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是價值事務所的第14篇深度文章。
我們是專門做個股和行業深度分析的小團隊,致力于為大家挖掘市場上的潛力優質股,請點一下關注,方便后面看優質股的深度分析。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 —家門口的牙科診所越來越多了,身邊的人也對牙齒越來越關注了,會定時洗牙、做檢查....
凡是生活中流行的現象,就存在巨大的機會,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挖掘一下牙齒背后隱藏的A股投資機會。
在醫療行業,一直都有“金牙、銀眼、銅骨”的說法,也就是賺錢的科室按順序排位。在A股中,金牙火了$通策醫療(SH600763)$ ,銀眼紅了$愛爾眼科(SZ300015)$ ,銅骨出了$大博醫療(SZ002901)$ 。之前我們有一篇通策醫療的解析,傳送門:https://www.toutiao.com/i6722330124001214984/
雖然看牙非常貴,牙科診所看似很賺錢,但競爭也是真的殘酷:各種連鎖口腔醫院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甚至一個牙醫花錢買套設備就能開個小診所,牙科現在就是一個典型的紅海市場,而且A股也只有一個通策醫療是做口腔醫院的,估值也一直遙遙在上,那還有沒有其他機會呢?
這個時候,我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老爺子說過的一句話:
A股中也有這樣的公司存在嗎?不論牙科診所如何廝殺,或者哪家醫院最后一統江湖,它都能賺得盆滿缽滿呢?確實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剖析的— —正海生物!
正海生物是做生物再生材料的,屬于現在紅紅火火的高技術高門檻高逼格的“再生醫學”領域。簡單說就是人體的哪個零件出問題,給你用其他動物(一般使用豬、牛較多)的相應零件做處理后補上。
由于原材料取自其他動物,植入人體,難免造成“排斥”,因此對這類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這就注定了產品本身壁壘較高。
目前我國的再生醫學領域玩家,基本都是海外的科研團隊拿著研發成果回國找VC投資。
正海生物也不例外,從正海的招股說明書可以發現3、4、5、6、7股東全是風險投資,其中3、5股東是一致行動人,二股東Longwood是海外技術團隊,實際控制人董群,據正海生物招股說明書的說法:
董群看起來是正海的研發支柱,通過正海設立時的股權結構就能看出,董群屬于技術入股。
當然,要是再深挖一下的話,董群女士的老公——戴建武就更牛逼了。
挖完正海生物的2-7號玩家,我們再來看看大股東——秘海波,他同時也是$正海磁材(SZ300224)$ 的實際控制人,這時吃瓜群眾可能下巴都要驚掉了:一個做磁材的怎么做起了生物膜?
原來在正海生物誕生前的2003年,正海集團還是一家國營單位,主營業務稀土永磁一直到2003年都還沒有實現盈利,正在秘海波冥思苦想尋找轉型之時,山東省計委科技處帶來一個回國內尋找發展機會的美國技術團隊——Longwood。
進行一番探討后,Longwood和秘海波一拍即合,以下出自秘海波原話:
“這個生物技術是生物再生組織材料技術,可能要比生物制藥的周期相對來講短一些,對我們這個企業來講比較適合,而且在投入上,不像醫藥、生物醫藥投入資金量超過我們的能力,,所以我們想,這可能是我們進行合作的一個很好的項目。”
自此,正海生物誕生,也是這個時候,正海集團股權改制,正海徹底掌握在了秘海波手中。伺候正海集團逐步形成了以稀土永磁、電子信息、汽車內飾、生物醫用材料、建筑節能保溫材料、典當金融等多元化產業格局,而正海生物、正海磁材雙雙登陸A股創業板。
正海的主要產品包括軟組織修復材料:口腔修復膜、生物膜、皮膚修復膜;硬組織修復材料:骨修復材料。
其中軟組織修復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口腔科、頭頸外科、神經外科等多個領域;骨修復膜由于是15年才上線的新品,一般此類產品的快速導入期是其上市后的3-6年,因為上市初期各家醫院會做嘗試性臨床測試,來確定產品的臨床效果。
從營收結構也能看出,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口腔修復膜和生物膜,骨修復材料因為上市時間短所以帶來的收入不明顯,但是該項營業收入也從 2015 年的 145.29 萬增長到 2018 年的1119 萬,占比從15年的 1.13%上升到 2018年的5.19%,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骨修復材料是公司未來的一個利潤增長點。
公司的海奧口腔修復膜目前市占率約10%排名第二,主要競品是瑞士蓋氏的BIO-GIDE,其也是市占率為70%,但BIO-GIDE一張膜售價近2000,海奧每張才450,而兩種膜在臨床上的性能差異并不大,目前我國種植牙市場為每年200萬顆,并以30%的速度增長。
基本上每種植一顆牙都需要使用一張膜,因此就口腔修復膜來看,公司未來增長可期。至于被國內后起之秀替代,短期內不太可能,生物膜作為三類醫療器械管制是十分嚴格,不是一般人能進入,即使進入研發周期也想當長。
公司的生物膜主要用于硬腦(脊)膜缺損的修復,是神經腦外科經常使用的產品,目前市占率第一的公司為新天福、第二為冠昊生物、第三就是正海生物了,這個產品國內競品就十分多,但是很幸福的是,公司的生物膜銷量在逐年上升。
看到公司的主打產品銷量節節攀升,毛利率都在90%以上,不由得為之驚嘆:好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公司!至于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皮膚修復膜,在18年的年報中已經看不到蹤影了,我們只能判斷被踢出了市場。
看完公司的主要產品,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我們開篇會說,不論牙科是多么紅的紅海,背后總有一個隔岸觀火穩贏的公司,正海生物就是代表。
正海生物上市兩年,分紅融資比45.9%,優秀!
由于公司上市才兩年,市值不過50億,因此財報十分簡單清晰,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10%左右,穩健運行。
我們拉出公司14-18年的毛利、凈利率,銷售毛利率一直在90%以上,凈利率也在逐年上升,說明公司悶聲發大財還不停的在改善運營環節,壓縮運營成本,提高利潤,優秀!
公司的預收賬款逐年增加,說明公司產品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中話語權升高,這個指標,一直被譽為是最幸福的負債~
大家最喜歡也最關注的營收和凈利,也是快速小跑,近年保持30%的增速。甚至在19年1季報中,公司指出銷量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生產量的增長,為了進一步保障市場供應,公司提高了庫存數量,總的來說就是:好公司,強技術,高毛利,銷路不愁。
1、公司是再生醫學領域的稀缺標的,且切中的口腔種植領域又是高速發展的行業,不僅受益于市場的增量,還能以國產便宜貨替代進口的空間。
該行業研發周期長、投入高難度大,正海從2003年成立,直至2011年才盈虧平衡,活性生物骨這個產品光臨床試驗就花了6年,可以想象后來進入者在強勢也要走一遍公司的老路。而公司在研產品和現有產品一直銜接得很好,未來五年每年都有新產品上市。因此公司大概率會成長為行業龍頭。
2、公司經營管理效率的不斷提高、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銷售凈利率有提升趨勢。儲備在研的重磅產品有序推進,活性生物骨、引導組織再生膜、子宮內膜等將拓寬公司產品線,推進再生醫學領域的全面布局。
我們認為正海生物是一個非常好的長線投資標的,但不適合短線資金參與,因為不論是市場教育還是產品導入都是以年計。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巨大,但是現在不是一個入手的好時機,理由如下:
1、前文我們提到,公司剛上市兩年,剛上市時的3-7股東全是一級市場投資者,這些VC的目的就是上市套現,獲利離場。目前鼎暉維鑫及鼎暉維森(其為一致行動人)已經將股份減持完畢,退出董事會,其余四家基金均未完成減持。
2、公司的技術支撐二股東董群,不斷的在減持股份,從剛上市時1188萬股減至目前1000萬出頭,還沒有停下去的趨勢,而且還有一個風險有待確認。
公司的研發幾乎就靠二股東董群或者說靠董群的老公戴建武。由于缺乏資料,我們尚無法確定:二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是否有簽禁止同業競爭的協議等,一旦二股東出去單干,對公司將是一個重創。
好在,這個風險目前看沒有太大,畢竟生物再生材料技術門檻比較高,研發周期也比較長,即使二股東出去了,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做起來。從公司的歷史就可以看出來,2003合作開發,一直到2011年才盈虧平衡,15年上市的骨性材料,從立項到上市用了近12年。
即使二股東跑出去單干,沒有10年也起不來,那為啥不就和大股東好好做正海呢?
綜上,我們建議可以密切關注正海生物的機會,建倉時機穩妥一點,還是等30~40倍再考慮,如果正海生物市值能到30億以下,我們將強烈推薦買入,長期看有望是下一個10倍股。
做深度調研和分析非常不容易,有緣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點個贊哦,讓我們知道你來過,也當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