在泡沫起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忘了風險,一輪一輪的估值神話也刺激著阿貓阿狗們一擁而上,滿大街都是CEO和各種O。這種浮夸的全民創業氛圍是不正常的,表面上的繁榮到最后做了一堆沒有用的東西,大概率會死得很慘。所以冬天帶來的理性回歸是這個市場一個難得的消毒機會。
冬天是強者的季節,強者要么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要么能夠冬眠,懂得蟄伏。對于真正有實力做好企業的強者來說,資本的冬天并不可怕。他會把那些在春天一擁而上的不靠譜競爭對手慢慢熬死,讓自己有足夠的精力專注自身業務的發展。冬天的煎熬也會讓強者自身變得更為強大,等下一個春天來臨時必將迎來新的爆發。
所以,我覺得創業者也不必害怕,如果熬不過這個冬天說明你本身實力還是不夠的,前期只是在被泡沫推著走。要么老老實實回去上班,要么再練練功力,把東西都想明白了,準備下一輪創業。如果熬過這個冬天了,那皆大歡喜,說明在前半場的競爭中你已經勝出成為強者,后半場可以再接再厲。
我覺得這也不失是一個好時機。
雖然會有很多企業因為融不到資而死掉,但是當市場轉冷的時候投資者還是有機會低價介入一些牛逼企業,撿幾個便宜的。當然,找不找得到優質企業就考驗投資者的眼光了。
以前稍微有個靠譜一點的項目背后都有一大幫機構圍著團團轉,在搶項目的時候,大家都是盲目跟風的,因為你根本沒有時間去仔細考察項目怎么樣、團隊怎么樣,你稍微猶豫一下,第二天就被別人搶走了。現在冷風一吹,大家都回去各自取暖去了,投資者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來慢慢挑項目。”
我談一點我的偏好,只能說是偏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和投資風格,誰對誰錯不好說。在泡沫起來時和資本遇冷時的投資邏輯是非常不同的。泡沫起來時,想象空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說得好聽點,要能讓人產生“仰望星空”的感覺。說得不好聽的,要能忽悠人,因為錢多的時候,大家都會去追逐熱點的東西。但是冬天一來,邏輯立馬就變了,你穿得再好看也沒用,你要穿的足夠的厚實,能夠在寒冬中活下去,所以,大家都開始去找那些腳踏實地默默做事的團隊。
我之前投過的一家品牌餐飲“閃電蝦”的單店,投資的邏輯很簡單,他上一家店實在是賣得太好了,分分鐘都在盈利,我有什么理由不投?新店開起來后也是經常爆單,現在剛過去幾個月時間,第一輪分紅很快就要來了。前這幾天閃電蝦品牌的母公司出來融資,這次是線下的,我也毫不猶豫地跟投了,邏輯也很簡單: 第一,小龍蝦這個東西在中國很有市場,而且市場上目前還沒有出現像絕味鴨脖這樣強勢的品牌,閃電蝦有機會做成行業的大品牌。 第二,閃電蝦做的產品標準化程度比較高,適合復制和推廣。 第三,通過第一輪單店投資的接觸,發現創始人相當的靠譜,團隊管理也有板有眼。 第四,他的前幾家單店銷量都很好。像閃電蝦這類企業,單店每個月都會有充足的現金流,自己的造血能力很強,基本上不用擔心資金問題。融資主要是為了擴張開新店和建立上游的小龍蝦養殖基地等。
之前我看過不少O2O的項目和一些重資產的項目,一年前這類項目是相當火熱的,但是除了一個V助理,其他的我基本沒投。燒錢的項目其實是一個無底洞,資本的寒冬來臨時如果短期內燒錢燒不出效果來可能很快資金鏈斷裂就死掉了。輕資產的好處是項目不需要燒錢,可以精耕細作慢慢把產品做好,也就類似于寒冬來了我先冬眠,放慢腳步,下一個春天到來時我再出來找資金,跑步前進。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錯過了不少好項目,但是你把我送回過去我可能還是不會投,因為這些項目我根本看不懂,給我路演講幾遍我也抓不住重點,所以干脆就不投了。這幾天我整理了一下這一年半時間投資的所有企業,差不多有一半是做互聯網金融的,為什么投這么多互金項目呢? 第一,我對這個領域比較熟悉,我本身是金融出身,對金融行業或多或少會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投資也選擇了自己熟悉的行業。 第二,源于我對互聯網金融的興趣,有個觀點我很贊同,小的投資有時候是要看自己心情的,投得開心,虧了也沒那么重要,投一些好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時候我都很開心。 第三,投自己看得明白的項目有可能會讓你錯過一些好項目,但也一定會降低自己犯錯誤的幾率。 第四,踏實有耐心的團隊。我最怕過于自信的團隊,一出場就豪言壯語,一年做到多少規模,兩年翻幾倍,三年上市。 對于創業者來說理想是要有的,但是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失敗的可能性其實是很大的,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比想象中的要多,所以一定要放平心態踏踏實實來打磨自己的產品。線上路演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聽
語音或者視頻路演,因為從創始人講話的語氣、口氣我們大概能對這個人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對于那些把自己夸得上天的,我一般直接PASS。在現在資本收緊的環境下,創業更需要有耐心、能踏實做事的團隊,要熬過最困難的時候,等到春天的到來。內容有刪減(來源:文心雕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