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老字號”們觸網忙
“大魚海棠,內聯升攜手故宮淘寶設計團隊,與你一起,赴這場夢境之約,看,奇跡在足間綻放。”7月8日,內聯升在淘寶眾籌平臺發起眾籌,短短半月,價格在199-499元的休閑鞋和手工布鞋當中,已有數款被搶購一空。
“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恒。”這首老北京民謠形象地反映了“老字號”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字號雖老,心不老。在互聯網浪潮的席卷下,“老字號”紛紛觸網,開拓新領域。
據了解,早在2010年,內聯升便已“觸網”——入駐網上鞋城樂淘網,此后又推出了自己的官方網上商城——尚履商城,不僅展示最經典的手工布鞋,更集結了最新發布的時尚新品。
始建于1936年、飲料和冷食界的“老字號”企業北冰洋近年來也主動實施了“互聯網+”戰略。北冰洋食品公司副總經理陳林介紹說,“目前我們與電商合作有三種模式:一是B2C業務,即通過如京東購物、天貓超市、1號商城等電商平臺面向消費者銷售;二是B2B業務,即通過如惠民網、京東新通路等平臺將產品送給各地的零售商;三是O2O業務,與‘京東到家’合作,人們通過‘京東到家’的App動一動手指,就能讓玻璃瓶裝的北冰洋汽水等商品送上門來。”
觸網在當下已成大勢所趨,據了解,當前已有約百家“老字號”觸網轉型,在淘寶、京東等平臺開設品牌店,以進入電商領域為契機,在傳統經營模式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
分析人士認為,“老字號”不應該只把眼光放在“老”上,品牌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時時培育品牌,結合消費者的需求、根據市場的要求,不斷進行品牌創新和發展,賦予時代的氣息,這樣才能長盛不衰。觸網,便是擦亮“老字號”金字招牌的一種良好的創新模式。
觸網方式各顯身手
在觸網方式上,多個傳統“老字號”企業除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外,有的還推出了雙品牌系列,根據各自的特點創新設計,施展各種招數“吸粉”。
對于很多同仁堂產品的“粉絲”來說,以前想買同仁堂的保健品總得跑趟店鋪逛逛,現在則更加方便,同仁堂的旗艦店早已開進了天貓、1號店等電商平臺。去年3月,同仁堂更是以養生茶試水,在京東商城“玩”起了眾籌預售。同仁堂的大膽“觸網”,讓更多的人品嘗到了同仁茶香。
如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是不少“老字號”思考的重點。陳林透露說,北冰洋的計劃:“今年是北冰洋80周年,我們要推出80周年限量罐,適應年輕人的喜好。”
線上銷售更要拼特色,南京四明眼鏡店從年輕人熱衷網上購物以及愛用手機自拍的習慣中找到了靈感。據悉,四明眼鏡正委托軟件公司研發一款自拍軟件,客戶拿手機自拍一張照片,便可以進入網上商城,在線試戴各種風格的眼鏡。用手輕輕一撥,照片中的臉還能側過去,看到鏡腿兒的效果。
賣產品更傳播文化
今年,北冰洋公司收到了一張來自德國的明信片,上面寫著:“我特別愛喝你們公司的北冰洋飲料,夏天喝非常爽,遺憾的是在國外買不到。”這名署名“小飛”的男孩,表達了他對北冰洋汽水的喜歡。
“我們將來一定能讓國外的朋友也喝上北冰洋,利用京東、阿里巴巴的平臺,我們可以將北冰洋賣向全世界。”陳林說。
銷量增加所帶來的好處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則是潛在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在很多“老字號”企業看來,網絡帶來了新契機,能使企業第一時間知道客人對產品的評價,以便根據客人的需要、口味等及時調整產品,并讓市場從傳統的周邊地區延伸到網店所及的更大范圍。
“老字號”觸網的效果是顯著的,業內人士認為,從“老字號”企業開展網上零售的情況看,互聯網+“老字號”的強強聯合商業新模式,提高了“老字號”的品牌影響力,擴大了企業銷售半徑,一些“老字號”企業銷往外地的訂單占比達到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