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瑞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結婚,乃人生之大事。六十年前的邳州,給兒女們結婚辦喜事的習俗可真不少。現(xiàn)在基本上已銷聲匿跡了。尋覓一下幾十年前邳州的婚俗習慣,想想當年結婚的那些人和事,可真是怪有趣的。
媒人:我國古代,男女結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給男女牽紅線的介紹人。我們邳州也是同樣:無媒人不成婚,即便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不少朝代從法律上規(guī)定,結婚必有媒人,如唐代由“嫁娶有媒”、“為婚之法,必有行媒”的規(guī)定。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上威信高的老人推薦,選誠實守信的已婚婦女做媒婆,也有男的做媒人的,這屬于民間性質的。
媒人說媒,必須仔細認真衡量男女兩家的條件,男女的年齡、模樣、家庭的經(jīng)濟、權勢,真正做到“笆門對笆門,板門對板門”,門當戶對才行。但也有的媒人為了收受錢財,故意說假造假,造成不幸的婚姻。邳州的廣大農(nóng)村,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媒婆”,不少人以此為專門職業(yè)。媒人介紹成功后,還要負責男女雙方的“行聘”、“陪嫁”、“要生年”、“開日子”等。具體事宜的商榷。
大總:又稱總理、問事的,(徐州一帶叫“執(zhí)事”、“大執(zhí)”)。家主于喜期前,將大總請到家,并請賬桌先生等有關人員議事,商議請廚師、雇喇叭,開席的桌數(shù),幫忙的人數(shù)及分工,大總代替家主處理一切重大事宜,安排廚房開席的時間,安排客人入座,負責開銷(付給有關人員酬金),大總一般為當?shù)氐赂咄兀薪M織領導能力,辦事干練的人。
紅柜:即賬桌。負責記賬、收款,接待來客。一般由四五人組成,其中一人登記喜簿,一人收錢,還須二、三人接待,送煙倒水。開席首要寫好酬客單子,開席后要負責“消客”,事后要當大總和家主的面交賬。
小陪客:一般用同家主房頭較近的十來歲的小男孩做小陪客,(有點像現(xiàn)在的伴郎),最好是新郎的弟弟或侄輩,小陪客要陪同新郎接親戚,燒喜紙拜天地等。
領親的:必須是兒女雙全的已婚夫婦,帶領新郎、新娘拜天地,并給新郎、新娘作出示范,(也有點像現(xiàn)在的伴郎、伴娘)。
上頭的:為已婚的兒女雙全的平輩或長輩的中老年婦女擔當,當新人下轎后,同迎轎的小大姐一起護衛(wèi)新人走到天地桌前拜天地,入洞房后給新人新郎“上頭”,無非是讓新郎、新娘“碰碰頭”、“登登斗”,說些吉利話,比如“雞蛋在斗里轉,明年吃您二人的‘喜米飯’”、“今年娶來個捂腳的,明年生個喊爹的”。上頭之后,負責讓二位新人吃“長生面”。
抱斗的:在新人下轎后,抱斗的人懷里抱著斗,(斗里盛有玉米,小麥等糧食,白果等物)同迎轎的一起走向新人,新人向前走,抱斗的抓一把把糧食用力地撒向新人頭部(此時上頭的要設法護著新人,不讓新人挨砸),撒一把,喊一聲:“一撒長命富貴”、“二撒金玉滿堂”、“三撒三元及弟”、“四撒騾馬成行”、“五撒五子登科”……一直到新人來到“天地桌”跟前。抱斗者將斗放在桌上,新郎新娘“拜堂成親”為止。
迎轎的:由新郎本莊的年輕漂亮的小大姐七—九人組成,要穿紅著綠如同仙女一般,在新娘子的花轎在莊頭或離家不遠處停下后,這一群身著艷裝的迎轎人便從喜房屋走出來去迎接新娘下轎。故稱迎轎。迎轎的小大姐溫柔爾雅,目光下視,步履特慢,目的是讓眾人好好地看新媳婦,讓吹喇叭的使勁吹,增加喜慶氣氛,來到花轎前,上頭的打開轎門,請出新娘子后,迎轎的便在新娘子后邊,隨著新娘子走向天地桌,當新郎、新娘拜天地時,她們便先到喜房屋,等候陪新娘子。
下轎、傳席:新娘子下轎走出轎門后,上頭的必須在兩邊護著(避免人鬧)走向拜天地的桌子前,下轎后,雙腳不能踩在地上,有錢的大戶要紅毯鋪地讓新娘走在地毯上,一般的人家用不起紅地毯,便用兩三條紅蘆席交換著向前傳遞,讓新娘走在席上,直到拜完天地才行。
拜天地:新婚夫妻只有拜完天地進入洞房后才稱是夫妻。天地桌一般在大門外或院子里,上邊擺著斗、秤,桌子下邊放上鐵盆,盆里燒著松枝,煙霧繚繞,香味撲鼻,大總或主持人來主持拜天地,先由領親的示范,后由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并在天地桌前向前來賀喜的七姑八姨,姥娘舅舅磕頭,享受磕頭的人要當場拿出磕頭禮,比如:主持人喊“給**莊您大姑娘磕頭!”這時,新郎、新娘便跪倒磕頭,大姑娘必須將磕頭禮(幾十塊、幾百塊不定)放到鋪有紅紙的托盤里。拜天地后,入洞房上頭,吃長生面。
新人滿酒:賓客入席后,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新娘、新郎便在本家嫂子或小姑的帶領下,挨桌向客人敬酒。
敬喜酒的原則是桌桌到,人人唱,對于酒量大的或是最親近的親戚,帶著滿酒的人便安裝指使。新娘多給端幾盅,“喜酒不醉人”,新娘子一聲聲“三叔”、“二大爺”、“姑父”、“大舅”的喊著,被敬的人也有當場喝醉的。
如果開的宴席比較多,時間不允許,那只有走過場,或一桌選一個代表,點到為止。
有時公公、婆婆也到場敬酒。
大客:指女方送新娘子到新郎家的人。一般是新娘子的平輩或長輩,(必須是兩輩人,由2—4人組成),大客不好當,必須是在當?shù)赜新曂⒂袑W識、善于辭令、懂禮儀的人。(還要有一定的酒量)當新娘子下轎時,大客便由男家陪客的接入客廳喝茶休息,要在所有的酒席開罷后,才開大客的席。大客的席十分講究,入座的位置,次序,酒場中談話的內容十分豐富,四書五經(jīng),三國水滸,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當前形勢,春種夏秋,所無不談。中途,陪客的要陪大客“散座”(即方便),酒席結束后,大客要“辭房”,先要同“公婆”見面(一般男家都借口推辭),然后再到喜房屋向新娘子交待一番,教育新娘子要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等。然后,方可在陪客人的陪送下離莊回家。
陪客:是指男家專門來接待陪同大客的人。條件相當于“大客”,一般由4—6人組成,陪客的當中最晚輩坐在最下座,負責端茶倒水,斟酒遞毛巾。為了讓大客喝好酒,陪客的幾個人要有分工,誰先喝先敬,誰在中間時掀起高潮,誰在最后上場總結,其目的是讓客人喝好,顯示主人家熱情、周到、好客,讓大客滿意,說白了,陪客,就是服侍陪同大客喝酒、吃飯的。這個角色也不好當,但一般人還不夠格。
拿嫁妝:女孩結婚,父母必須陪嫁妝,嫁妝的標準可不一樣,有錢人要陪幾百畝地,好多好多的嫁妝,要提前幾天“過嫁妝”,顯示主人的富有,一般人家能陪個“大八件”、“小八件”就不錯了。無非是大八仙桌子,地八仙,抽桌,板箱,坐床子,燈,盆,針筐等等生活用品,這些東西必須由女方安排人員隨同新人一起送到男家,有的抬桌子,抬箱子,有的拿盆,拿燈,這一二十人稱為拿嫁妝的,為首的稱為“嫁妝頭”,到男家后,必須將“妝奩單”交給問事的(大總),男方按單子清點無誤后方可接收,然后,拿嫁妝的就可先坐席吃飯,吃飽喝足后,男家還要給拿嫁妝的開銷,每人三塊,兩塊錢不一定,拿燈罩的還要多開幾毛錢,常言說:拿嫁妝的好生意,放下扁擔吃東西!
老伙計:女方娘家的陪人。有錢的人家陪丫環(huán),一般的富戶陪中壯年婦女,是為新娘子服務的,有的陪三天,有的陪一個月、半年。主要任務是侍候新娘子和新郎,比如鋪床疊被,端茶倒水,給新郎、新娘打洗臉水,給新娘和婆婆溝通聯(lián)絡,教新娘子如何服侍公婆,如何燒水做飯。老伙計在男家,就是個傭人,要干凈、麻利、靈活、心細、嘴甜,活要多干,飯要晚吃,期滿回家時,由女家付報酬,干得好的,男家也有的給錢給添件衣服的。
行書人:又稱打傘的,女家派的跟轎的專門伺候大客的使用人。這樣的人,經(jīng)過大場,知道的禮儀較多,到男家后,先拜廚房的廚師,再拜大總,然后跟著大客端茶倒水,大客在客廳入席后,他必須跟前跟后地侍候著,結束時,男方也要“開銷”。
除了這些任務,角色之外,還有不少關于程序,禮儀方面的“規(guī)定”。
經(jīng)媒人介紹,男女雙方的父母均沒有意見后,男方便要下聘,邳北有的鄉(xiāng)鎮(zhèn)稱為“下柬”。
傳啟:即行彩禮,男家要買衣料、首飾,用紅布將所購的東西包起來,由媒人或男方兩輩男子擇好日子送到女方。傳啟的物件要隨年成,男家的經(jīng)濟條件而定,好戶人家有的傳一二十件衣料,還配由不少金銀首飾,大戶人家還有不少的彩禮(人民幣),一般人家也不過買幾件布料,(質量不高)也有不少人家買不起首飾的。時代越發(fā)展,傳啟的質量越高,由“三轉一響”到“三金一銀”,到“萬里挑一”,現(xiàn)在的傳啟,就更厲害了,十萬,幾十萬,轎車,樓房不在話下。
傳啟時,女方要招待一桌酒席。有時女方在酒席上將女孩的生辰八字開給男方帶回,也有的隔一段時間,男方讓女方開生年,女家開過生年后,男方便可查喜期,定搬娶的日子。
填箱:即是女方在喜期的前一兩天給出嫁的女兒“填箱”,女方的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親,有的拿著一件衣服料子,有的拿兩條毛巾,襪子,有的拿著一條床單到女家祝賀,七八十年前還實興送“果盒子”,也就是“點心盒子”,俗稱“點盒子”,“點盒子”由幾塊薄薄的木板扣成,長短略大于現(xiàn)在的學生課本,里邊裝上數(shù)量不等的點心,如“三刀”、“角蜜”、“金果棒”,外邊用紅紙封起來,一般送兩個或四個,女家收到不少的“點盒子”,要把二三十個“點盒子”捆成一臺(有時有好幾臺),由拿嫁妝的兩人一抬,隨同嫁妝抬到男家。喜期的前一天,莊親莊鄰,親戚要到女家封喜禮,也稱為“填箱禮”,一般一兩塊錢,關系好的也有五塊十塊的,也還有封五毛錢填箱禮的。對于來填箱的客人女方一般要招待酒席。
裝箱:女孩出嫁的頭天晚上(即過轎那天)要“裝箱”,即把婚后用的物品(軟件)裝入箱內,父母姑姨還可在“裝箱”時在箱子的四角放上幾十元裝箱禮,箱子里邊還要放些“艾、麩子、花生、栗子、棗”之類的物品,以圖吉利,箱子裝好后,要用紅紙封條封上,并寫上*年*月*日封。
支鍋:一般在喜事正日子的前幾天,由廚子來家,用事先準備的土坯靠起鍋灶,放上大鍋,通暢要用幾口大鍋(煮菜、蒸菜、有時也炒菜)很少用焦碳爐子,“廚子進門,三八二十四個盆”,大總要安排幫忙的挨家借桌子,借盆。支好鍋后,當天晚上或第二天早上,便有人吃飯,一般為幫忙的,部分親戚。廚子便忙起來。
過轎:喜期正日子的頭一天稱為“過轎”,即是男方要把花轎抬到女家,女家要放鞭炮迎接,要安排轎夫和吹喇叭的酒席,過轎這天,有的還需安排住宿。女方最忙,當天晚上,女家要接待填箱的人,喇叭要在女家吹到十點左右。
因為第二天上午,花轎把新人抬走后,女家即稱辦完喜事。
鋪床:在正日子的前一兩天,要在喜房屋給新人鋪床。怎么鋪,是靠山墻,還是靠后墻,都有講究,一般要請先生事先開好單子。(上下轎而向哪,鋪床怎么鋪,忌什么屬相的人等等單子上都得寫得清清楚楚),鋪床的必須是兒女雙全的已婚夫婦兩人。
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席夢思,一般能有“大面子床”就不錯了,床上要放秫楷作床笆,上面要放芝麻楷、秫疙瘩、撒上艾葉,麩子等。床的四條腿要用磚頭墊上,磚頭上要鋪上紅紙,家主要給鋪床的喜煙、喜糖。
滾床:剛鋪好的床,床面高起不平,實令人難以入睡,過轎的當天晚上,要找?guī)讉€小男孩來“滾床”,即在床上打滾,玩耍,將床壓平,也為了圖個吉利,多生男孩。
接親戚:不管男家還是女家,在喜期之前幾天都要接親戚。如果是接姥娘,姑娘,姨一些年歲大的女客,必須推著土車(獨輪車)上面放上苫子,被子,讓客人坐在車子上往家推,接親戚一般要兩輩人,被接的親戚如果不能前去,還要將“禮”讓接親戚的帶回。
燒喜紙:指男家在過轎當天,要有問事的帶著新郎、小陪客到祖墳上燒喜紙。家族大的墳多的,祖墳離家遠的燒的時間要很長。燒喜紙時,要在墳頭上壓上一張紅紙,然后在墳前點燒火紙,還要放鞭炮能雇起喇叭的,喇叭也要跟著到墳上吹一番。
酬客、開席:新人下轎拜天地入洞房后,便安排開席,開席之前要有專人去酬客。賬桌先生將前來“行禮”人的名單,寫在酬客的單子上,大總安排人“專到家中去請”。開席后,還要有人“消客”,某些人坐過席了,要在喜簿上消掉,未坐席的,還要再去請,辦喜事最怕“漏客”,就是人家行過禮了,沒有請人家前來入席,這是一大忌。
大客席:是檔次最高的客席,是專門為接待女家來的大客而準備的。
大客席一般安排在普通客席開完后,開席前,先要上點心,大家喝茶,吃點心,然后,撤掉茶水點心,再上正席。
按照雞(吉)頭魚(余)尾的常規(guī),魚是最后上桌,廚師要在魚頭上邊放一張紅紙,放魚盤的時候,魚頭要對著大客,這時大客要拿下魚頭上的紅紙,包上帶來的現(xiàn)金,(謝廚禮)送給廚房以謝廚師。一般謝廚禮為幾十元或一、二百不等。
執(zhí)事單:即是幫忙人員的分工,由大總和有關人員研究好將分工情況寫在紙上,由大總當眾宣布,某某人干什么提出要求,幫忙的人員按單子各司其職,執(zhí)事單上有大總,紅柜、跑托、司酒、司水、供飯、撤桌、燒火、洗刷、幫廚、酬客、外買等分工安排。大總宣布后將單子貼在墻上,以便大家執(zhí)行。
八大碗:“吃八碗”在邳州農(nóng)村廣為流傳。即是辦喜事的男女家酬謝客人的宴席的標準,稱為“八大碗”,七八十年前,邳州的廣大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特差,但邳州人都熱情好客,注重禮尚往來,人情味特濃,男婚女嫁,總要辦上幾桌請親戚朋友,莊親莊鄰來熱鬧一番,那時的喜宴一般是“四碟八碗”,四碟有葷有素(有時有熱炒)四個菜盤,八碗有紅燒肉,雞蛋糕、雞塊、甜飯、魚、千子、丸子等放在八個碗里。那時甜飯就是一碗米飯放上二、三顆棗,放上點糖,有的放青紅絲,那時的魚多是用刨花魚,一斤干刨花魚用面粉托好放在油里炸,可裝十碗(很經(jīng)濟)丸子也就是蘿卜和面做的。有的碗還要使底子,比如紅燒肉下面放上丸子、青菜、上面放肉,實底實現(xiàn)的不多,就是這樣的八大碗,吸引著多少天真爛漫的孩子,企盼著。后來由四碟八、發(fā)展到八碟八“十三太保”、“十七件”、“二十一件”,現(xiàn)在的整雞整魚老鱉湯,人們也不稀罕了。
團圓飯:辦完喜宴的第二天早上,男家要吃團圓飯,公公、婆婆、新郎、新娘全家老小,還有沒走的親戚,一起共進早餐,早餐是用菜湯煮新人從娘家?guī)淼摹皥F圓餅”,意思是全家老小團團圓圓。
新人磕頭:吃過團圓飯后,新娘子要在專人(一般是嫂子、小姑)陪同下,先給公婆磕頭,再給近門的磕頭,要挨家挨戶地磕,一般要磕三天或一星期。
接短趟子:女家在喜期過后的三天或七天時,要派人將新娘子接回娘家一次,所派人員為男性兩輩人,早上接走,當天下午太陽沒落之前要送回。(如果太陽落了才到家,老婆婆的眼會瞎,顯然是假的)。新娘子在娘家可吃一頓飯,男家對接短趟子的,一般不管飯。
滿月回門:新郎、新娘結婚一個月內,不能空房,在“滿月”那天,娘家人要來接新娘子回娘家,稱為“滿月回門”,“新娘子回門”時,要請示婆婆在娘家過幾天,婆婆一般要求過五、七天或九天。等到回婆家時,新娘子要給公婆丈夫做鞋,有的還要給姑姑、叔叔做鞋,娘家要給蒸一籠子饅頭,還要送“拍子”等生活用品。由新娘的叔叔、大伯或兄長送回婆家。
“三里路不同俗,十里路改規(guī)矩”,邳州的婚俗實在是豐富多彩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邳州的男婚女嫁方面約定俗成的東西已經(jīng)不見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將產(chǎn)生出許多新的“規(guī)章”來。
“入鄉(xiāng)問俗,入鄉(xiāng)隨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