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記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延壽十年”。譯為,通過鍛煉,舒筋健骨,可使全身的血流通暢,從而益壽延年。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中醫有云: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如果出現筋縮的情況,那么經脈也會不暢,就可能會引起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酸痛、麻木不適。通過對肢體的拉筋訓練,可以舒展筋骨,暢通經脈,長時間堅持下來,可以緩解腰背酸痛,使人步履輕盈。
雖然筋絡并不是直接與五臟六腑相連接,但是筋絡和全身的氣血循環卻是相輔相成的,拉筋可以疏經通絡,加強氣血循環,可以有效改善機體各個組織器官的血流供應,提高器官功能,增強人體健康。
通過背部筋絡的拉伸,還可以打通人體最大的排毒系統“膀胱經”,有利于機體內毒素物質的排除,祛邪扶正,激濁揚清。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是不是看得有些云里霧里?那么先來了解一下在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醫學里,一些重要的醫學名詞吧。
現代醫學中,根據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把人體分為多個系統,比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等等。由于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所以非常好理解。
因而在唯物主義和現代醫學的認知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對應的又是什么系統?。
傳統醫學中,對身體臟器系統的劃分很抽象,不是太好理解。中醫把整個機體的功能系統,統稱為“經絡系統”,經絡系統又分為經脈和絡脈兩部分。經脈是系統的主干、絡脈是系統的分支。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經脈系統進一步可以分為十二正經(也叫十二經脈)、十二別經、奇經八脈以及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其中十二正經最為重要,中醫認為它是人體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與身體的內臟器官有直接關聯。
平時經常聽到的“經脈”主要就是指十二經脈。依據手足陰陽以及經脈走行分布規律,給十二經脈分別命名,如“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等等。
經筋系統和經脈系統,二者相輔相成。根據《針灸學》中對經筋的定義,“經筋是沿著經脈走形的筋肉關節體系,它的作用是將軀干與四肢相連接,并且能夠保持肌肉、關節的穩定性,是主管人體運動的系統。”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經筋系統的分布與十二經脈基本一致,故而也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經筋。十二經脈運行路徑周圍的筋肉關節,便是十二經筋。在一定程度上,十二經筋補充和延伸了十二經脈在人體分布和功能上的不足。
十二經筋主要分布在四肢軀干以及頭面的體表部位,均不直接與內臟器官相連,而十二經脈則是內臟器官氣血貫通的通道。
經脈系統運行全身氣血,與五臟六腑相連,如氣滯血瘀,就會變現為相應臟器的功能的改變。
經筋系統是連接關節、肌肉,主管運動的系統,如有筋肉損傷,就會變現為肌肉關節的疼痛、運動障礙等疾病。
此外,由于二者相輔相成,它們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其中任何一個系統出現了問題,另一個系統也難獨善其身,于是便有了“筋縮則氣血不暢”“筋柔骨正,氣血自流”的說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現代醫學中,并沒有“筋”這個醫學名詞。參考老祖宗對于十二經筋的描述,可以看出“筋”在現代醫學中,對應的是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組織。那平時所說的“拉筋”拉的是哪個組織呢?
在人體軀干四肢分布的肌肉都是骨骼肌。骨骼肌通過伸縮,實現對關節的牽拉作用,人就可以做出各種動作。骨骼肌則是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肌腹就是肌纖維組織,而肌腱是一種纖維結締組織,它可以使肌肉附著于骨骼上。韌帶則是一種更為致密的結締組織,主要在人體的關節部位,連接關節和骨骼,并保持關節的穩定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由此可以看出,肌腱和韌帶都是比較堅韌的結締組織,并不具備延展性,過度拉伸反而會造成損傷。比如經常聽說,某足球或籃球運動員由于比賽中的激烈對抗,導致關節韌帶永久性損傷,遺憾結束運動生涯的報道。
那么答案呼之欲出,拉筋其實拉伸的是“骨骼肌”。通過物理的方法,被動牽拉骨骼肌,對肌肉進行拉伸訓練,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韌性,緩解疲勞,長期進行還可以塑造完美曲線,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個世紀的80、90年代,武俠小說風靡一時,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并稱“武俠四大宗師”。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更是被翻拍了無數版本。
還記得電視劇《小歡喜》中,黃磊飾演的角色在聽說了金庸老先生故去的消息時,在自家門口痛哭失聲的橋段,很戳心,那真的是一代人的記憶。
在這段武俠的記憶中,有一部少林絕學,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武俠小說中,那就是存放于少林寺藏金閣內的《易筋經》。而這部武林秘籍也并非作者杜撰出來的,經考證它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佛教的傳統養生功法,通過外練筋骨,達到內煉精氣的功效。
除了《易筋經》,我國傳統武學太極拳、八段錦都有舒筋練骨的效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對于現代人來說,最熟悉的拉筋運動應該就是瑜伽。這套來自于古印度的修身養心功法,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各種瑜伽姿勢雖然古老,但易于掌握,練習起來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可以作為居家時的首選健身運動。下面介紹幾個適于工件間隙練習的瑜伽動作。
手臂肩頸的拉伸動作—雙手交叉,掌心向外,雙臂向上伸展,直至感覺緊繃,保持10-20秒鐘。可以重復多次練習。
肩關節拉伸動作—左肘關節屈曲,左手臂向上延展。以右手抓住左臂肘部,向頭部方向緩緩按壓至有緊繃感,保持15-20秒,然后換為對側進行。可反復多次練習。
肩胛部拉伸動作—雙臂向后延展,雙手在背后交叉互抓,然后慢慢將雙臂向上抬高至有緊繃感,保持10-15秒。可反復多次練習。
側腰拉伸動作—取站立位,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右手自然放于腹部,左臂向上抬高,越過頭部向右側伸展,左側腰部向外伸展,直至有緊繃感,保持10秒。可多次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