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歲至今,我在小學里已度過四個春秋,每當我伏案寫作時,眼前總是浮現出老師的三次目光,揮之不去。
第一次目光是在二年級的下學期。
那時,我瘋狂地愛上了閱讀,寫得一手好文章。有一天作文課上,老師忽然叫了我的名字,讓我將自己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聽。我激動萬分,站了起來,雙手顫抖,兩腳打戰,磕磕巴巴竟讀不出來。
全班同學的目光閃電似的聚集在我身上,豆大的汗滴從額上滾落。微微抬頭,正撞上老師殷殷的目光,那目光飽含著鼓勵、期盼、關愛,我霎時有了自信與力量。我大聲朗讀起來,十分流暢。
從此,我有了自信,在大庭廣眾之下敢于第一個表現自己。
第二次目光,是在四年級上學期。
我轉了學,在新環境,新面孔的包圍下,我魂不守舍,上課總是走神。“張馨月!”悠長的聲音把我從恍惚中拉出,拽到了現實中。
我緩緩地站起,躬著腰,像一只縮在一起的蝦米,手按著桌,臉漲得通紅,恨不得挖一個地洞鉆進去,老師凝視著我,目光中蘊含著些許的失望、輕輕的責備與絲絲的希冀,似乎在說:你為什么又走神了,能不能認真一些?我心頭一震,忽然抬頭挺胸,迎著她的目光,在心底默默地保證:能!我保證以后再也不走神了。
從此,我改掉了走神的壞習慣。
第三次目光,是在老師公布期中考試成績時。
考試結束后,我一直都很擔心考得不好,整日惴惴不安。似乎能感覺到老師看我的目光都怪怪的。一天,老師抱著一大堆試卷走進教室,我的心咯噔一下,跳到嗓子眼。不是,不是,還不是……一個個九十多分的同學被讀到,我的心跳得越發劇烈。
“張馨月”,老師頓了頓,續道:“98.5,全班第一名!”隨即,將熱烈的目光向我望去,充滿了贊許和更高期望。我在同學們的掌聲中默默發誓:我一定要繼續加油,取得更好的成績。
從此,我學習更加認真勤奮,成績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老師的三次目光,像三盞明燈,為我指引道路;老師的三次目光,似良言告誡,讓我告別懵懂無知,走向成熟;老師的三次目光,像一泓清泉,讓沐浴在其中的我洗掉缺點,走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