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勝法生,
意法凈信。
若說若作,
快樂自追,
如影隨形。
我為聲聞乘說。此偈意者,謂如來藏義,若自性清凈,意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所作,及凈信意法,斷一切煩惱故,見我界故。若自凈信有如來藏,然后若說若作,得成佛時若說若作,度一切世間。如人見影,見如來藏亦復如是,是故說「如影隨形」。
我(如來)為聲聞乘說這個偈子。這個偈子在大乘法中有別的意思,這是說如來藏自性清凈的義理,如來藏超勝一切法(意勝),而且一切法就是如來藏所變生(法生),要是有人能夠直爽地相信(凈信)如來藏出生萬法的義理,就能斷除一切的煩惱,因為他已經見到「我」界了。一個人能夠直爽地相信有如來藏,然后或者說話或者做事,就等于成佛時的說話或做事,他能夠超越一切的世間法。就如同有人看到影子,看到如來藏也是這樣,所以說是如影隨形。
能生的如來藏本自存在,所生的一切法有生住異滅。所生的法不異于能生的如來藏,整個打成一片就是「唯是一心」。你如果能夠知道這個義理,就能夠斷除一切的煩惱。
「我界」的「界」,就是「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的界,也就是自性清凈心。如果你能夠親證第八識,現前觀察如來藏自性清凈,就會產生凈信不疑,然后演說示現,直到成佛還是在演說開示同一法味的「如來常恒不變如來之藏」,度化一切世間有情親證如來藏。
「如影隨形」。影子一定是有實物在適合的光線照射下才能呈現,不同角度的光線會呈現不同的影子,但絕對要有原物的存在加上不同的光照才會有變化的影子出現,所以變化的影子必須要依于形才能呈現,這是所謂的如影隨形。如來藏象征實物,五蘊則是影子。一般人只看到影子,而不知有實物。大乘見道者則是從影子(五蘊)推知有實物(如來藏)。
意法前行,
意勝意生,
意法為惡。
若說若作,
眾苦自追,
如輪隨跡。
此偈說煩惱義。意法惡者,為無量煩惱所覆造作諸惡,故名為惡。不知自性心如來藏,入無量煩惱義,如是躁濁不息故,若說若作,一切眾苦常隨不絕。「如輪隨跡」者,諸惡積聚生死輪回,轉一切眾生于三惡趣中,如輪隨跡,是故說于福遲緩者心樂于惡法。
(《大正藏》原注:「謂一轅兩輪,二牛牽之故輪隨跡。」)
剛才的偈子講清凈,這個偈子講煩惱。「意法為惡」是說眾生為無量煩惱所覆蓋,因而造作各種惡,所以稱之為惡。眾生不明白自性清凈心如來藏,因而陷入無量的煩惱,這樣躁動污濁沒有辦法停止的緣故,不管說話還是做事,經常伴隨著許多苦惱沒辦法斷絕。「如輪隨跡」就是各種惡業累積聚集成生死輪回,使得一切眾生經常輪轉于三惡道當中。就像輪子跟隨著牛腳印,所以說不肯殷勤修集福德的人喜歡惡法。
意識所思維的對象都是煩惱,這樣惡熏習的緣故,就被無量的煩惱所覆蓋,七轉識就會造作各種惡業,因為不知道自性清凈心如來藏的功德體性就落入無量的煩惱中。為什么不知道第八識會落入無量煩惱呢?因為不相信有常住法,就會否定有輪回。《實證佛教導論》提到,有二個外國人說,輪回的存在表示有常住法。但是他們卻并不相信有輪回,所以不相信常住法的存在,便說大乘非佛說。他們也不相信因果報應和化生有情(包括天人、餓鬼和地獄道有情)。他們看不到就否認。這樣就會落入無量的煩惱。例如有的人每天早上換上僧服開著車子到寺院去「上班」,接受佛教徒的恭敬供養,晚上又「下班」回家做世俗人,有老婆和小孩。他為什么敢冒充出家人?因為他不相信有因果報應,所以就放肆地造作惡業,沒辦法擺脫各種苦惱。
「遲緩」,相當于英文的retard。這是動詞,如果加上ed就變成過去分詞retarded,過去分詞當形容詞用,比如retarded child就是遲緩兒。英文和梵文同屬印歐語系,有時候用英文來理解比較容易明白。
復次,文殊師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鉆求,而不鉆水,以無酥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凈修梵行。
還有,文殊師利!如同知道牛乳中有酥的緣故,所以人們在乳中提煉而不是在水中提煉。同樣的道理,文殊師利!眾生知道有如來藏的緣故,就會精勤持戒修習清凈梵行。
關鍵是眾生要知道有如來藏,這個知道是正教量,如果是親證就是現量。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眾生知道如來藏以后才去精勤持戒凈修梵行,所以并不是斷掉煩惱之后才能證得佛性。
復次,文殊師利!如知山有金故,鑿山求金,而不鑿樹,以無金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凈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鉆水終不得酥。
再者,文殊師利!如同知道山里面有黃金,才會鑿山求取黃金,而不會伐樹求金,因為樹里沒有黃金的緣故。同樣的,文殊師利!眾生知道有如來藏的緣故,就會精勤持戒凈修梵行,并且知道說:「我一定可以成就佛道。」再者,文殊師利!如果沒有如來藏就會空修梵行,如同耗盡無量的時劫在水里去找取酥一樣,不可能求得到。
如來藏的體性就能夠保證每一個眾生都能成佛。《法華經》的經義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如來藏用一句話解釋就是「一切眾生皆有成就如來功德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