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中的橫畫,起筆以切鋒入紙為多,也作頓勢起筆。收筆有兩種,一種是不帶牽絲,另一種是出鋒帶下一筆,或上挑或下帶,有較實或明顯的牽絲與呼應。特意上網找了《十七帖》中的長橫、短橫、連橫、疊橫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喲!
草書中出現的長橫相對較少。長橫很醒目,如多用則與草書整篇的流動睦相抵觸。王羲之草書中的長橫起筆一般露鋒,行筆或由粗變細,或由細變粗,過渡自然。收筆或空收,或換鋒下按,再向左下方收筆。
《十七帖》中的長橫,與行楷書中的長橫相似,不同的起筆和收筆略俯或略仰,與上下筆畫起到呼應。以避免長橫的孤立與生硬。筆法要領:
1.順勢入鋒;
2.按;
3.略駐鋒,向右拉筆并捻管或轉腕調至中鋒行筆;
4.注意行筆時的提按;
5.略提;
6.輕按;
7.回鋒收筆。
《十七帖》中短橫很多,寫法要根據字形的需要而定。寫時要注意起筆和收筆或俯或仰,與上下筆畫之間的呼應關系。書寫筆法要領:
1.順勢入鋒;
2.按;
3.向右拉筆并捻管或轉腕調至中鋒行筆;
4.輕提;
5.回鋒收筆。
連橫是指兩橫相連或橫畫鏈接其他筆畫,有上連和下連兩種。一般姿態與長短都有變化,有些橫之間有連帶關系。無論上連還是下連,都須提筆轉鋒,以免生硬或偏鋒。
疊橫是三橫以上連寫相疊,首先是每橫之間的筆法要順勢貫氣,第二是注意各橫的粗細輕重要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