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H是目前國內科技巨頭公司,B是代表百度,A是代表阿里巴巴,T是騰訊,J是代表京東,H是代表華為。
從業務結構來看,BATJH業務圍繞在數字經濟及新興產業。
百度注重技術驅動,騰訊依賴產品驅動,阿里是商業模式與平臺驅動,京東向自動化以及人工智能轉型,而華為則是依賴持續創新能力。
BATJH在整合市場和尋求合作的過程中,帶來相關行業的集中度提升,行業上下游的資源再分配,對于A股的投資者來說,或是機遇也或是挑戰。
BATJH的外延投資和收購的共性和特性
BATJH歷經多年發展,在核心業務的基礎上拓展了復雜的業務版圖,實現了業務爆發式的增長。
從投資邏輯看,BATJH的投資緊隨核心業務以及戰略方向。
從資金流向看,BATJ重投資而華為重研發。
從投資目的看,BATJ重布局而華為重整體吸收。
從融資輪次看,BATJ以標的公司的價值優先。
從投資行業看,標的公司行業助力BATJ核心業務及戰略發展。
BATJH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布局
基礎層部署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前提,而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鏈的起點。BATJH海量數據來源將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基礎。BATJH的布局貫穿AI基礎層以及應用層。基于海量的數量資產,BATJH承接上游基礎層的布局,下達應用層的兌現,貫通AI的基礎層以及應用層。
BATJH在A股的商業伙伴和競爭對手
BATJH布局中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尚少。但是我們需要正視BATJH在A股的影響力,包括BATJH帶來的強勢競爭以及合作受益。2017年以來BATJH的戰略合作方集中在AI領域,預期A股的合作公司會隨著AI的不斷落地而增加。從A股在AI的技術層來看,AI芯片或能彎道超車,云計算或強者恒強。從A股在AI的應用層來看,自然語言及計算機視覺是投資熱門。
BATJH在A股影響力:核心業務的戰略合作方大概率受益
TMT行業的戰略合作是BATJH首選。2011年至2016年BATJH與A股上市公司簽訂戰略合作關系有53家,其中屬于傳媒,計算機,醫藥生物,商業貿易以及汽車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2,12,7,5,4家,其他行業的等于少于2家。
圍繞BATJH核心業務的合作方業績大概率得到提升。
由于BATJH合作展開集中在2014年到2016年,我們選取2014年二季度的業績與2017年二季度的業績進行對比。計算機,醫藥生物以及商貿的合作方,凈利增速較2014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改善,同時領先行業中位值。由于合作期時長有限以及其他行業的樣本有限,在其他行業的結論不明顯。
BATJH的核心業務集中在電子商務,社交,計算機以及技術,相關行業的合作方業績大概率受BATJH提振。
預期BATJH在A股的合作公司會隨著AI的不斷落地而增加。BATJH在2017年的戰略合作傾向于AI領域的運用。具體合作內容主要集中的領域包括云服務,云計算,物聯網,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五大巨頭基于自身的核心業務,借助技術方面的累積,積極與實體經濟合作,尋求符合AI落地條件的產品和服務。
活躍在AI領域的A股公司
AI芯片或能彎道超車。從AI產業的上游看,AI芯片既是產業核心,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在AI產業鏈中的產業價值和戰略地位遠遠大于應用層創新。海外巨頭在需求確定性的云端芯片市場提早布局,在GPU、FPGA形成了強大的專利壁壘。從A股的角度看,雖然終端的需求尚未清晰,但華為提前布局,攜手中科創達為麒麟970提供嵌入式AI解決方案,打通從芯片硬件層到上層應用層的通路。
此外,中科曙光與中科院孵化的寒武紀簽訂合作協議,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有望突破國外AI芯片的專利壁壘,實現彎道超車;富瀚微可提供智能視頻監控領域的前端芯片解決方案;全志科技為京東叮咚音箱等智能終端產品提供芯片。
云計算或強者更強。云計算作為目前AI終端算力的主要支持,據Gartner估算,在2009-2016年中國的年均增長率超過60%。云計算資源池中的服務器達到1000臺時,服務器的平均利用率能夠達到90%,利好市場的領先企業。從BATJH的合作商來看,寶信軟件為阿里提供數據服務;浙大網新與阿里共建電子政務云;綠盟科技與騰訊在數據安全領域合作。從云技術服務看,浪潮信息自主開放云計算操作系統;紫光股份自主研發云計算機;拓爾思的企業搜索軟件以及具備在云環境部署的能力。從云計算提供商看,中科曙光是國內高性能計算的領先企業;天璣科技向中小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杰賽科技在云計算具備多年運營經驗。
從AI的應用層面來看,國內AI有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有華為以及科大訊飛等AI技術領域領先企業。同時也涌現了如中科寒武紀,依圖,深鑒科技等初創企業。
據I Research估算,中國71%的AI公司專注在應用層的開發,剩下集中在算法研究。應用層中60%的公司專注語音識別產品以及12.5%專注圖像識別產品。這兩者是技術最為成熟的細分領域,此前應用基本處在商業端,預期在2C上有爆發的潛力。在算法層面,55%的公司專注計算機視覺的研究,13%研究自然語言算法以及9%在于深度學習算法。
AI的落地集中在三大應用層面。
自然語言的分類包括:語義分析、語音識別、聊天機器人;
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自動駕駛、圖像識別;
智能機器人方面包括:智能機器人與無人機。
自然語言應用是諸多巨頭以及初創密集投資的領域。自然語言應用方面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科大訊飛以及拓爾思。據SIAC數據,科大訊飛在2015年占中文智能語音44.2%的份額,是自然語言應用層面的領先企業。同時拓爾思是在中文語言處理技術和多垂直行業應用中積累了海量數據資源,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具備先發優勢。
計算機視覺與其他技術融合協同推進新型行業的應用發展。根據計算機視覺的3個主要分支,梳理涉及概念A股的企業。
人臉識別:漢王科技在人臉識別方面具備先發優勢,擁有大量人臉識別專利,市場占有率領先業界同行。佳都科技近年來加強了在人臉識別產品上的研發和應用力度。
智能安防:海康威視結合軟硬件實現動態內容識別。
無人駕駛:四維圖新是騰訊的投資公司,基于高精度地圖,芯片,算法和系統平臺持續提升自動駕駛核心。
另一方面,百度Apollo計劃持續網羅合作公司,包括中科創達以及路暢科技戰略布局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機器人以及無人機背靠中國制造提升背景。
機器人本體方面,科大智能完善公司工業生產智能化和機器人應用業務實現從“智能移載機械臂(手)—AGV(腳)—柔性生產線(身)”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機器人擁有國際一流技術水平的復合型機器人、雙臂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已經就智能倉儲與京東達成合作。無人機方面,南洋科技旗下的彩虹系列無人機,近十年銷售額累計數處于全球第三位;威海廣泰主攻長航時、大載量的固定翼無人機,將主要用于公安武警消防、測繪行業以及海洋海亊等領域。
技術層以及其他應用層主題:
巨頭推出技術層平臺累積試錯數據以及客戶資源。
BAT分別推出百Paddle-Paddle平臺,騰訊云平臺以及阿里的PAI2.0,對標的國外巨頭系統是亞馬遜的AWS分布式平臺以及谷歌的Tensorflow系統。A股方面,國內智能領先企業的是科大訊飛的“訊飛開放”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訊飛開放平臺提供的技術重心在于語音技術應用的接口,與BAT的更豐富的算法資源以及更全面數據類型的數據訓練有差異化。
物聯網是市場潛力巨大的應用場景。
從智慧城市的應用看,高新興作為國內領軍的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實現鏈接到應用的物聯網產業鏈一體化布局。中興通訊自提出M-ITC萬物移動互聯戰略后一直深耕物聯網布局,在物聯網領域專利超過400余件,公司目前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四大領域已取得豐富經驗。從智能互聯方面,智能家居在2017年有望達到1000億的市場容量,2015以來CAGR為55.60%。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市場潛力大,有望成為人工智能兌現的市場。和而泰是專業從事智能控制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軟件服務、產品制造的企業,布局智能家居全產業鏈。
本文由牛股吧2017原創(niuguba518),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留言、轉發、點贊!
想關注更多脫水分析,可以關注牛股吧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