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內的正常微生物,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
腸道是體內細菌定殖的主要場所,含有多達1000余種微生物,人體約99%的營養素和90%毒素,要在此進行吸收和排出。具有數量大、多樣化、復雜性、動態性的特點。
腸道菌群研究最早、最多,被稱為“人體第二套基因組”
1.1、腸道菌群的分類
1.2、嬰幼兒時期是腸道菌群建立的關鍵時期
嬰幼兒時期寶寶腸道內雙歧桿菌豐度較高
成年人腸道內雙歧桿菌豐度較低
2、腸道菌群的建立
腸道菌群有三次建立機會:媽媽產道、母乳喂養、媽媽皮膚
同樣也面臨三大殺手:剖宮產、奶瓶喂養、抗生素
孕婦生產時,自然分娩有利于腸道菌群的建立;
0-1歲: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的成份可以刺激雙歧桿菌迅速優勢化;適當的輔食添加促進嬰兒腸道菌群多樣性增加;
1-3歲:盡量保證飲食結構合理;避免過潔環境導致的菌群發育程度低以及抗生素的使用。
3、腸道菌群的功能
其中一種LGG(鼠李糖乳桿菌)益生菌可以刺激腸道菌群產生丁酸,預防過敏。
4、腸道菌群與腸道屏障
例如:LGG有效定植腸道,改善腸道屏障功能,減少過敏原刺激
LGG通過與人腸道細胞的纖毛結合,在腸道有效定植
LGG通過增強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減少腸道通透性,支持腸道屏障功能
5、腸道菌群與疾病
所有的疾病都從腸道開始
——現代醫學之父 Hippocrates
調查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通過調節神經因子、短鏈脂肪酸、膽汁酸、三甲氨等,可以改善以下癥狀:
大腦:自閉癥、抑郁癥
消化道:便秘、脹氣、乳糜瀉、炎癥性腸病
過敏:哮喘、濕疹、食物過敏
全身代謝性疾病:兒童肥胖、營養不良
例如:腸道菌群與過敏性疾病的關系
益生菌治療小兒食物過敏的mate分析。鼠李糖乳桿菌gg有助于誘導對疑似牛奶過敏嬰兒的耐受性,益生菌使用具有持續時間依賴性效應,至少2年后出現誘導耐受型。
6、腸道菌群的干預方式
7、益生菌的分類
嚴格意義上,益生菌的標識需要精確到“菌株”
8、益生菌干預機制
9、國內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
10、腸道菌群改善方式
乳果糖等益生元能促進益生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抑制病原體生長
奶粉中添加低聚果糖的嬰兒糞便組成更接近于母乳喂養的嬰兒
服用低聚半乳糖可以緩解腹脹、氣脹和腹部疼痛等癥狀
不挑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需保持清淡,少油炸、少調料
減少清潔劑、消毒劑的使用頻率和用量,避免過度除菌,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頻繁的更換抗生素。
但由于各人情況不同,益生菌干預需要個性化定制
11、益生菌正常是否就意味著健康
將同年齡寶寶與患病寶寶的益生菌水平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健康寶寶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均有檢出,總體檢出數目在4種及以上并且含量均處于或高于正常范圍。
而患病寶寶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也均有檢出,分別是動物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3種。綜合來看,總體益生菌水平尚可,但是還有提升的空間。
12、同年齡健康寶寶的腸道微生態與患病寶寶的差異
患病寶寶的腸道檢出菌屬8個,多樣性指數正常,并且某些條件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屬、腸菌球屬)的含量異常升高,整體腸道微生態結果欠佳。
同年齡健康寶寶腸道檢出菌屬55個,多樣性指數正常,代表腸道微生物種類豐富,腸道菌群含量豐富程度正常,腸道菌群較健康,抵抗疾病能力較強。
所以,腸道微生態系統的健康更有助于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