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茶友疑惑,為什么我老是買到品質不好的白茶?
茶友買茶的店鋪,都是星級的,鉆級的,有許許多多好評的,有許許多多銷量的。
茶友買茶的店鋪的掌柜,都是大師級的,名師級的,有無數粉絲的大V,說起茶來一套又一套的,還時常發一些去茶山茶廠參觀拜訪的視頻的。
但為什么,在這么多的重重保障之下,在這么多的專業背景映襯之下,賣出來的茶,還是平庸、普通之極呢?
拿到這樣的茶,只想問茶掌柜一句,為何你如此普通,卻又如此自信?
其實,在一家看似高大上的店里,買到與店鋪定位、裝修風格完全不搭調的菜市場等級的白茶,這是正常的。
這是一種正常的幻術,只是因為有許多茶友識不破,看不透,端詳不明白,才會被忽悠,當了那根肥碩的韭菜。
如何識破幻象,不買粗制濫造的白茶,不再被人當成韭菜給割掉呢?
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從賣家曬的茶廠照片,茶山照片里,其實就能發現非常多的BUG,以及蛛絲馬跡。
即使身為一個初入門的茶友,只要細心的辨認,耐心地觀察,一定能發現破綻,避免損失。
《2》
如何從茶掌柜曬的茶廠圖片里,發現這其實是個沒實力的小廠?
茶廠,只要是生產方,都會有。
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買茶,并不是有廠就行,也并不是有廠就能做出好白茶來。
有廠子,跟做出好白茶,跟有好的茶園,跟工藝精湛,其實并沒有太大的關聯。
千萬不要看廠買茶,這是會判斷失誤的。
有些廠,近兩三年才新建的,看上去很大,卻并不一定有生產——家里叔伯兄弟有廠的很多,等茶季結束買幾箱回來裝裝樣子便可,何必冒險自己做,萬一做壞,豈不虧大發了?
有些廠,自己知道技術水平不高,也懂得藏拙,于是做銀針的時候,做牡丹王和一級白牡丹的時候,根本不出手,這時候你若是從這廠子門口經過,會聽見里面清風雅靜,完全不是春茶季時候的熱鬧喧囂。
這種廠子只會在二級白牡丹的季節,以及春尾壽眉的季節,才會出手,進一些便宜的茶青,做幾擔春白茶——對外照樣可以曬照片,看,我家做日曬白茶了耶!——隨便讓幾篩茶青與自己家的廠子大門同個框,就能曬上好幾年的。
怎么看茶廠的照片呢?
看細。
車間大不大,有沒有陽光房,車間的地板是不是干凈,有沒有臟污和泡過水的痕跡?如果有,就是曾經漏過雨,說明房子蓋的質量不行,沒實力。
沒實力做陽光房干嘛,老實曬在院子里唄,搭起離地70公分的支架,把裝茶青的水篩放上去——只要不嫌麻煩,都能做出好白茶。
曬茶的場地也很重要。
要干凈,要空曠,要周圍沒有臟的建筑。
某次看到一個茶廠曬茶的照片,縱橫交錯的電線桿立在旁邊,一棟破舊低矮還臟兮兮的房子立在旁邊,還有許多看上去不怎么干凈的樹和雜物堆在一角...
這種環境還能曬上一大片春壽眉茶青,這茶廠掌柜真的心很大。
尤其,消費者們看到這種臟亂的環境里曬出來的茶,還敢買、還敢喝....
(平地茶園)
(路邊茶園)
(平地茶園)
《3》
如何從茶掌柜曬的茶山圖片里,發現這其實是個海拔不高,且不適合種茶的山區?
這些年,為了證實自己茶園、產區的真實性和優秀性,許多的茶農、茶商在賣茶的時候,特別喜歡曬照片。
是誰說的,有圖有真相?
于是,翻閱互聯網的茶葉店,遍地皆是茶山茶園的圖片。
這些圖片,當然都不是給同行看的——畢竟同行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來,看出毛病來,看出破綻來。
這些圖片理所當然,都是給消費者看的。
消費者單純,善良,還不熟悉茶行業,不熟悉產區,不熟悉加工——就算你把茶青曬在地上他們也不會覺得奇怪,甚至還認為這是極高級的日光萎凋白茶。
故而,賣茶者們曬的圖片,大多沒有經過修飾,反正消費者也不懂,就偷個懶了。
也正因為他們的托大,才讓這些有破綻的,能暴露出他們底細的照片,在網上存下來,也可以趁機讓消費者學會、識破隱藏的真相,從此避免未來繼續交付學費。
哪些茶山,茶廠的圖片會揭露茶廠的海拔純系杜撰、且茶園位于不適合種茶的山區呢?
比如,有人說自己的茶園是高海拔的,但曬出來的茶園照片,卻只有自己這一片茶園是綠色的,緊鄰的、周圍的山頭,都是祼露著泥土的,長著長長的枯草的,甚至,連雜茶都不生的——一眼看上去,就是光禿禿、枯黃色、毫不滋潤的焦干的畫面。
這就完全不對了。
高海拔的山區、茶區,是蒼翠的,是蔥郁的,是綠意盎然的。
南方的高山亦是冷的,植被多是長綠植物,比如竹林,比如松樹,比如梔子樹、山杜鵑等等。
一眼望去,綠綠的,油嫩的,豐沛的,茂盛的,生機勃勃的。
尤其,茶樹的生長發育,極為喜陰喜濕,一個泥土干干的地方,一個連枯草都長不長的地方,一個泥土大面積裸露在外的地方,怎么可能適合茶樹生長呢?
就算硬要在這片土地上種上茶樹,就算能種活,也活不久;就算能活上三五年,也發不多;就算春季能發育芽葉,也發不出品質高的、香氣高揚、而滋味豐腴、湯水稠滑的好白茶來。
所以,一旦看到這種幾乎沒有植被的,黃黃的,焦焦的,光禿禿的茶山,請關掉這張圖片,也關掉這個購買頁面。
這明顯是干熱的低海拔地區,甚至就在公路邊上,灰塵多而汽車尾汽肆虐。
這塊地不適合種茶,這樣的環境里生長起來的白茶品質也不高。
再便宜,也不能買。
(高山茶園)
(高山茶園)
(高山茶園)
《4》
如何從茶掌柜曬的茶樣圖片里,發現這款茶其實等級不高?
白茶有銀針,有牡丹,有壽眉。
在這些分類當中,各自又有等級之分。
銀針分兩級,特級和一級。
牡丹分四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壽眉分兩級,一級和二級。
這些細分的等級,對應著不同檔次的白茶,以及不同的價格。
原本,這種對應,是很標準的,很透明的,但,若是消費者是不懂茶的,或者是粗心大意的,那就有可能被鉆了孔子,以次充好,以低等級充高等級——花了牡丹的錢,買到的是壽眉。
市場上,多年來,壽眉冒充二級白牡丹銷售,已經不是秘密了。
從很多茶友發來請鑒定的老牡丹餅其實是壽眉餅里,便可見一斑。
牡丹產量并不如壽眉高,多年消耗下來,能留存在世間的老牡丹餅更加稀少,怎么可能還拿出來低價賣?這茶掌柜又不是慈善家——商人重利,自古皆是。
除了等級的混淆,還有一種常見的幻術便是,以低等級冒充高等級。
比如,用紅張十分多的低等級春壽眉,冒充高等級春壽眉。
關于壽眉,由于其相較于銀針和牡丹,芽頭小,葉片多而寬,大家在看它的外形時,大多數時候是不仔細的——一眼看過去全是葉子,誰會認真挑出來細看?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春壽眉就是葉大,芽瘦,梗長。
但其實,春壽眉也有高低之分,高的且不說,低的最明顯的特征便是,紅張多。
許多的春壽眉,擁有秋壽眉一樣多的紅張——泛紅色的葉片——這是等級不高,以及工藝不佳的表現。
白茶國標里寫得很清楚,紅張多,是低等級壽眉的標志。
但,茶掌柜特別能自圓其說,我這是特級壽眉,我這是高山壽眉....
自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可不就被忽悠了去?
(離地70公分,日光萎凋 )
(離地70公分,日光萎凋 )
(曬在地面,曬在路邊)
(曬在自己家院子里,周圍是雜物)
(收來的茶青隨意堆在地上,周圍環境臟亂)
《5》
買茶,還是要多學一些識茶辨茶認茶的技能。
不必太高深,但基礎的、入門的,還是要有的。
否則,真的就是一根韭菜,被心存不良者見獵心喜,一舉刀就割了。
尤其,千萬不要看曬茶的圖片就認為這茶工藝好;也不要一看茶廠的局部圖片就認為這廠子大有實力;更加不要以為隨便一張茶園的圖片就是高山茶.....
別有用心者的幻術多得是,只有勤加修練,才會避免踩坑。
另外,請記住下列特征:
電線桿多的,不是高山茶園;周圍植被光禿禿的,不適合種茶;茶廠看上去衛生條件差的,出不了好茶;紅張多的,不是高等級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