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空氣格外的清新,和女兒一起走在環城河公園的石板橋上,欣賞著“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在這美好的時光中,此情此景,問起女兒,有關荷的詩詞能說上多少呢?
女兒順口答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看來南宋詩人楊萬里《小池》里的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800多年之久,早已成為經典,深入人心。
女兒盯著水中剛剛露出水面的荷尖和荷包,反問道:怎么沒看到蜻蜓立在上頭呢?
蜻蜓去哪兒啦?
是啊,蜻蜓呢?
我們曾經多么熟悉的場景到哪兒去了呢?當我們再讓孩子們背誦這首傳誦了800多年古詩的時候,又怎么告訴孩子們蜻蜓哪里去了呢?
童年記憶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場景
順著女兒提出的這個問題,不妨給女兒科普一下蜻蜓的有關知識。
我問女兒,你知道蜻蜓是怎么樣的一種小動物嗎?
女兒茫然的搖了搖頭,只是不敢肯定的說它是一種昆蟲吧?
這也難怪孩子,因為在生活中,蜻蜓漫天飛舞的場景的確很少了,不像小農莊小時候,黃昏時分的鄉村,裊裊的炊煙,一些年齡稍大的老人叼著旱煙袋,坐在墻角邊,吧嗒吧嗒的盡情的享受著一天農忙結束后的清閑,小孩子們則揮舞著掃帚,忘懷的逮著蜻蜓,老人們看著孩子們玩的那樣嗨的樣子,會心的微笑著,仿佛又穿越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童年記憶里黃昏時分漫天飛舞捕食蚊子的蜻蜓
為什么黃昏時分蜻蜓會成群結隊的飛舞在天空中呢?
因為蜻蜓的食物是蚊子和蒼蠅,還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小昆蟲,所以蜻蜓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是絕對的益蟲,為什么蜻蜓喜歡在黃昏時分集群飛舞就不難理解了,因為蜻蜓在幫我們“抓蚊子”。
別小瞧這小小的蜻蜓,它在昆蟲界中至少擁有兩個單項第一的頭銜:
它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像兩個凸起的大球占據著蜻蜓的大半個頭部,而每只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感光細胞和神經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上下左右前后都可以辨別物體的視力組織,所以,它可以準確而又快速捕捉到空中飛行的蚊子和蒼蠅等一些有害的昆蟲。人類制造的仿生照相機就是根據蜻蜓的眼睛設計生產出來的。
蜻蜓強大的眼睛
它是世界上翅膀最像似飛機的昆蟲。蜻蜓的飛行能力在昆蟲界中是絕對的翹楚,是當之無愧的人類飛機的翻版。無論是空中飛舞的蜻蜓,還是立在荷尖上的蜻蜓更像是一架架人類制造的微型直升機。
那么蜻蜓在生理行為方面有哪些特點呢?
蜻蜓是一種需要經過幼蟲(叫做水蠆)和成蟲(蜻蜓)的兩個生命階段的昆蟲,由于蜻蜓在世界范圍有記錄可以查證的種類有5000多種,所以幼蟲的生長期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大約在2~5年的期間內,幼蟲在生長階段大概需要蛻皮10余次,才能蛻變為成蟲,從而展翅飛舞。
可能現在的小朋友們不知道吧?蜻蜓漫長的幼蟲期是在水中度過的,一般需要在水生物比較豐富水流又比較平緩或是保持靜止的江河湖泊與池塘生存。
蜻蜓的產卵方式也是比較獨特的,當成熟后的蜻蜓交配后,雌蜻蜓即行產卵,它會輕輕的飛舞在水面上,以“蜻蜓點水”的方式,顫抖著自己的身體,將腹中的卵子產在水中,蜻蜓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延續。
蜻蜓的幼蟲-水蠆
那盤旋于人類的頭頂,可謂是與人類最為親近的蜻蜓為什么不見了呢?
那立在荷尖上,嬌美的身姿與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場景,以至于南宋詩人楊萬里激情創作的《小池》里的情景為什么不見了呢?
近現代杰出的美術家朱宣咸以此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里的場景是否會成為人們腦海中的一種永恒的記憶呢?
女兒聚精會神的聽著我的描述,用一種非常期待的眼光,在等待答案的揭曉。
水蠆最后一次的蛻變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蜻蜓要經過2~5年的漫長的在水中生活的幼蟲階段,危機主要就是在這漫長的2~5年間產生的。
工廠排出的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池塘,導致一部分蜻蜓的幼蟲水蠆失去了生存的環境;
池塘季節性的干涸讓蜻蜓的幼蟲水蠆夭折在了成長的路上;
一些水域成了養殖鴨鵝的場所,蜻蜓的幼蟲水蠆成了鴨鵝的腹中餐。
另外就是,幼蟲水蠆好不容易通過層層的險阻蛻變成了蜻蜓,由于人類過度的使用農藥,使一些蜻蜓誤食了中毒的食物,導致自己也染毒身亡。
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的越來越多的減少與消亡,除了宇宙自身的變化外,更多的是人類的快速繁衍與增長,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過度擴張與破壞,從而使越來越多的生物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與破壞,最終導致這些動物的減少,甚至消亡。
停留在荷尖上的蜻蜓像一架直升機
不知道這是人類的喜悅,還是人類的悲哀呢?
這些小動物的命運也許就是人類未來的命運吧!
當我們面對孩子們讀著書本上傳誦百年,甚至千年的詩歌場景發出疑惑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穿越我們的童年時光去詮釋詩歌的場景。
當我們這一代人漸漸的老去之時,我們的孩子的孩子再向我們的孩子發出疑惑的時候,他們又將如何去詮釋詩歌的場景呢?
朋友們,在您的印象里,只能靠穿越記憶來描述的物種還有哪些呢?
當我們對這些記憶懷念的同時,共同的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環境吧!別讓我們對下一代的科普教育僅僅只能停留在書本上,更別讓我們的下一代發出“鄉村黃昏蚊子群里‘豪橫’的蜻蜓去哪兒啦?荷花前空留少年身影”的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