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泠沅教授的演講《行動學習——成就名師之路》整理(轉載)
2014-09-30 11:24閱讀:10
2007年4月6日,由上海市數學特級教師傅鴻海老師主持的名師工作室數學專題研討會在南匯中學行政樓召開。特邀嘉賓上海市教育科學院副院長顧泠沅教授、工作室全體成員、南匯中學副校長王海平、南匯中學全體數學教師以及其他學校的部分教師均參加了此次研討活動。
在傅鴻海老師簡短的介紹了顧泠沅教授之后,顧泠沅教授做了主旨演講,題目是《行動學習——成就名師之路》,著重對教師專業化成長以及課堂教學進行了專題指導。
顧泠沅教授認為教師應該追求卓越的職業生涯,不斷地提升教育實踐智慧,而且,作為教師一定要行走在能力極限的邊沿,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潛能與智慧。
在談到課程改革時,顧泠沅教授承認改革的艱辛,也肯定改革的必要,尤其是對課程改革的深刻的理性思考,讓我們重新解讀了新課程改革。比如說,新課改中要求用探究式教學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顧泠沅教授就提到了華東師范大學劉佛年校長,劉校長多年來從事中外教學方法的研究認為教學方式其實只有兩種,一種就是接受式,一種就是活動式(現在的探究式)。所以,尋找兩種方式的最佳互補是時下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
當然,課堂的有效性是以學生是否在課堂中真正地先動腦,再動口、動手為標準的,不提倡課堂中的熱熱鬧鬧現象,那是教育的膚淺與淺薄。身為教師,教學的內容應該做到合理性與實質性的結合。合理性即要求從整個知識結構框架下,組織教學內容,讓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聯系,通過知識的鋪墊,達到想上的臺階(腳手架理論);實質性即通過一系列的變式訓練,達到教學目的,為了實現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采取開放式變式訓練等。
教師走向專業成功的三大支柱是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專業情意。于是顧泠沅教授介紹了舒爾曼教授的觀點:
1、 學科知識;
2、 一般教學知識;
3、 課程知識;
4、 學科教學知
在傅鴻海老師簡短的介紹了顧泠沅教授之后,顧泠沅教授做了主旨演講,題目是《行動學習——成就名師之路》,著重對教師專業化成長以及課堂教學進行了專題指導。
顧泠沅教授認為教師應該追求卓越的職業生涯,不斷地提升教育實踐智慧,而且,作為教師一定要行走在能力極限的邊沿,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潛能與智慧。
在談到課程改革時,顧泠沅教授承認改革的艱辛,也肯定改革的必要,尤其是對課程改革的深刻的理性思考,讓我們重新解讀了新課程改革。比如說,新課改中要求用探究式教學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顧泠沅教授就提到了華東師范大學劉佛年校長,劉校長多年來從事中外教學方法的研究認為教學方式其實只有兩種,一種就是接受式,一種就是活動式(現在的探究式)。所以,尋找兩種方式的最佳互補是時下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
當然,課堂的有效性是以學生是否在課堂中真正地先動腦,再動口、動手為標準的,不提倡課堂中的熱熱鬧鬧現象,那是教育的膚淺與淺薄。身為教師,教學的內容應該做到合理性與實質性的結合。合理性即要求從整個知識結構框架下,組織教學內容,讓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聯系,通過知識的鋪墊,達到想上的臺階(腳手架理論);實質性即通過一系列的變式訓練,達到教學目的,為了實現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采取開放式變式訓練等。
教師走向專業成功的三大支柱是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專業情意。于是顧泠沅教授介紹了舒爾曼教授的觀點:
1、 學科知識;
2、 一般教學知識;
3、 課程知識;
4、 學科教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