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體液總量占體重60%,細胞內液40%,細胞外液20%,15%組織間液,5%血漿。
腎對鈉的代謝特點:多食多排,少食少排,不食不排。
一、低容量性高鈉血癥(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特點:失水>失鈉,血清鈉溶度>150mmol/L,血漿滲透壓>310mmol/L,伴有細胞內外液量的減少。又稱高滲性脫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1.原因和機制:
1).水攝入量減少
2).經腎丟失
3).經皮膚失水: 高熱,大量出汗
4).經胃腸道丟失:
2.對機體的影響
1).細胞外液高滲:細胞內液向細胞外轉移;下丘腦渴中樞興奮→口渴感;ADH↑
注:細胞內外液均減少,但以細胞內液減少為主,不易發生休克
2).早期ALD分泌不↑,尿鈉↑;晚期ALD分泌↑,尿鈉↓
3).細胞脫水:細胞代謝紊亂;汗腺細胞脫水,汗液減少,脫水熱;腦細胞脫水→功能障礙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2).補液 — 等滲或低滲
3).適當補鈉、鉀
二、低容量性低鈉血癥(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點:失鈉>失水,血清鈉濃度<130mmol/L,血漿滲透壓<280mmol/L,伴有細胞外液量的減少。又稱低滲性脫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1.原因和機制:
1)經腎臟丟失:排鈉利尿劑;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期;慢性間質性腎疾病
2)腎外丟失:消化液丟失;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
2.對機體的影響
1).細胞外液減少:細胞外液低滲→ADH↓;細胞外液移向細胞內
外周循環衰竭:休克
組織脫水:脫水貌
2).細胞內液的變化:細胞外液移向細胞內;嚴重致細胞水腫特別是腦水腫→NS功能障礙
3).尿變化:
尿量:ADH早期分泌減少,尿量減少不明顯,尿鈉少,尿比重低;嚴重時尿少,比重升高。
尿鈉:ALD分泌增加,重吸收增加,尿鈉減少。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注意休克
2).補液 — 等滲或高滲
三、等滲性脫水
特點:失鈉失水成比例,血清鈉濃度保持在130-150mmol/L,血漿滲透壓保持在280-310mmol/L。
1、原因和機制:小腸丟失;胸腹水形成及抽放;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
2、對機體的影響
1) 細胞外液減少:可出現低滲性脫水的表現:脫水貌等。
2) 細胞內液變化不大
3) 尿變化:ADH、ALD分泌增加,尿少尿鈉少。
4)不做任何處理可轉變為高滲性脫水,只補水或轉變為低滲性脫水。
3、防治原則:
1).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2).補液 — 葡萄糖氯化鈉液。
三種類型脫水(高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等滲性脫水)的比較高滲性脫水
低滲性脫水
等滲性脫水
發病原理
水攝入不足或喪失過多
體液喪失而單純補水
水和鈉等比例喪失而未予補充
發病原因
細胞外液高滲,細胞內液喪失為主
細胞外液低滲,細胞外液喪失為主
細胞外液等滲,以后高滲,細胞內外液均有喪失
主要表現和影響
口渴、尿少、腦細胞脫水
脫水體征、休克、腦細胞水腫
口渴、尿少、脫水體征、休克
血清鈉mmol/L
尿氯化鈉
150以上
有
130以下
減少或無
130~150
減少,但有
治療
補充水分為主
補充生理鹽水或3%氯化鈉溶液
補充偏低滲的氯化鈉溶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