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小朋友之間做什么許諾,會相互小手指相拉,說:“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拉鉤,就是小手指“拉勾”。這個動作特別像拉弓弦的動作,有“拉弓沒有回頭箭”的意思,就說明雙方要說話算數,有一諾千金的氣概。還有,十指連心,這說明是真心的約定。
上吊,沒有尋死上吊之意。“吊”是古代銅錢的單位。銅錢由于不好攜帶,就用繩穿起來,那一串錢就叫“一吊”。“上吊”就是把銅錢串好,有事情定了、不變了的意思。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還和古代“斷指明志”有關。
唐朝安史之亂中,張巡被叛軍困在睢陽,就派手下南霽云殺出重圍搬救兵。南霽云突圍到臨淮,向守將賀蘭進明求救。賀蘭進明不想發兵,但是他敬佩南霽云的英勇,想好酒好飯留住他。南霽云說:“霽云出城請救兵,睢陽城中之人,吃不上飯,已有一個多月了!我雖然想吃,也食不下咽。您坐擁強兵,看著睢陽陷落,沒有一點分擔災難的意思,哪里是忠臣義士的行為?!”當即斬斷一指,說道:“我南霽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將張巡交付的請援兵的任務,現留下一指,表示信帶到了,回去好交代?!蹦响V云隨即回去和張巡繼續守城。最后,睢陽城陷,南霽云和張巡一同就義。
當人們拉鉤的時候,小指翻繞,形同斷指,也有永遠不變之意,也是一種明志。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表示一種約定,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