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gǔ),是輪胎內廓支撐輪胎的圓桶形的、中心裝在軸上的金屬部件,是車輪與車體之間的連接件,又叫做輪轂單元。
很多人都想要換裝更復雜、精美的輪轂,來讓自己的愛車看起來更漂亮。結構復雜、密集的輪轂的確很美觀,顯得有檔次,但很容易在洗車的時候被拒洗或是多收錢,因為它洗起來太麻煩。簡約的輪轂反而動感十足,干凈利落。當然如果您不怕麻煩,倒也無妨。 時下深入人心的的鋁合金輪轂,與過去的鐵鑄輪轂相比,抗變形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重量大幅度減輕,車動力損失小,跑起來快,省油而且散熱性好,為廣大車主所喜愛。
輪輞(w?ng),與輪轂是不同的零部件,俗稱輪圈,是在車輪上周邊安裝和支撐輪胎的部件,與輪輻組成車輪。輪輞和輪輻可以是整體式的、永久連接式的或可拆卸式的。我國輪輞規格代號,基本上與國際接軌。其名義寬度和名義直徑用英寸表示。中間的聯結符號(*或-)表示是否整體輪輞。
在使用時,汽車的輪輞和輪胎直接接觸,因此它的規格是很重要的,它決定汽車可以裝用哪些輪胎。
國際標準的輪胎代號,以毫米為單位表示斷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數,后面加上輪胎類型代號、輪輞直徑(英寸)、負荷指數(許用承載質量代號)、許用車速代號。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輪胎寬度是175MM,70表示輪胎斷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斷面高度是寬度的70%,輪輞直徑是14英寸,負荷指數77,許用車速是H級。
輪轂(gǔ)又稱輪圈。轎車輪轂軸承在過去使用最多的是單列圓錐滾子或球軸承。現在已經發展了三代輪轂:第一代是由雙列角接觸軸承組成。第二代在外滾道上有用于將軸承固定的法蘭,可將軸承套到輪軸上用螺母固定,是汽車維修更容易。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采用軸承單元與防抱剎系統相配合。
輪輞(w?ng)是車輪周邊安裝輪胎的部件,是固定輪胎及連接輪胎與車軸的中間部分。我國輪輞規格與國際基本接軌。我國的輪輞的是按國家標準GB/T3487-2005的生產的。例如:4.50E*16表示名義寬度為4.5英寸,輪緣代號為E的整體輪輞。
通俗的解釋,輪轂是輪子金屬部分最里面的一圈,而輪輞則是金屬部分最外面的一圈。中間連接輪轂和輪輞的就叫做輪輻。
對于現在的輪轂和輪輞,設計越來越復雜,才導致了大家不容易分清楚的局面。其實最開始輪轂和輪輞還是很好區分的,類似于古代馬車車輪部分。從設計的角度思考,輪輻當然要越復雜越好,輪輞的尺寸也要越大越好,但從工程師的角度來說,輪轂當然是越簡單越好,尺寸也是要根據使用情況來優化。螺栓的數量主要取決于車重(乘用車一般不超過6顆)。這是因為螺栓數量會影響輪轂面的受力,不利于輪轂。不過螺栓數量太少將會大幅提高螺栓強度需求。5顆最為事宜。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的不斷較量使得現在的車輪越來越紛繁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