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點:
1.思想來源:同屬儒學范疇,都是對儒學的發展;
2.思想主張:都強調意識(理,心)第一,物質第二,都屬于唯心主義思想;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們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規范行為,從而維護封建統治的社會秩序;
4.地位和影響: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不同點:
1.宇宙構成: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2.道德主張:理學主張人應該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心學則主張人應通過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
擴展資料
理學以儒家學說為中心,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論證了封建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納為官方哲學。廣義上包含三蘇、王安石、司馬光等人。他們哲學的中心觀念是“理”,把“理”說成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理學的出現對后世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理學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心學
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論爭。其實,他們的學說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以封建主義的三綱五常為基礎,以維護封建統治為目的,把經學哲學化。他們的分歧,只是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他們的論爭只是唯心主義內部的學派之爭。
他們的學說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以封建主義的三綱五常為基礎,以維護封建統治為目的,把經學哲學化。他們的分歧,只是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他們的論爭只是唯心主義內部的學派之爭。
1.宇宙構成: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使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2.道德主張:理學主張人應該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心學則主張人應通過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
宋明儒學從理學到心學的發展,體現了文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關系。心學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有客觀唯心向主觀唯心的轉變。儒學的發展也反映出儒學在不斷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程朱理學:程朱理學是儒家學說在新形勢下吸收了佛道一些思想的發展,“理”是程朱理學的核心,是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范,把儒家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現出來,“三綱五?!本褪翘炖?。
2. 陸王心學:南宋陸九淵開創心學,明朝王陽明發展心學。“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其本質是用自我約束,強化自身修養,來符合封建倫理道德,維護封建統治;“心學”也是理學,宋明理學的形成,標志著儒家思想的成熟。
3. 宋明理學認識:在繼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提出了新的主張,對當時的政治、道德、教育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學習中應該當結合宋明理學的具體內容,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的評價。如“心學”主張內心自省,有助于我們加強自律、構筑和諧,有助于我們奮發進取,增強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