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什么?有人說,鄉愁是故鄉裊裊的炊煙;是農家院落里的雞鳴狗吠;是晨風暮雨里那一句句暖心的叮嚀……
朋友圈看到了姑家的老房子被拆遷了,我愕然了。要知道,那里可是我的第二故鄉。不知不覺,離開那兒已經有二十六年了,雖然也是偶爾去過,但每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自從姑父姑母隨表弟南遷昆山定居,我也就很少再去的。這座院落平時是安靜的,只是春節有時才是熱鬧。這院落曾經有過我生活的足跡,三年的時光。早起晚歸的高中生活,永遠不能忘記。于是這兒便成了我的第二故鄉,雖然僅僅才是三年。
記得,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那么親切,安然。干凈的院落,溫情舒雅,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煙火氣息,那一隅的廚房里炊煙裊起,飯菜的清香伴我走過黎明和深夜。曾記得,西墻邊的那株石榴樹,每到四五月份,石榴花開,夕陽晚照,綻紅了整個院子。大公雞的啼鳴,催開了我惺忪的睡眼,早學的節奏又是開啟。難忘的是門口的祥子、強子早早地等我一起,擁抱黎明的到來。此刻,想到了走讀時的他倆。而今,他們倆也都已安家在外,是否也如我一樣再思戀往事,回趟老家再看一下這土生土長的故園?
那間偏屋是我的天地,晚學回來,挑燈夜讀,房間很靜,靜謐得就像是一顆安定的心。姑父為了我的靜心,特別收拾了這間房,雖然不大,倒是干凈利落,冬暖夏涼,感謝那院外的幾株大楊樹。此刻,大楊樹還在么?夏日夜晚,院落四周的大楊樹上零星地爬有“知了猴”,那情景至今我還是歷歷在目。此后的飯桌上自然少不了油煎“知了猴”的香味兒,有時,即便表弟表妹們再饞,姑父姑母他們都是要等我放學回來才可以叫吃的。如今,恐怕永遠再難吃到當年的那個美食了。如果有朝一日,再走進那片家園,即便那里已是樓房林立或者莊稼蔥郁,我想那里還是可以美美地回味當初的故事吧?
門口的魚塘是否還在?還是在那個挖掘機的轟鳴聲里已變成了一片空地?記得每當大雨季到來時,姑父總會手持魚叉在門口足不走遠,就能叉到那肥美的各色大魚。我們當然也就美美得享受了一頓飄香的美味了。姑父做魚的廚藝特別棒,在這里我是幸福得享受了三年的佳肴美味。那真的是大快朵頤,回味悠長。
如今,那片天地恐怕已不在,機器聲鳴,再難尋覓到當年的那磚那瓦,那樹那花,一切只能是夢里了。表弟說,哥,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沒了……言語中我聽出了凄婉,聽出了留戀。有道是故土難離,特別是故土不在更是叫人殤情。就像一群秋燕遠離故土飛向南方,再回時已物是人非,那情那景豈不悲切?!時代發展,小城鎮建設所需,但故鄉的原始模樣已不再有,那片根土似乎有點不屬于本心了,多少難免戚戚然的。
故土已去,鄉愁更切。即使改變了模樣,舊貌換新顏,但總是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的第二故鄉,你在哪兒了?夢里?心里?我尋覓著,回味著。祝愿那兒有新貌,生機勃勃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