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會,央視曾曝光直播間苦情戲收割老年人。隨著雙11到來,中新經緯發現,這類“劇本殺”再度卷土重來。在社交媒體上,接連有網友發文稱家里老人已“中招”,還有網友吐槽“退貨的速度跟不上奶奶被騙買的速度”。
眼下,銀發群體已展現出強大的消費力。然而,如何防止“劇本殺”騙走他們的養老錢,是擺在短視頻平臺面前的一道難題。
劇本一演,10元三串的珠子賣999元
蒙蒙(化名)70多歲的姨奶奶桂蘭(化名),就遇到了直播間“劇本殺”。
桂蘭是湖南常德人,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全部由自己保管。桂蘭之前并沒有網購的習慣,但自從今年3月關注某短視頻平臺主播“阿豪”后,她便開始瘋狂“買買買”,小到內衣、護膚品,大到“金條”“金元寶”等。
“光'金條’就買了十幾件,299元一件,一看就是假的,做工特別粗糙,就是一坨鐵外面刷了一層黃色的漆。主播跟她說是真黃金,她就信以為真了。”蒙蒙說。
受訪者提供
據蒙蒙介紹,“阿豪”有300多萬粉絲,每天下午四點會進行直播,但并不直接帶貨,而是通過演情景故事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推出一款商品,引誘直播間里的“爹媽們”下單。
“前面都是演戲,等賣貨的時候,主播會連線一個小號,用小號來上鏈接,被封了就換下一個小號。我姨奶奶的賬號關注了約200個主播,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阿豪’的小號,像'花開富貴阿豪’'豪!豪家人’'阿豪助力’等。”蒙蒙稱。
來源:短視頻平臺
蒙蒙曾蹲過“阿豪”直播間,目睹了主播賣佛串的全過程。“也是先演戲,戲演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為賣貨做準備。先是跑到一口井旁,往井里放了一些干冰,制造出電視劇里的那種仙境,再模仿神仙說話,讓他們去井里取東西,之后從井里抱出來一個盒子,盒子打開就是他們要賣的佛串,說這個佛串能治百病、能驅邪等。”
這樣的佛串,桂蘭一共買了兩串,一串999元。“珠子是陶瓷的,和那種10塊錢三串的差不多。”蒙蒙說。
受訪者供圖
蒙蒙稱,關注“阿豪”的粉絲以中老年人居多,“阿豪”在直播賣貨時,會有人拿著手機“手把手”地教這些人如何跳到小號下單、如何付款。“點哪里是微信支付,點哪里是支付寶支付,以及怎么綁卡,統統講得清清楚楚。”
據蒙蒙介紹,截至今年8月,桂蘭在“阿豪”直播間合計花了8000多元,下單店鋪包括“LISM良敏專賣店”“SMVP清香專賣店”等。“直到我發現時,我姨奶奶還不相信他們是在演戲,說他們是公司的老板,有幾百萬粉絲、幾百萬資產,賣貨是給他們發福利,只有有緣人才能看到鏈接。”
蒙蒙稱,桂蘭在“阿豪”直播間幾乎花光了手里的退休金。“她在直播間買完這些東西,連打牌的錢都沒了。后來我找店鋪和平臺申請退款,把那些假黃金、假佛串都退了,一共退回來了2000多元。”
10月25日,中新經緯在“阿豪”直播間看到,直播進行到一半,主播便開始將粉絲引流到賬號“心誠則靈!!”的直播間,并用該賬號上線了一款名為“萬福乾坤聚福堂”的商品,售價999元。主播反復強調這是他們為直播間里的“爹媽們”請的福報,誘導粉絲為自己和孩子購買,且不斷提醒下單的粉絲點擊小黃車里的數量加號。
商品詳情顯示,所謂“萬福乾坤聚福堂”,實則為銅制手工藝品。
來源:短視頻平臺
中新經緯注意到,此前,賬號“阿豪”的直播功能曾多次被平臺封禁,封禁原因包括“出現夸張、惡俗的劇情”“出現封建迷信內容”等。
幾塊錢就能買到上萬條劇本
中新經緯發現,類似直播劇本在電商平臺上很容易就能買到。
25日,中新經緯在淘寶上搜索“直播情景劇劇本”,跳出來不少商家,有商家可直接代寫直播帶貨劇本,包括劇情、直播臺本、帶貨話術等。某店鋪客服人員稱,可根據客戶需要為其創作情景劇,其中單款商品收費300元。“我們寫的直播稿都是比較詳細的,基本是照著念,帶些互動就可以了。”
除代寫完整帶貨方案外,還有部分商家打包出售各種題材的口播文案或劇本。中新經緯在一家淘寶店鋪內看到,5979篇婆媳故事口播文案售價4.8元,客服稱全都是婆媳家庭故事系列,幾百字至幾千字不等。
某淘寶店鋪展示的樣本。
在閑魚上,也有不少賣家出售類似素材,幾塊錢就能買到上萬條。24日,中新經緯以3.8元的價格購買了其中一套,賣家稱里面共有5萬條劇本、文案,打開后可以看到里面涉及多種題材,包括相親、情侶、校園等。至于這些素材是否存在版權問題,該賣家稱,直播的時候可以直接套用,“能演得通就行”。
而上述淘寶店鋪則在免責聲明里注明,店內素材分為店主原創和匯編整理兩類,店主原創部分素材已申請版權證書,匯編整理素材來自各網絡論壇公開發表的文件,所有素材僅供學習交流,嚴禁用于商業用途或個人公開發表。
平臺該為“劇本殺”擔責嗎?
老年網民正在成為平臺流量的重要來源。
灼識咨詢等機構近期聯合發布的《銀發經濟藍皮書》顯示,60歲以上網民中有80%平均每天會花1.5小時刷短視頻,隨著銀發群體觸網比例上升,線上購物逐漸成為常態。
據QuestMobile2022年2月份數據,在抖音、快手上,51歲以上用戶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7.2%提升至18.9%,且近三成用戶月度線上消費能力超2000元。
那么,面對直播間那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劇本殺”,平臺是否有義務做好把關呢?
中新經緯注意到,315晚會曝光了“直播間賣慘欺騙老年人”的現象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了相關整治,封禁了一批賬號。
數據顯示,2023年4月至6月,抖音針對虛假編造、騙取愛心、不當營銷的“偽公益”內容與賬號,下架相關視頻 1131個,對3518個賬號進行了無限期封禁等處置,并抹除其不當獲取的新增粉絲,取消其變現功能權限。
今年5月,快手發布《關于開展“直播亂象”專項治理的公告》,稱專項期間緊盯平臺重點流量環節,嚴肅整治直播間網絡乞討、惡俗PK、低俗演繹、借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賣慘直播等系列突出問題,從嚴、從重處置違規賬號,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通過主動監測和用戶舉報等渠道,平臺處理違規直播4018場次,處罰用戶2649個。
目前,在快手上,部分存在演繹行為的直播內容,會被平臺識別出,并標注“虛構劇情”。
據悉,今年7月10日,中央網信辦發布的《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提到,“自媒體”發布含有虛構情節、劇情演繹的內容,網站平臺應當要求其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簽。鼓勵網站平臺對存在爭議的信息標記爭議標簽,并對相關信息限流。
河北厚諾律師事務所律師雷家茂向中新經緯表示,平臺對于主播具有監管義務,若發現主播存在該類行為而不采取相應措施的,則需承擔相應的責任。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也提到,平臺需要對電商企業的資質進行審查,但是法律沒有規定對所有產品的銷售方式進行審查。“如果能夠證明平臺明知,則平臺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雷家茂建議,若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先與主播協商處理,若無果可以向平臺舉報,以及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主播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實施該類欺騙、誘導行為,則可能涉嫌詐騙犯罪,消費者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報警。”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