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雖已離開我們多年,但他的文字依舊溫暖人心。
無論是應(yīng)對人生起伏,還是個人的修養(yǎng)與命運,愿我們都像他一樣從容自在,活得坦坦蕩蕩。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季羨林的人生智慧》。一套4本,分別是《凡心所向,素履所往》、《悲喜自渡》、《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一生自在》。愿這四種核心能力,助我們過好一生。他“以我手寫吾心”,平靜的樸素中,有對造化的感恩,對弱小的憐憫,對悲苦的達觀,他博愛慈悲一往情深。認真過好這一生,應(yīng)該擁有四種核心能力——記初心、知孤獨、要豁達、得自在。這套《季羨林的人生智慧》,是季羨林手書授權(quán)版本,一套4本,每本對應(yīng)一種能力。季羨林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本書以“初心”為主題,特別收錄央視《朗讀者》宗慶后傾情朗誦篇目《八十抒懷》。匯集季羨林98載初心不改、執(zhí)著前行的生命力量。寫給每個躊躇不決的有心人。邁入喜樂之境的他,告訴每一位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凡是心中想去的地方,穿著草鞋也要奮力前往。
我覺得,一個作家最重要的品德是愛祖國、愛人民、愛人類。在這“三愛”的基礎(chǔ)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益于人,無愧于己。我知道,未來的路不會比過去的更筆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懼。我的眼前還閃動著野百合和野薔薇的影子。
如果你身處迷茫,一定要讀它,他會告訴你:“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你所心,不問東西。”本書以“自渡”為主題,精心收錄了季老37篇經(jīng)典佳作,其中包括央視《朗讀者》趙文瑄深情誦讀篇目《老貓》。記述了他對人生、自然、故鄉(xiāng)、孤獨的思考和感悟。我覺得,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用不著傷春,也用不著悲秋,嘆老不必,嗟貧無由。將來有朝一日離開這個世界時,我也決不會飲恨吞聲。但是,如果能在一切都捉不住的情況下,能捉住哪怕是小小的一點東西,抓住一鱗半爪,我將會得到極大的安慰。
細讀之后,感慨大師的智慧既能催人上進,又能潤人心田。此書以“豁達”為主題,是“季羨林的人生智慧”系列收官之作。在北大五十余年中,我走過的并不是一條陽關(guān)大道。有光風霽月,也有陰霾漫天;有“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后者遠遠超過前者。
同行師友知心,他眼中的大師不是名人,而是有個性、脾氣,和悲喜的平常人。梁實秋毫無架子,平等對待,即使不是絕無僅有,也是難能可貴。老舍一口地道的京腔,聽他說話,就像聽音樂。他絕不會后悔回來。
他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你:人生無常無法抵御,但人間值得,未來可期。此書以“自在”為主題,特別收錄《榜樣閱讀》推薦名篇《不完滿才是人生》。“書卷伴青燈,足以慰平生”——關(guān)于讀書啟蒙的書中自在。
“從容坦蕩,心裝萬物”——關(guān)于處世智慧的人間自在。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關(guān)于心胸豁達的心境自在。“見識天地,遇見自己”——關(guān)于海外求學的人身自在。
“與其完滿,不如自在”——關(guān)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
讀他的文字,仿佛走入“午靜攜侶尋野菜,黃昏抱貓向夕陽”的場景,自在逍遙萬事休。如果你受困于心,他告訴你:人生好的狀態(tài),就是坦蕩、清醒、自在。愿你心裝萬物,自在獨行。一套書閱盡季羨林散文精華,現(xiàn)在下單還贈《清華園日記》小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