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墻
柏林圍墻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后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墻。東德稱此圍墻為“反法西斯防衛墻”,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墻的真正目的是禁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圍墻建于1961年11月20日 | 柏林圍墻與各檢查哨的位置 | 西柏林進入東柏林 Liesenstr./Gartenstr 的入口,1980年 | 查理檢查哨的告示牌:'您即將離開美國占領區'。 |
逃亡
在該墻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墻,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Peter Fechter)試圖攀越圍墻,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但沒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哄動一時。他成為第一個因試圖攀墻而被射殺的人。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Tear Down This Wall!'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墻。
倒墻 主條目:柏林圍墻倒塌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松對東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墻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墻,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圍墻倒塌”,雖然圍墻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墻,并且在上面涂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后,兩德終于統一,成為“柏林圍墻倒塌”后的最高潮。
1987年6月12日,雷根訪問西柏林時,在勃蘭登堡門的柏林墻前發表演說 | 1989年12月21日,起重機正在移除一段墻 | 正在等待布蘭登堡門正式開放的東德邊境警察,1989年12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