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時間,有茶友發(fā)來一張圖。
或許他想給我們出難題,只留了一張干茶圖片,直接發(fā)問。
“這樣的綠茶還能喝嗎?”
粗略看了下外觀,只能確定,這是一款扁平狀的綠茶。
但它有別于普通正常綠茶,因為它的葉片顏色發(fā)暗,不夠綠。
如果排除現(xiàn)場燈光環(huán)境影響,干茶實物暗綠的綠茶,明顯是不新鮮的。
唯有長時間久存,才會導致綠葉清湯的綠茶,悄然間面目全非。
于是反問回去,這款綠茶你放了多久?如果聞著變味就不要繼續(xù)喝了。
茶友揭曉答案,“這盒綠茶呀,是朋友三年前送給我的,拆開后一直沒喝完,近期想起來了才拿出來看看。嘗試性聞了下,里面沒有任何發(fā)霉的味道,估計就是沒之前那么香,勉強還算能喝的。”
末了,還補充了一句。
“家里的雜貨柜還堆著很多過期茶,都是沒有來得及喝完的。近期有時間打算輪流試一試,能喝就喝,不能喝就扔掉,反正也該買新的了。”
聞言,半晌不知作何答復。
說實話,色澤發(fā)暗,確認過期的綠茶,哪怕沒發(fā)霉,也不推薦貿然繼續(xù)喝。
茶圈里,包括綠茶、紅茶、白茶、巖茶、普洱茶等眾多茶葉在內。
存放多年好,茶葉沒發(fā)霉≠可以繼續(xù)喝。
能喝與否,建議看完茶葉變質的真相,再做決定也不遲。
《2》
一、滋味的變化。
先來看茶多酚的改變。
不論綠茶、紅茶、白茶,還是其他茶,茶多酚的身影一應廣泛分布。
茶多酚是一個統(tǒng)稱,下屬包括多種多酚類物質,與茶葉的湯色、滋味關系緊密。
茶多酚本身是無色的,但在紅茶的萎凋、揉捻、發(fā)酵等系列加工過程中,會逐漸被氧化。
經過氧化聚合,從而大量轉變成茶黃素、茶紅素。
再進一層,則是茶褐素。
品質出色,發(fā)酵適中的優(yōu)質紅茶,茶湯以暖色系的橙黃、橙紅色系為主。
存放時間過長,超過3年的過期紅茶,茶葉內部主打明亮湯色的茶黃素下降,而茶褐素等暗沉物質增多,會導致茶湯色澤偏暗,光澤感不佳。
再來看綠茶,不殺青的綠茶,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保留多。
高溫殺青的綠茶,切斷了多酚氧化酶的氧化渠道,綠茶自身的多酚類物質不會再轉變。
保留下較多茶多酚的綠茶,后期存放時間長,逐漸被氧化后會導致茶湯變褐,逐漸失去綠葉清湯的本色。
同時,這些氧化產物還會與茶氨酸進一步反應,波及綠茶本身的鮮爽滋味。
所以,綠茶本身不適宜久存。
《3》
二、外形的變化。
平日生活里常說的茶葉變質,變的究竟是什么?
干茶外形的改變,算是其一。
風味注重清鮮、清新、清香的綠茶、清香型鐵觀音、黃茶等,它們一旦過期變質后,外形會存在一點鮮明變化。
即,葉綠素的改變。
茶葉自身的葉綠素在長時間氧化影響下,發(fā)生轉變。
從草綠、蔥綠、黃綠等相對鮮亮的色彩,逐漸轉變成暗綠、綠中泛褐等。
看到干茶實物后,對比新茶剛入市的狀態(tài),可謂是滄桑了一大截!
由此,聯(lián)想到日常存茶。
為了更好地保留好茶的色香味,日常存茶,千萬要做好密封、干燥、避光儲存。
因為,葉綠素本身的狀態(tài)并不是那么穩(wěn)定。
一旦存茶不避光,用玻璃茶葉罐存放。
又或者,存茶室溫溫度太高,茶葉容易受到太陽直射,在又曬又熱的情況下,茶葉內部的葉綠素容易受傷,發(fā)生分解。
葉片以綠為主的綠茶、白茶、清香型鐵觀音、茉莉花茶等一眾茶葉來說。
存茶沒有達到避光、陰涼,會讓好茶的面貌發(fā)生明顯劣變!
《4》
三、茶香的變化。
絲絲、裊裊、縷縷茶香,是好茶的靈魂點綴。
失去了曼妙香氣的好茶,喝茶體驗會明顯差一截。
從科學角度看,茶香的來源是因為茶葉內部的芳香類物質。
包括醇類、醛類、脂類、類脂類等。
這些芳香物質存在一個共同點——揮發(fā)性。
存放茶葉期間沒有嚴實密封,干茶一旦跑氣,茶香擴散消失的速度會非常快。
打開茶葉罐取茶,如果心急喝茶,拿到干茶后就急忙去沖泡。
等喝完一泡茶,時隔好幾個鐘頭再回來,罐子內的茶香起碼跑掉大半。
單純的香氣飄散,情況還好說,及時原樣密封,或者放進同款大箱茶內部,還能讓茶香聚一聚。
怕的是茶葉既跑氣又受潮,受到了外界水汽影響,處理起來很難辦。
干茶吸附過多水汽,會不斷破壞、攻擊自身的香氣、滋味物質,導致明顯劣變!
聞起來不香,喝起來不好喝的變味茶,哪怕它還沒有嚴重到發(fā)霉的程度,但也不推薦飲用了!
《5》
四、難聞氣味出現(xiàn)。
輕微變質的茶葉,茶香飄散,頂多是讓你聞起來感覺沒那么香。
對比剛買回來時,香氣風味弱了一大截。
又或者,聞不到明顯的茶香存在感。
白茶的花香、毫香、藥香、陳香;
綠茶的清香、蘭香、板栗香;
巖茶的焦糖香、花香、果香;
紅茶的花香、果香、甜香、松煙香、桂圓香等……
這些美妙馥郁的香氣,一應消失不見,無影無蹤。
但這還不算最糟糕的狀態(tài),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狀況是,嚴重變質,生出怪味。
比如,酸味、悶味、漚味、返青味、灰塵味等。
剛一打開,干茶就泛著一股酸臭味,這哪怕沒有變質,也沒有勇氣試喝。
《6》
五、負面茶味涌現(xiàn)。
存放過期,超過外包裝明文標注的飲用期限后,這樣的茶得慎重喝。
哪怕是白茶、普洱、黑茶等,保質期時間相對長一點的茶葉,也要當心。
之前從朋友那,聽來一個喝茶故事。
有一次他翻出了家里的熟普,那是早幾年去旅游時買入手的,放了有五年、六年。
心想著,熟普不會輕易過期。
于是就大膽燒水試茶,期間還是發(fā)生了一點小狀況。
撬出一點干茶實物后,湊近聞了聞,發(fā)覺有些悶悶的氣味。
但他也沒多想,還以為這是熟茶渥堆后的正常現(xiàn)象。
泡出來后,湯色暗紅,不算透。
喝了一杯茶,茶味不爽口,有些發(fā)酸發(fā)悶。
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喝不慣熟茶的味道,但心想著泡開不喝浪費,于是又繼續(xù)泡了三沖,喝了下去。
結果喝完后,嗓子就感覺怪怪的。
喉嚨發(fā)癢,有明顯收緊感。
見狀,應該是遇上了傳說中的喝茶“鎖喉感”。
事后再回想,朋友喝到的那款熟茶,其實就是存壞變質了!
《7》
和綠茶、黃茶這類需要趁早、趁新鮮喝掉的茶葉相比。
普洱茶的保質期雖長,但并非意味著它永遠不會變質變味。
以現(xiàn)在的工藝技術,優(yōu)質熟茶,不應該出現(xiàn)明顯渥堆味。
當你遇到一款氣息不佳,湯色暗沉,連茶味也不爽口的熟茶時,千萬別強忍不適繼續(xù)飲入。
不然到頭來,難受的還是自己。
茶葉變質涵蓋外形、香氣、滋味、韻味等方方面面。
放了很多年的茶,不論綠茶、白茶、紅茶、普洱等,一概建議先仔細檢查。
確認干茶外形、茶香茶味沒有異樣,再去飲入。
茶葉不發(fā)霉,是一款茶的最低容忍底線。
喝起來爽口,保留要一定茶香茶味,才是“能喝”的關鍵!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yè)原創(chuàng)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