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肝病發生率一直在上升,就讓很多人開始注重肝臟健康,會定期去做肝功能檢查。做完檢查后,拿到化驗單,也是有點懵,對于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都不知道啥意思。
想要了解自己的肝臟好不好,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意義很重大,特別是有幾項指標,能夠告訴你肝臟是否受損,若你學會判斷方法,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肝臟情況。
肝功能化驗單上,哪幾項指標預示肝受損?
在化驗單上,可以看到各種酶的指標,大多數人都會注意轉氨酶,知道轉氨酶過高,對肝臟健康不利,表示肝臟可能受到損傷。
其實,除了轉氨酶,還有兩種酶也要特別注意下,就是堿性磷酸酶、谷氨酰轉移酶,這兩個酶也能判斷肝臟是否受損。
堿性磷酸酶主要用來鑒別黃疸,還能幫助判斷膽汁淤積性肝炎、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正常情況下,它的正常值應該在53-128u/L。
若是超出很多,明顯升高,要小心膽道梗阻,還有就是家中有人曾有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人,需要多留意,多檢查,以免發生相同問題。
谷氨酰轉移酶,主要產自肝臟,若是高于正常水平,要小心膽道出現問題,也可能是發生肝炎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的人群,谷氨酰轉移酶,也會明顯升高。
如果你的肝功能化驗單上,兩種酶高于正常值,而且有明顯增高現象,就要引起警惕,多半是肝臟受損了。
化驗單上的白蛋白指標也要多關注,肝臟的工作之一就是合成和分解營養物質,而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脂肪、蛋白質,糖分,都需要肝臟來代謝,蛋白質則需要合成。
合成蛋白質最重要的就是白蛋白,若白蛋白不能保證在正常指標,出現下降現象,就代表肝臟受損,肝功能出現異常。
白蛋白下降指數越高,說明肝受損越嚴重,產生的問題也比較嚴重,也許是發生嚴重的肝硬化或肝炎。
血清膽紅素指標,可以判斷黃疸,不同程度的黃疸,代表的問題也不同。血清膽紅素指標分別有三個,血清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正常水平值也不一樣,血清總膽紅素3.4-17.1是正常值,另外兩個則是0-6.8,1.7-10.2。
有沒有出現黃疸,可以從血清總膽紅素判斷,大于17.1,就屬于黃疸,在17.1-34.2為隱形黃疸,超過34.2則為顯性黃疸。
黃疸程度也可以從血清總膽紅素判定,輕度黃疸一般是34.2-171,中度黃疸是171-342,超過342的就是高度黃疸,要趕緊重視起來。
要想知道肝臟是否受損,就要看黃疸類型,一般溶血性黃疸,多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對肝臟不利的黃疸類型,則是肝細胞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
肝細胞性黃疸,三項血清膽紅素都會增高,容易發生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也有可能發生重大問題。
阻塞性黃疸,主要是血清總膽紅素增高和結合膽紅素增高,其中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膽石癥,肝部重大問題。
希望通過以上內容,能幫助你看懂肝功能化驗單,對保護肝臟會有幫助,出現問題時,也能早點改善問題。定期做肝功能檢查,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