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越總理會談后,周總理主動提出,要帶時任越南總理范文同,去中國的革命圣地延安去看一看,范文同欣然同意。
之后,周總理就帶著范文同來到延安,并先后參觀了鳳凰山麓、楊家嶺、王家坪等革命圣跡。
但最后在參觀中央書記處辦公地棗園的時候,他們卻在無意中看到了一間沒有掛牌子的破窯洞,范文同滿是困惑地問:“這是誰住的地方?”
解說員慌忙圓場說:“這是周總理秘書的房間。”但周總理卻當眾糾正了這一說法,并當著范文同的面,語重心長地說:“把牌子掛上去,要尊重歷史!”
周總理為什么要帶范文同去延安?延安那口破窯洞又是誰的?周總理的延安之行還有哪些見聞和收獲?這還要從1973年中越會談說起。
中國和越南共產黨本來是“同志加兄弟”般的關系。為了支持越南共產黨完成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新中國在極其困難情況下,對越共提供了無私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支援。
先是幫助越共打贏了抗法戰爭,后又支持越共,把抗美戰爭打成了持久戰。對于中國的援助,越南起初也比較感激。
但1969年越共領導人胡志明逝世后,有極端民族主義情結的黎筍上臺,開始實施所謂的“遠交近攻”策略,積極結交蘇聯,刻意“挑刺”中國。
對此,中國政府可謂是洞若觀火,但從中越友誼的大局出發,從邊境穩定的現實利益出發,我國還是選擇了忍讓加安撫的政策。
但越共并沒有領會到我國政府的良苦用心,反而繼續變本加厲。
1973年6月,時任越南總理的范文同率團訪華。當時已罹患癌癥的周總理仍抱病接見了他,并與他進行了會談。
但沒想到,范文同上來就獅子大開口,向中國一次性索要8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周總理向其耐心解釋說,中國目前也不富裕,無法一次性拿出這么多錢來,可以先付越南25億美元,以解燃眉之急,后續資金再分期到位。
但范文同卻不同意,執意要80億美元,并揚言,如果中國不給,越共就在中蘇論戰中公開支持蘇聯。談判因此而陷入了僵局。
當時周總理的身體已極度虛弱,會見范文同就已經是在咬牙支撐,更不用說是舟車勞頓,出門遠行了。
但為了緩和僵局,周總理依然提出,要帶范文同到延安去看一看,范文同也想舒緩一下緊張氣氛,于是就欣然同意。
事后,工作人員就為周總理備了一架專機,裝上了所有的急救設備,在6月9日一早,拉著周總理和范文同,以及相關陪同人員,一起飛往了延安。
延安百姓在得知有中央領導人陪同外賓前來考察后,早早地就按相關部門的要求,在機場上列好了隊,以在外賓到來時,為其舉行歡迎儀式。
隨后,當周總理從機艙中走出來時,機場上的干部群眾都沸騰了,都不約而同地喊起了:“周總理!周總理!”
周總理在延安度過了十幾年的革命生涯,早已與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血脈相連,但他從1948年離開延安后,25年來,就再未踏上過這塊土地。
當年離開這片土地時,他還不到50歲,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如今重返這片土地,卻已是華發蒼顏,重病在身。
所以看到歡迎的人群,他也不免感慨萬千,深情地說道:
“我又回到家里來了!”
安頓下來后,周總理陪著范文同稍做休息,就帶著他到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進行參觀。
鳳凰山麓是當時中央在延安的首個居住地和辦公地,中共中央在此做出了很多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在中國革命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周總理帶著范文同,先后參觀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舊居,并詳細為范文同講解了當年毛主席是如何在艱苦樸素的環境下領導中國革命的。
在參觀過程中,范文同看到陳列室里掛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一張合影,就指著照片,風趣地說:“這照片里的這個英俊青年是您嗎?”
周總理感慨地回答說:“是的,我那個時候還是一個年輕娃娃!”隨后周總理又不失時機地說:
“中國共產黨就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領導革命走向勝利的,越共同樣也可以!”
范文同這才意識到,周總理這是帶他搞“革命再教育”來了。
事實上,周總理不只為了“教育”范文同,同樣也是為了警醒自己。
所以在參觀完鳳凰山麓后,他就招待范文同吃了飯,而自己卻到南關招待所,和陜西省及延安市的相關同志吃了一頓憶苦思甜飯。
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用餐開始前,周總理就專門提出:
“今天兩桌飯,市里的同志和我坐一桌,省里的同志就坐另一桌吧。”
宴會開始后,周總理看到餐桌上有酒有肉,還有細面饃,心情突然一下沉重了起來。他動情地說:
“邊區群眾養育了我們,支持我們從邊區走向全國,但是邊區的社會經濟仍然很落后,很多群眾到現在還吃不飽飯,是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對不起邊區群眾,所以我咋還能吃這么好的飯?”
在場的同志聽后,無不深受觸動。
隨后周總理語重心長地說:
“我要和你們商量一件事,延安用三年時間改變這個落后的面貌,五年糧食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行不行?”
延安當地領導干部聽后,都堅定地表示:“行!”周總理的心情這才又好了起來,高興地說:“好!我就要這句話。”
隨后,當時已經戒酒的周總理又破例讓服務員給每個人都倒了一杯酒,并舉杯說道:“為延安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干一杯!”
干杯以后,周總理又根據延安的習俗,跟在場每個人擊了掌,就等于是與大家立了誓。
午飯后,越南外賓們都午休了,但周總理卻沒有睡意,而是帶著中方的同志,去了他向往已久的寶塔山。
登上山頂后,他先是環視了一遍延安城,然后滿足地說:“我在這里生活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登上過這座山,聽說這里能俯瞰整個延安城,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之后,他又仔細閱讀了寶塔山上刻著的,毛主席在1949年10月專門寫給延安的《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讀完之后,他再次叮囑延安的同志說:
“戰爭的創傷恢復了,但是文化經濟建設還有問題。農業落后,糧食沒有過關,現在有不少同志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夠了,有的忘掉了。
希望延安的同志恢復和發揚延安革命精神,加快步伐,把延安的建設迅速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搞好。”
隨后,周總理的車在下山途中過南小河時意外熄了火。當地老百姓發現后,連鞋都來不及脫,紛紛跳進河里,共同把周總理的車給抬了出來。
周總理感動不已,拉著群眾的手久久不愿離開,但無奈下午還要陪同外賓,所以只能與群眾依依惜別。
下午,周總理又帶著范文同,分別去了楊家嶺和王家坪。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轟炸延安后,楊家嶺和王家坪就分別成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辦公地。
延安群眾聽說周總理要去楊家嶺,都來夾道相迎,致使本來寬闊的馬路多次被堵,但周總理卻不以為意,又笑著點撥范文同說:
“延安人民擁護我們,全國其他地方也一樣,有這樣的人民,我們不怕任何外來脅迫!”
范文同聽后沉默不語了。但奇怪的是,到了楊家嶺之后,卻發現家家戶戶都大門緊閉,無人相迎。周總理疑惑問地道:“這是怎么回事?”
延安的同志只好紅著臉解釋說:
“鄉親們日日夜夜都盼您來,哪有不歡迎的道理,但衣服不夠,能出門的都穿著出門了,不能出門的就只好關在家里了。”
周總理聽后,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再次對范文同說:“您也看到了,我們國家還不富裕,很多人民連褲子都穿不上。”范文同聽后,連連點頭稱是。
參觀完楊家嶺后,周總理又帶著范文同去了當年中央軍委的所在地王家坪。在王家坪,周總理一眼就在歡迎的人群里看到了陜甘寧邊區的勞動英雄楊步浩。
他急忙上前,握住他的手,關切地詢問說:“家里都還好吧?”楊步浩感動地說:“多謝您還惦記著我,家里都很好!”
之后,周總理又和他暢聊了一些往事。臨告別前,他又當著范文同的面,對楊步浩說:
“您要保重好身體,不能等,不能靠,要帶動大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難,搞好生產,過上好日子。不然還叫什么社會主義?”
范文同自然能聽出來,周總理這是在點他,但他又不能說什么。
參觀完王家坪后,周總理帶著范文同來到了最后一站,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棗園。
在棗園,周總理先是帶著范文同,專程看望了他在棗園時的老鄰居高同有,并隆重地向范文同介紹說:“這是我的老同志,打過胡宗南。”
接著,周總理又帶著范文同參觀了中央書記處的辦公點。周總理對這里的窯洞如數家珍,指著窯洞上的牌子,一個個地介紹每一個窯洞的主人。
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一個沒有掛牌子、而且還沒有修葺的窯洞前,范文同好奇地問:
“這個窯洞是哪位領導同志住的?為什么沒有掛牌子呢?”
講解員趕緊打圓場說:“這是周總理秘書住過的窯洞。”但周總理卻當即糾正說:“不對,這是陳伯達住過之前的地方。”
接著周總理又借題發揮說:
“牌子還是掛上吧,所謂紀念館就應該歷史的真實紀念,所以要尊重歷史,不能忘本。”
范文同聽到不能忘本四個字之后,臉馬上就紅了。
結束了一天的參觀后,周總理在延安賓館為范文同舉辦了歡送晚宴。在晚宴上,他借祝酒的機會,又深情地講道:
“感謝延安人民哺育了我們。之前中央對延安和陜北支持力度不夠,我要負責任。
今后中央會拿出更多的錢來,加大對老區的支持,大家也要想方設法、齊心協力地把老區的經濟搞上去,不然為人民服務就是一句空話。”
祝酒之后,周總理又趁熱打鐵地說:
“總理先生,你也看到了,中國還不富裕,有些地方甚至還不如貴國,因為國家沒錢,一直沒幫扶他們,我內心愧疚啊。”
范文同連連夸贊周總理真是為國為民的好總理。
第二天上午10點,周總理結束了這次不到24小時的延安之行。臨行之前,他再次同機場前來送別的干部群眾表示:“延安建設好了我再來!”
后來,延安的人們才知道,當時周總理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但他仍毫不為己,忘我工作,單單是在延安的這一天,他就高強度地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
但回到北京后,他仍與范文同舉行了會談。延安之行后,范文同看到中國共產黨在如何艱巨的條件下,奪取了全國的勝利,感到十分佩服。
同時他也認識到了中國不是不幫,確實是能力有限,于是就不再堅持80億美元的一次性援助,周總理又一次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
周總理走后,延安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大干快干,果然在三年時間內,使延安的面貌有了個大變樣,但周總理卻沒有遵守當年他許下的“延安建設好了我再來”的諾言。
三年后,由于過度勞累,病情惡化,周總理最終留下他一心掛念的人民,以及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國家,溘然長逝。
但周總理的音容笑貌、為民精神和外交智慧,卻都留在了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