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多由姿勢不當而造成,頸椎曲度變直又稱頸椎生理曲度消失或頸椎生理曲度反弓。
基本介紹
從側方看人體在端坐或站立時的頸部似乎是直的,其實包繞于內的頸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在醫學上把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稱為頸椎的生理曲度。通過X線片上的頸椎顯像:沿此曲度走行,在各個頸椎椎體后緣都有形成的連續 、光滑的弧形曲線,醫學上稱之為頸椎曲度。當長時間不正確的坐姿、或是長時間的勞累、頸椎缺少活動、脊柱損傷、脊柱鈣化等就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疾病概述
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沖重力的震蕩,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于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后凸,成為頸椎病X線上較為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
病因
(1) 急性頸部肌肉扭傷:由于肌肉的疼痛、痙攣,肌肉牽拉骨骼,致使頸部生理曲度變直。
(2) 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由于長其坐姿不良,著涼等原因可引起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使肌肉由于疼痛而痙攣。關節囊、韌帶及小關節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也可反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3) 根型頸椎病:在急性期,由于受累的小關節呈急性炎癥,關節骨膜及關節囊腫脹,鄰邦近的神經根受激惹,病人多有頸肩部緊張,活動明顯受限,可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4) 頸椎的病變:如頸椎的腫瘤、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頸椎活動受限及生理曲度變直。
(5) 強直性脊椎炎,晚期可引起頸椎僵硬強直。
臨床癥狀
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那么頭暈、天旋地轉、嚴重者出現嘔吐這些都是常見癥狀。
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有些人可能會因壓迫神經根出現手麻木(神經根型頸椎病)頸部疼痛不適等等,更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走路眩暈等等癥狀, 頸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
治療措施
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局部肌肉酸痛的病癥。臨床上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方法很多,例如微創療法、頸椎牽引法、按摩療法、物理療法等等。
1、微創治療
小針刀松解術:這是一種不用開刀的無創技術,在治療由軟組織引起的粘連上有著顯著的療效,并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癥狀。
3、頸椎牽引治療
(1)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
(2)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水腫。
(3)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
(4)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
4、按摩推拿 按摩治療,是為了緩解頸椎病癥狀的一種最常見方法,按摩治療頸椎病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
5、物理治療 應用天然或人工制造的聲、光、電、熱、磁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體,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
理療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其獨特的醫療價值,是治療頸椎曲度變直的一種輔助手段。頸椎病往往出現頑固的頸肩痛,電療、熱療都具有良好的緩解疼痛作用。
防止外傷與落枕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辦公室族們在工作時如何來預防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呢?
專家提出第一點就是治頸椎病最佳方法中,頭部姿勢很重要。在坐姿上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頭部略微前傾,保持頭、頸、胸的正常生理曲線;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后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制一與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調整。
第二就是應在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鐘,爾后雙肩向上堅持3~5秒鐘,重復6~8次。廣大白領治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方法就是,大家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于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后仰,堅持5秒鐘,重復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