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你們會享受世嫌嗎。

量不同,比例不同,人就會不同。

組織性不同,密度,
延伸性不同,人也會不同。
你們要多去體會
這個受體,這股能量。
只有保持在粗住定
的時候,體會才真切。
浮想翩翩,就不會有什么體會。


某甲:小時候,本就不知道有什么輪回,有什么下輩子。每天就這么活著。當接觸奇幻多了,就想世間是不是真的存在奇幻、存在奇跡。內心渴望,試著追尋。再往前推的話,就是以天真之心,行殘暴之事。而心亦不覺殘暴。之后會如何,不得而知。會不會覺得世間奇妙,我不清楚。只是能回憶起,那時,小手玩著水,一個人自娛自樂。玩著水的流動,水的沖刷,手的熱氣散發。就這么玩著,品味著。那時,在跑步,莫名其妙的跑到最前面,一點都不累,超越所有人,直到發現自己超越所有人一大截后,有了這個自覺,就跑不快了。就好像師父的一段自述。事后,會覺得很神奇。但沒有再觸發,轉眼也就忘卻了,還是那個平凡的學生。那時,心靈契入說不清的狀態,整個卷子看一眼,手就自動在書寫答案。寫完后,精神退出,才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才做了一半都不到。同學提醒我,臉怎么這么紅。才發現自己熱的厲害。最后得了個高分,有一點點粗心扣了分。但沒有再觸發,轉眼也就忘卻了,還是那個平凡的學生。如果長期無法觸發神奇、接觸神奇,時間一久,也只有,要么融入生存環境的力場中,要么排斥到底自滅。如果,沒有那些異于世俗的東西形成反差,提示。那么,這個世俗,就是我的全部。不過,從邏輯上分析,輪回是必然存在的。輪回實質是力的運轉。沒有輪回的話,這個世界無法運行循環,也就不存在了。好比,小麥種子經歷播種、生長、發芽、成熟。人們收割,磨成面粉,經歷烘培,做成面包。面包食用后,留下殘渣,做成肥料。這個過程中,最初的種子的力學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所謂的輪回,與此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沒有輪回,萬事萬物皆無法運轉,萬事萬物本身也不復存在。覺得世界奇妙,是一種受,是一種力的運轉結果。沒有相應的力,制造相應的受,就不覺得。

 
某乙:沒有輪回的世界,就是現在的活法吧。畢竟再怎么相信,它也只是個概念,也引發不出實際經歷的覺受。但是這個概念給了一個念頭的出口,讓人生多了一絲懷疑。如果連這個概念也沒了,眾生會陷入更加堅固的死循環吧。
【紫、:怎么才算是出離了三界,了脫了生死。
比如,概念上說,本無三界生死可得。
有些人,便經常把這個概念掛在嘴邊。
動不動就說一切如幻。
這跟實際修證有什么區別呢。
有人說,如來本如如,不假修得。
又是什么意思呢。
貪嗔癡也是般若,也是空性、如來。
那還有修行這回事嗎。】
就像這種,修行的概念,沒有實際的受,卻可以成為實際塵境諸受的出口。“一切如幻”,那做蠢事、做壞事的苦受就沒那么重了。“本來如如,不加修得”,那布施、持戒、忍辱等樂也沒那么重了,繼續懶惰懈怠也沒什么。
 
某甲:應機不同。
 
某乙:佛菩薩才有應機而言。凡夫能做的只是面對自己。
 
某甲:應機其實就是對不同的力學結構,施加不同的力。
 
某乙:怎么做到呢。
 
某甲:只是表達概念各有其用,應機不同。人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可以做到。
 
某乙:如果不了解所有的力學機構,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去應機,怎么能保證不是坑了對方呢。
 
某甲:有道理。這就是個體的局限。只有大道才能完美無缺。
 
某乙:當說“這就是個體的局限”時,心里是什么感覺呢。
 
某甲:我確實是有局限的。我的思維還不夠完善。
 
某乙:不會覺得松了一口氣嗎。覺得繞過了一個世嫌嗎。
 
某甲:有道理,我試著回放一下思維。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感受,因為當時代入了上帝視角,沒把自己當人。
 
某乙:上帝視角,也是個繞過世嫌的好方法。
 
某甲:是個好辦法,自我催眠賊溜。
 
某丙:本體論,系統論,方法論。本體論是講整體上不管怎么樣都逃避不了的規律,系統論是解析整體的組合結構,方法論是論述如何達成一個既定目標的方法。狹義而言,方法論指導實際的行為。拿著本體論,系統論,去混攪方法論,說明目的不明確。
 
某乙:可惜我們夠不到本體。沒有本體的系統,更是似是而非。方法用起來,也不知是趨向了覺悟還是加固了輪回。
 
某丙:沒有人在本體之外,時時處處。現代科學理論的前沿基底,是建立在推理之上的,這一點和宗教別無二致。
 
某乙:這句話的動機是什么呢。我試著說了一遍,十分不舒服。
 
某丙:動機不重要,對你有沒有用是重要的。
 
某乙:可能對自己有沒有用,才重要。
 
某丁:世嫌這個概念,某丁始終get不到精髓,某丁的理解是,世人所不能接受,厭惡 排斥的觀念,人群,行為等。是不是有偏差?那“我就是世嫌” 這句話怎么理解?某丁理解的是“我執就是世嫌” 因為有我執,所以被其他我執排斥在外 不能融合入整體,不知道理解的是不是有偏差。
 
某甲:我為了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就要遵循這個社會的潛規則、明規則。這個潛規則、明規則,就是這個社會自我存在的基石,自我維持穩定的力,也就是世嫌。
 
某丁:那這么說 世嫌是這個社會的潛規則 明規則?
 
某甲:違反規則會怎么樣?
 
某丁:會被處罰排斥等。
 
某甲:那你明白了嗎?
 
某丁:那不能說規則是世嫌啊?
 
某乙:世嫌就在自己身上。每句話,說還是不說,用什么詞,用什么語氣,都在本能的躲避世嫌。比如,你說話自稱我而不是意息,會怎么樣。不稱對方師兄,直呼其名,會怎么樣。
 
某丁:這個某丁理解了。
 
某乙:剛才某甲師兄步步退讓,有理有據。我卻抓著不放。其實每多說一句,我都有壓力。我會問自己,你是什么身份?你有什么正當理由?
 
某甲:互為對機因緣,不然彼此沒有反應。
 
某丁:不認可會被世嫌?不應該是 違反規則才是世嫌嗎? 規則本身怎么是世嫌呢?師兄不也是害怕違反相應規則 遭受世嫌的結果嗎?
 
某乙:是啊。一直都是。懂了那么多世法、修行法。都變成了我逃避世嫌的套路。我總能找到一個“合情合理”的逃避方式。說話滴水不漏,做事未雨綢繆。
 
某甲:維護社會穩定的力。你順著這力、推動著這力。你就可以好好的活在這個社會。而你排斥著這力、逆反著這力,你就會受到世嫌。這是同一種力,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去描述罷了。
 
某乙:理解了世嫌,然后呢。順著力,好好的活在這個社會嗎。不懼世嫌,就是在修行嗎。 外道就可以不懼世嫌。
 
某丁:某丁想了一下 某甲師兄說的 世嫌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力 意息認為世嫌來自于維護社會穩定的力 師兄覺得如何?
 
某乙:不知道。我只看到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都不自在。有太多的紅線不能碰,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別人能看到我看不到的……每當這個時候,就更渴望更多的道理和力量。
 
某丁:師父說“我就是世嫌” 是因為世嫌在我們的認知里教我們怎么說怎么做 就像師父住進我們的腦子里 教我們怎么說怎么做 所以,那就是“嫌”。
 
某乙:現在會想去碰一碰這些紅線,看看會發生什么。
 
某丁:突破世嫌是指不需要世嫌來教我們怎么說怎么做 我們要擺脫它的控制 我們要讓法來教我們怎么說怎么做
 
某乙:世嫌是個線索,是自己身語意的啟動器。關鍵是要向內看,自己是如何被啟動的。身邊有利益關系的人,都想啟動我們,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我們也是如此的對待對方。把自己當個牽線木偶,放棄主動權,任人啟動,也是個玩法。可能更可以看到這個木偶的結構,操作方式。學的這么概念理法,是世尊留下的程序包。師父會啟動,我們不會。哪天師父不用了,這些程序終歸會成為被世嫌改寫。
 
某丁:是世嫌啟動了我們的身語意 還是改寫了我們的身語意 是啟動器 還是改寫器
 
某乙:同時。活著,就只能被啟動,被改寫。
 
某戊:有個 “我” 在作怪。僅此而已。
 
某乙:“本來無我。”關鍵是要向內看,看到這啟動改寫的過程。
 
某甲:“我”就是一股力,現在這股力的結構上,顯得有一個所謂的“自己”。而這個力,一直在交互、改變,這個貌似存在的所謂的“自己”,其實從來沒真正的是一個“自己”。
 
某乙:真心覺得師父太累了。每天給我們植入程序,啟動程序,清理垃圾程序。我們從這個過程中體會了快感,更依賴于師父。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可以主動的啟動一下已經植入的程序。而不是每天改寫它們,弄亂它們。至少今天以前,我從來沒有啟動過這些寶貴的程序。即便有些許改變,也是師父用盡方便去啟動的它們。不想在這樣下去了。師父植入的就是清理垃圾程序。問題是只有師父會用。累死師父了。
 
某甲:維護社會穩定的力,再推,就是整個社會的個體維穩的力的合力。是所有個體趨利避害的本能,結合目前的環境因緣下,達成的合力。違背規則,就是違背整體利益,就會受到整體的打壓。而整體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各自個體的利益,而去維護整體,而去進行打壓的。世嫌的根本之根本,是一個個個體的利益。也可以說是我執。而我執的合力,構筑了世嫌。
 
某己:軟件下載完就可以自動運行了。
 
某乙:你的手機的app都是自動運行么。
 
某甲:日常粗住定,構筑基礎級自循環體系。自帶程序垃圾清理功能。值得擁有。[捂臉]如果能配套對應的慧觀功能,更可以變廢為寶。師父多年來免費批發,大家快搶,千萬不要錯過。。。錯過了,就老實投胎去吧。無明是大框架,其實離得太遠,反而和我們關系不大。真正的問題,從來只有一個。就是世嫌的利益,導致自己拖著自己,遲遲沒有踏入日常粗住定。
 
某乙:日常粗住定,建立了更精密更穩固的自循環。但中就是個循環。觀慧,也只能觀到圈里的東西。如果不能把這個圈變大。它會成為一個鐵桶。為什么這個法門開示了那么久,卻用不起來呢。舍不掉過去世嫌搭建的自循環罷了。即便它千瘡百孔,起碼還能遮風避雨不是么。日常粗住定的搭建,就是對舊體系的拆遷。如果沒有強力干預,本能很難做出這個不劃算的選擇。而日常粗住定,也需要不斷精微化。也要不斷經歷這個拆遷的過程。
 
某甲:為什么舍不掉。利益。修行真的感到了痛苦。必須自己舍棄自己內心認知的利益。這代表著,我須要,潛意識的堅信,法會帶給我更大的利益。
 
某乙:說利益,更像是馬后炮。
 
某甲:從來只有利益。和凡人不談利益,你想談什么。
 
某乙:每個選擇都是本能的做出。事后經過分析,告訴自己,我這是因為什么。也告訴別人。
 
某甲:本能覺得有好處罷了。
 
某乙:這不是強解釋么。本能會分辨好壞嗎。欲界的放下就是色界就是無色界。
 
某甲:不會嗎。本能認知的好壞,就是好壞。為什么皈依。為什么信愿行。為什么發心。我的一切行為,是為了什么。
 
某乙:當我揪著“利益”打的時候,你會波動變大嗎。會想捍衛它嗎。
 
某甲:不知道,我在叩問自我。陽氣升起來了。
 
某乙:那它升起來的同時,不會叩問自己嗎。
 
某甲:問著問著就沒了,就是力。力撐著,不打字,我就快沒思緒了。
 
某乙:“就是力”,就可以給自己畫個句號。真羨慕師兄。力從哪來,為什么被生發。就不用在管了。因為那個句號,已經足以把自己帶回舒適的自循環中。“世嫌是什么?”。是不是概念上理解了,想通了,對大家就都是個句號了呢。“自循環又達成了,好舒服。”
 
某甲:嗯。聽見了充耳不聞的雨滴聲。
 
某乙:感謝“日常粗住定”。是吧。
 
某甲:感謝暫時的因緣,又爽了一把。想打開心量真不容易。我這種凡夫小角色,其實對很多都不是真的在意。我須要實實在在的修證利益,更好的推動自己去進步。不然,就會被世俗利益引誘。用“我”,大家的代入感,會不會強一點。真希望沒有代入感。
 
某戊:師兄玩得倒是很嗨[呲牙]差點給你倒果為因帶坑里了[機智][呲牙]
 
某甲:句句肺腑之言。句句真心實意。句句真人真事。句句剛剛經歷。我想要更多的修證利益,那就要自己鞭策自己。唉,加油吧自己。這波心力不曉得能撐多久。隨便說,隨便罵,開了心力模式,百毒不侵。。。
 
某乙:只是好奇,這些話都是怎么說出來的。
 
某甲:心力撐著的狂慧。一開始好像是契入了什么。
 
某乙:但落言詮,即是下乘。外求,佛語即魔語。內求,諸漏皆道用。
 
某甲:剛才雖然一直在說我,我,我,我,但說的時候自我感是削弱的。借著心力,在解剖自我。
 
某乙:想通了,自循環達成了,舒服了。
 
某甲:力通了,不用想下去。 一想就錯。
 
某乙:想通了,師父把路堵死又不通了,師父給指了條新路。自循環擴大了。無論進退,都需要個理由、道理。不知道什么時候不需要理由,就能擴大。
 
某庚:你們不去色受想行識上用功夫有用嗎。師父講世法講概念法,意思是想告訴你們世法概念法就這么簡單,你們想進去玩就去玩,不想玩就扔一邊。
 
某甲:沒用。實修就完事了。因緣有障礙。那就盡力修。
 
某乙:概念可以引發受。可能分不清是在玩概念,還是再體認受吧。
 (向下滑動查看)

紫師:@某辛 你來說說。
 
某乙:弟子作妖了。攪混了小共業。請師父責罰。
某甲:師兄你助了某甲一把,咋就成作妖了。
某乙:避世嫌。但這句話說出口,已經避不了。
某甲:可以。不好意思。
 
紫師:你們會享受三惡道嗎。
 
某癸:不會。。
 
紫師:你們會享受世嫌嗎。
 
眾弟子:這個會,如果大家都不喜歡我,我就可以享受獨處了。
可以不斷的試。
如果不在意,也就不存在享受。
 
紫師:世嫌僅僅只會影響到你自己嗎。
 
某癸:不是。也會影響別人。
 
紫師:人顧慮的都是什么。
 
工作丟了怎么辦。
 
生活來源斷了怎么辦。
 
親朋好友都受影響怎么辦。
 
是個正常人,都會有關系網吧,都會有利益鏈吧。
 
某己:嗯,一切有可能破壞受體穩定的可能,都會引發顧慮。
 
紫師:我執在這里是什么。
 
某戊:執著于穩定的社會關系和圈子,被固化的角色。
 
紫師:怎么才算不我執。
 
某戊:因緣所生法。
 
紫師:人我執是什么。
 
法我執是什么。
 
某庚:煩惱障與所知障。
 
紫師:四果阿羅漢,才算斷人我執煩惱漏盡。
 
四果阿羅漢干了什么。
 
眾弟子:漏盡煩惱。仍有法執。用法的相續,代替有漏煩惱的相續。
不來欲界了。
怎么做到的。必須要出家才能證四果阿羅漢是為什么。在家人只能證三果是為什么。
以混沌的課程來說,四果阿羅漢回到了四禪天的頂部,神識最凝聚的狀態。剔除一切神識中的雜質,十八界、粗色、細色都不能留。在家,就要面對世俗上的人事物,也就是十八界境界。修完了啟用,是一回事。修到空盡,是一回事。
阿羅漢出家也有隨緣說法,也有接觸人事啊?
 
紫師:人我執的本體,是色受想三蘊的流轉。
 
破人我執,就是讓色受想三蘊漏盡。令其沒有絲毫的力,再去出生。
 
那我所執的人世一切概念世法等,都是人我執的外在延伸。
 
如果,不從我所執中抽身而出。
 
人我執,會消失嗎。
 
眾弟子: 不會。
 
紫師:所以,初果無漏是從離五欲六塵開始的。
 
之后一來果,不來果就是指的欲界的習染斷除的過程,一來,不來。
 
最后便是四果漏盡。
 
剛才某乙跟某甲說的,就是遠離我所執的過程,因為這個繞彎的過程中,是在越來越靠近“我”的本質。
 
當人開始將對外的五欲六塵執取,回到了“自我”上后,一點點靠近“我思故我在”的源頭。
 
解開世法概念的結縛。
 
不再迷執。
 
之后,就是開始解決更深的結縛。
 
比如,這個欲界自我身心的來處。
 
每解開一層纏縛,結縛,就等同于斷了相應的業染。
 
所以,初果無漏之后,哪怕不再繼續深入修證,也會在七返人天之后,斷盡欲界一切業染,證得四果漏盡。
 
然后,二果,三果就是一來,不來。
 
在家人只能證三果,出家人才能證四果。
 
這是源于對欲界業染的微細執取。需要出家嚴持凈戒才能有機會斷除。
 
但,這是小乘法。
 
所以,怎么才算是不我執。
 
知道答案了嗎。
 
某戊:先離我所執,再斷人我執。
 

紫師: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相離相。
 
萬法只為菩提用。
 
心,菩提心。
 
小乘法,是以不來欲界為目的與結果的。
 
所以,有五不還天。
 
而大乘,是為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目的與結果的。
 
某己:四果入涅槃八萬大劫后又咋在欲界呈現回小向大呢?道理上根本回不來!
 
紫師:首先,八萬大劫是譬喻數,極多之意。
 
其實就是一方大世界的壽命。
 
一方大世界滅后,重生。誰能不下來。
 
某己:原證果位不退吧?
 
紫師:成為大乘資糧。
 
回小向大,就是棄掉小乘果位。
 
某己:小果還能棄?變純凡夫?
 
紫師:什么叫資糧。
 
小乘的果位,就是滅掉三界生死流轉的力。
 
那,都已經重新受生死流轉了。
 
果位在哪。
 
你經歷過小乘的解脫,那不算是資糧嗎。
 
某甲:是資糧。 果位化作了資糧。
某己:小乘果位不免輪回。
 
紫師:別忘了,一劫是一小世界之生滅。
 
八萬大劫,不受生死輪回。
 
你能想象嗎。
 
某己:與無量劫相比?
 
紫師:什么都不算。
 
你們能享受三惡道嗎。
 
你們能享受世嫌嗎。
 
在欲界流轉,三惡道,怎么可能不去。
 
哪怕是善法,也不是哪個時代都能遇到的。也不是什么時候,都能行持的。
 
所以,在欲界流轉,你受不了,也沒辦法。
 
所以,皈依才那么重要。
 

小乘離欲,離我所執,是為了什么。
 
是因為,人在欲界六道之中,為了樂,就會制造苦因。
 
然后,受苦,受到一定程度,再享樂。
 
輪回,就是這樣的。
 
某丁:為什么要離我所執呢?是因為享受不了三惡道。
 
紫師:嗯。
 
沒事了。
 
某辛:我是個正常十分穩定,極端時不顧后果的人。
如果沒有輪回,可能年紀大了會瘋狂一把,做點想做沒做的事情。
世界是不是很奇妙。是呀。隨著對世界的接觸,一直覺得人類只是地球上的物種之一,真的渺小如沙塵一般。但人們偏偏眼光還被局限到人類社會中,而認為這就是全部。真的可笑。
瘋狂時做的事大概就是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說不懼世嫌,突破世嫌,分析下去怎么也繞不過自我利益,自我受體部分。
那講這節課的意義,就在于給我們又找了個概念,希望我們開始不在意世法,而真正的開始修行。
這也是這些天一直在做的事情。
概念層面的思辨討論,是為了解惑,解縛,為了脫離概念。而不是無休止的在這上面打架。想一個問題,再想一個理由去解決上一個問題。真的有盡頭嗎?
思辨到受體的穩定,恒常狀態時,就應該明白要進一步解決問題,解決受的執取,就要回歸到最初的受上去。
不然哪怕知道了實質的執取就是個體樂受苦受的影響,又有什么作用,身受依然在那里。
解決方法就是修法。專注一法門,疊加強化一種受,從而改變自身受體狀態。
理不明,就有惑,有惑,就會想,想,就會干擾修法狀態。所以才要明理,解惑。而不是沒事找事玩概念。
每個人受體的特點都有區別,按著自身特點而選取概念,選取法。然后受困其中,失去進一步可能性,還以為自己在成長。染器。
拿我自己舉例,男,土多,性格大部分時候穩重收斂。火金次之,有向外表達擴張的成分,但長期被土抑制,只有符合自身觀念時才可能會有沖勁。長期表現的很隨意。也恰巧佛教修行多教人抑制自身,符合自身慣性,隨之變得越來越收斂。火金沖動萌芽出現時,被拉去概念破掉放下。
知道自己可以改,但必須要有改的理由,且能說服我。當改的理由以法的形式出現時,自身又會用法的概念破掉。以為只是選擇了不同法門。
久而久之,火金萌芽被壓成習慣了。真以為自己無欲無求,隨緣度日了。[捂臉]
但可以看到這種平穩是有限度的。比如去年在長沙受到沖擊大哭不止。
所作所為是在這個狀態下而有的。吃飯睡覺,思考問題,言行舉止,全都在這個狀態內,從沒出來過。也就代表著,我面對人事物的時候,是沒辦法選擇另一種模式的。盡管在選擇前我知道很多選項都可以選,但最后選擇的還是那個。且我會覺得是當時最合適的選擇。
我的屬性前三層是陽陰陽,認識我的可以對照下。
這就是受困了啊。
發出來希望師兄們對照下自己,真實面對自己,解決自己。
而不是面對自己創造的問題,解決自己創造的問題。
我整個人的狀態在那里擺著。而它變沒變,每個人都看得到。
所以我們狀態變沒變,師父也看的到。
有的師兄學法變得更柔和善良了,那很好啊。可師父講了那么多法,大家不想要更進一步嗎。
可能上面的只是我自己想搞點事情才那么說的吧。
 
紫師:某辛的分享,你們怎么看。
 
眾弟子:看到了其中一句話,【也就代表著,我面對人事物的時候,是沒辦法選擇另一種模式的。】換句話講,當前的受體為了維持當前的受其實是沒法進行更多可能性的選擇。所選基本確定,而且,總會給自己找個合理的理由,這些理由就有世嫌的理由的組成部分。就像比如平常講的多的命理分析,性格分析,其實就概率化總結了同類人應對同種情況所進行的行為應對。
影響我們做選擇的不是概念 概念只是給我們的選擇加以解釋 安慰 評價等 我們的選擇或者反應 有個底層模式在控制著。人的基本性能,本能。決定了人的行為反應。這種受體的本質,決定了這個受體的行為機制。底層是生存,是活著。上層以概念系統來編譯,連接,呈現。
呃,我看到了我怕說錯什么而不敢評論,避世嫌的想法。
 
紫師:然后呢。
 
某丁:然后要看看自己的行為[捂臉]是不是如此的被本能操控著 又是不是找了些概念來自洽。
 
紫師:@某辛 詳細講講自己的反應特性。
 
@某子 你也可以說說。

某癸:1 無論是內還是外的“世嫌”,都在于服務于受體的穩定。但當需要概念時,其實已經被受體所控制。想要有主控,不那么被動,必須要去修持改變“受”。ps.這些受時刻都在,比如看到要發言,感受到胸口的壓力,第一反應是想要溜走。。。[流淚]
某辛:感覺說這個東西的作用,就是,一旦人們把自身的反應歸于受的影響,那再遇到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時,很難再找理由借口說我如何如何。只有倆選擇,對受下手,或者裝作看不見。
只要選一,那修行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把自己的狀態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日常中我的狀態大致屬于含蓄內斂不張揚的類型,同時給人的感覺比較理智,邏輯能力尚可。
做事時,總是會遵循一定的原則。
比如,盡量減少給別人添麻煩的行為。面對別人的請求,比較少拒絕。自己的事情比較難處理時,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去麻煩別人。不習慣接受別人的好意,總是不想欠點什么。
在面對自身享受或者是吃苦時,總是會壓一下自己選一個苦一點的方向。即使享受了也會不太安心或者控制在比較小的幅度里。
等等這些。
聽上去很有趣對吧。
昨天有個人說我欲求比較低。大概是通過我的行為判斷的。
然后想了想,可惜并不是。我對事物也是有各種欲望的。
但由于自身受體特點,在欲望出現后,會習慣性的打壓,久而久之看上去比較佛系。但拋開所有自我壓制后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欲望還是會冒頭的。欲望看上去沒什么力量的原因,一部分是概念層次的看破不在乎,一部分是長時間的打壓效果,一部分是現實條件不允許之后的妥協。
第三點最有意思。比喻說明就是不到葡萄然后騙自己說因為酸而不想吃。這點可能每個人都有吧。
也因此,我的生活活成了某種規則范圍內的樣子。但也因為本性的一部分被壓抑,所以可以說活的有點假。當然,因為習慣了,別人可能不太看的出來那種違和感。
要改變的原因上面也說了,習慣性的壓抑已經把我的目標也壓沒了。沒動力再去做什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是不練功不打坐的。同時財色名賊心不死。根去不掉。發心發不出來。最神奇的是由于師父法講的全面,我總能找到維持這個狀態的理由。
同時由于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對這些還挺認可的。就這樣一直拖了過來。得慶幸師父手下留情哈。
然后長時間這樣,進步是不要想了。(當然還用師父的修行本來沒有進步的概念騙過自己)。
得虧這個機會不錯。讓我有了改變一點點的可能性了。
現在想想,陰陽真的是修行中極重要的東西。修行本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甚至是全部的可能性。但每個人的陰陽五行狀態不同,總有突出的地方,而最突出的優點,也往往是最大的缺點。
我原來的狀態。給我帶來的正面負面都有。那也僅僅是這一時的問題。
如果受體狀態不變,感受到的事物不變,我看不到偷心死掉的可能性。所以還是要繼續走的。
還有個特點。就是我好奇心很重,看待問題的角度比較奇怪。。。邏輯和現實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差異,就是眼高手低。
找原因的話,就是火金部分被壓抑久了的反彈。對這種不真實的狀態的不滿。
比如虛非虛蝙蝠妖為了白天修煉而錯過了“她”。
我就會問蝙蝠妖本來就是晚上和人家見面,那為什么上午修煉晚上就不能再見面了?還會錯過?
慈航: 秉性屬于壓、抑。
內心有如火一般的熱情,經常也會有像火山爆發的沖動。也有如水一樣的柔情和細膩的心思。
但平時狀態習慣壓制。
在大部分人看來(至少認識時間不長的時候)我是挺溫順柔和的人,一直隨順周圍,而隨順的原因就是世嫌,希望被每個人認可,這是我實現自我價值觀一個重要方式,雖然它的建立得很沒智慧和底蘊,但建立就是建立了。不想和任何人沖突。但內心戲是很多的,腦子里常常獨自委屈啊抱怨啊。(直接就是自動化的模式,我根本不用費力的自己轉個不停)此處內耗嚴重,也是師父說我心力不足的原因,心力都浪費了。到某一天積累太多爆發的話,那是火很大,很兇的。但這種兇在我的意識概念里是很不健康,被否認的狀態。所以也很怕它爆發出來。內心是矛盾糾結的。又是一陣內耗。
所以與人相處,會與弱勢隨和些的人交流更生入。強勢的人,害怕自己的火氣怨氣出來就自然避開了。
神經比較大條,一般情況下不會用嚴密的邏輯去思考問題。和人相處交流都浮表面。經常是懵的。不太會主動去思考問題,也不去主動關心周圍的人事物。只關心自己的那些小心思。
 

紫師:受體的反應模式,外邊的那層衣服是什么。
 
某辛:概念理由。現實生活借口。能想到的都是。
 
紫師:名詞概念是公用的。
 
而每個人拿來用的方式,卻都是有所不同的。
 
原因在哪里。
 
某辛:目的不一樣。
 
紫師:每個人身中,都有一團能量。
 
這股能量有多有少,有濃厚有淺薄。
 
人身從內往外,肉體的組織性,延伸度,緊密度,外部形態如何,長相如何,都是這團能量由內往外的表達。
 
這是什么。
 
某丙:受體自循環系統的疊加。或者說維穩。
某己:五行能量綜合體。
 
紫師:這團能量的中心又厚又濃,人會如何。如果又薄又淺,又會如何。

某己:濃厚的話生命力強,精力足,意志力高。反之弱。
 
紫師:如果讓你們感受下這個自己,形象的描繪一下自己的能量狀態,你們會如何描繪呢。
 
形象。
 
眾弟子:比較小比較分散,不是中間厚實的圓形,而是比較跳躍的長形。
過厚易鈍,胖,過薄神經質。
燭火搖曳。
 
紫師:如果是土加水。會是什么比例。
 
眾弟子:厚實,又有些不流通,堵塞。
缺水的比例。大概水只有十分之1到3。
可塑的泥的狀態。
氣蓬,比較稀,拉胚還沒有成型。水多。
 
紫師:你們容易心虛嗎。容易搖擺嗎。
 
你們誠實嗎。實在嗎。
 
眾弟子: 容易心虛搖擺。
有點容易心虛。不夠實在。
 
紫師:多疑嗎。
 
眾弟子: 多疑。
 
紫師:容易被散亂的念想拉跑嗎。
 
眾弟子: 容易。
 
紫師:這些都是什么。
 
眾弟子:不穩定
土固不住水。
 
紫師:量不同,比例不同,人就會不同。
 
組織性不同,密度,延伸性不同,人也會不同。
 
你們要多去體會這個受體,這股能量。
 
只有保持在粗住定的時候,體會才真切。
 
浮想翩翩,就不會有什么體會。
 
如果,你們能保持住這個功夫,那穿衣服,脫衣服的時候,就會很清楚了。
 
怎么穿的,穿的什么衣服,為什么穿。
 
聽得懂嗎。
 
能做到嗎。
 
眾弟子: 聽得懂,努力做
是不是五行不同粗注定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師父,世嫌是一層外衣吧?可以說它的核心是人我執嗎?
 

紫師:不用去聯系五行,不要思辨。
 
只需要感受。
 
是能量,不是五行能量。
 
五行只是屬性。
 
世嫌是概念法建立起來的。
 
人我執是色受想三蘊建立起來的。
 
色受想是人身心的本體,而六塵影像都是之外的。
 
萬法皆有其用。
 
而你們現在,卻只知道概念法。
 
不明白,做不到,就反復看上面說的話。
 
有問題嗎。
 
某乙:不知道能量指啥,衣服指啥。只能感覺到身體。
 
紫師:不明白,做不到,就反復看上面說的話。
 
從某辛的分享開始看。
 
某辛:現在想想原來真的講過的。
人是被感受操控的。
想做就做了。想不做就不錯。
說服自己做就做了。說服自己不做就不做。
全是感受。
受體本身想要維穩。
你想粗住定改變受體。
這就相當于你想改變一個本身不想改變得你。
維持不住退了。因為原來的受體狀態熟悉。
覺得忍不住停了,因為它其實不想改。
難度可想而知。
想到這一步,還做不到。用概念說,就是向受體低頭了唄。那就只做讓自己舒服的事就好了。
但說到底他只是一個慣性。
堅持堅持就過去了。
就怕給自己找理由。
某子像粗住定,幾年前長時間住山的時候自己就是達到過了的,在山上基本能維持住,但下山工作沒多久,發現自己的反應模式和以前一模一樣的,面對對境立馬按原來慣性跑了。受體太熟悉了,即使表層意識很想保持,但貪嗔、不明理就會直接作用。
像我穿一個文靜的衣服,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拒絕,不被人嫌而穿的,它來自曾經經歷過拒絕,而被拒絕受體會起很不好的覺受。
而脫掉它就得確信法,空性為體,萬法為用,而不去相續疊加,瞬間斷掉。需要文靜的時候文靜,需要活潑的時候活潑。
某辛問我判斷“需要文靜還是活潑”的依據是什么?它難道不是用的還是自己的基底嗎?
某辛又說,這個反應不重要。
我的理解是衣服拖的是哪一層。最外面的呢,還是里面一點的。那基底就不一樣。粗住定,細住定,欲界定,也都不一樣。
某庚:師父說,人無德就是因為總想做自己,總想對,總想高大上,總想有理,總想看著好看,被別人高看一眼,至少別被看輕。所以,總是想多余,想復雜,做些多余的事情。沒辦法踏踏實實的積累沉淀,為了他人的看法而活,為了名而活。才沒辦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這就叫欲求而不得。
某己:2020-06-7:三步止觀(65),感受體內能量,在第一輪握拳后在胸口感受到了昨晚發現那股涼意,仔細感受有點像北方秋冬轉換時寒涼的氣息,咽口水也帶著這絲氣息。能感覺周圍肉體是正常體溫,但無法加熱這股能量。再感受有股悲涼,想哭,鼻子一算眼睛濕潤了,發現后打斷了。似乎這團東西還會帶來自卑,冷漠。請問師父這股寒涼,是您昨天讓感受的那團能量,還是我從小到大累積的陰質郁結而成?
 
紫師:團,是你身心的全部。
 
能量是,離了形之后的。
 
你定力有多少,離能量的本質就有多近。
 
那一絲也是,屬于表層的,能產生情緒的。
 
衣服,就是外界的五塵,內部的法塵,還有情緒心所。

 

2020/06/05于紫覺大學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22
常識|出家師父的法名為什么要尊稱“上下”?
2.弟子皈依三個師父,所取的法名都不同,請問念經、受戒時要說那個法名?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之能量起航研習會
師父自責 弟子精進 (晉 法遇)
為什么每次參加法會都會打瞌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安阳县| 东兰县| 高要市| 宜都市| 恭城| 历史| 丹寨县| 婺源县| 天峻县| 和硕县| 衡南县| 万全县| 开封县| 屏东市| 镇平县| 连山| 新余市| 乐业县| 克什克腾旗| 邯郸市| 云阳县| 栾城县| 永春县| 仁寿县| 丁青县| 邯郸市| 永靖县| 永和县| 张家港市| 兰考县| 永康市| 松阳县| 虎林市| 湖口县| 奈曼旗| 大同市| 昔阳县| 南陵县| 新竹市|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