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大寒,是冬天的極致。
《二十四節氣解》里說:
大者,乃凜冽之極也。
冷也冷到了極點,寒也寒到了極點。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那到底,最冷是有多冷呢?
過去有一首《大寒吟》,這樣描述著大寒的景致: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怒號。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天寒地凍,冷到太陽都沒有了溫度,寒風呼嘯,凍到連言語也不能說。
可見,真的是冷到了骨髓里了。
《2》
今年頭,一直是個暖冬。
農歷臘月廿六,是大寒。
南國的天氣,直等到了小寒過后,才有幾分嚴冬的況味。
雖然這座南方的城市,看不到冰與雪,但依舊是冷到徹骨。
天寒歲暮,凍得嚴嚴實實的大寒,到底是有了幾分過農歷新年的味道。
日月如梭,白云蒼狗。
到了大寒,再過三日,又到辭舊迎新的時候。
來年的新春,已經在不遠處。
瑞雪兆豐年,天大寒,新一年的春天,已在悄然孕育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大寒節氣,最為應景的花令,莫過于梅花。
過去的古人們,到了大寒,會有藏雪的風雅做法。
把雪密封在罐子里,藏在陰涼處。等到來年夏天,化了雪水后,用作煎茶。
《紅樓夢》里,妙玉給寶哥哥斟的那杯茶,就是用積年梅花上的雪水煮的。
取落在梅花上的冰雪,要等到臘月,暗香盈盈的梅花,方始綻開。
臘月盛開的雪,又叫做臘月。
按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說法,臘雪甘冷無毒,可解一切毒。
可見在古人的心里,天寒地凍,三九天氣飄灑而下的臘雪,是至清、至凈、至潔的存在。
既可以用來化雪煮茶,還能用于治病。
不過時至今日,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空氣污染嚴重。
天然的降雨和降雪,內部藏著不少的粉塵顆粒和其它雜質,不適合飲用,更不適合煮茶。
時至大寒,新年降至,天寒歲暮時分,該如何舒心的喝到好茶?
本篇就從多維度,特意落筆聊一聊。
《3》
順心舒心喝茶,自然是得喝好一點的茶。
而優質的白茶,從源頭上看得認準高山茶。
高山出好茶,好山好水出好茶。
或許現代生活的我們,沒有辦法再像古人那般風雅,喝到梅花上纖塵不染,自帶花香的雪水。
冬日化雪煎茶,個中雅致,難以再有切身的體會。
不過,可以通過一杯太姥山高山出產的白茶,感受那份高雅空靈的韻致。
太姥山高山白茶,是白茶圈公認的翹楚。
作為遠古地質時期,從海底隆起來的太姥山,土質條件分外的疏松、通透,極為有利于茶樹的生長。
生長在其中的茶樹,根系可以得到自在的呼吸,源源不斷的吸收土壤里的礦物質等其他養分,生發出愈加強壯的嫩芽和新葉。
海拔適中的太姥山,晝夜溫差大,為茶樹的養分和內質積累,提供了優渥的先天條件。
在加上,太姥山高山茶園上,擁有著獨到的小氣候環境。
終年四季,春夏秋冬,山上多云霧天氣繚繞。
太姥山上的霧,很有特點,起霧的天氣走在山上,薄薄的霧像輕紗那般,溫柔的拂過面龐。
上禮拜,抽空上了趟山,剛好那天有霧。
從山上待了小半天下來后,皮膚都感覺潤潤的,像是補足了水分。
更別提,生長在山上的茶樹了。
終年可以呼吸著清潔的山風,玩著清涼的云霧,溫柔的霧可以全方位的給茶樹“補水”。
從梗到葉,再從莖到枝干,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足的云霧潤澤。
對于喜歡溫潤氣候的茶樹而言,太姥山上的獨好環境,完全就是一處樂園。
生活在這樣清新潔凈、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太姥山高山孕育出來的白茶,自然能成為頂端白茶的代表。
冬日喝茶時,內質豐沛的高山白茶,或是泡,或是煮,都能體會到曼妙非常的滋味。
《4》
嚴冬臘月,泡好一杯熱茶,更暖心。
泡茶,最好用的茶具,自然是蓋碗。
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質地細膩,最是能完美的呈現一款白茶的香氣和滋味。
蓋碗沖泡白茶,一般標準器型的110ml白瓷蓋碗,搭配5克干茶。
泡茶前,預先要進行燙壺溫杯。
用沸水將蓋碗、公道杯、茶杯逐一的燙洗一遍,發散生水味。
燙洗過后,再將一盤準備好的干茶,投入其中。
泡茶時將水燒沸了后,環壁注入沸水沖泡。
一開始前幾沖泡茶時,環壁注水,更有利于將干茶均勻的打濕、浸潤。
從而,更能夠完整的釋放茶香和茶味。
如果注水泡茶時,只定一個點注水,定點注水的另一處干茶,容易上浮起來,不能參與茶味的釋放。
泡出來的茶湯,自然會缺少了那么一分韻味。
沖泡白茶時,不論是蓋碗泡,亦或是用其他的茶具沖泡,對于水溫都有著嚴格要求。
泡好茶,最好是用沸水。
內質豐厚的高山白茶,少不了要用到沸水沖泡,更能充分的激發其中的香氣和滋味。
如果是水溫不足,那么白茶芽葉內部的深層次滋味物質,難以充分的釋放。
比如芽頭粗壯、沒有葉片的白毫銀針,看似模樣細嫩,其實完全不懼怕沸水的考驗。
白毫銀針的芽頭,內部的構造像一顆竹筍,里面由5-7層的白毫層,緊緊的包裹著。
芽頭的外層,密密匝匝的分布著防水的白毫。
沖泡銀針的時候,如果泡茶的水溫不足,沒有燒到沸騰,那么很難徹底的浸濕芽頭內部,并且將深層次的風味釋放。
蓋碗沖泡白茶時,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越到后幾沖,越是要用沸水沖泡。
冬天了,天氣冷,一壺剛剛燒沸的水,溫度降得快。
泡過了幾回茶后,如果不及時的重現加熱,那么等到壺內的水變溫了,再拿去沖泡。
泡出來的效果,自然難以盡如人意了!
寒冬臘月,暮色蒼茫。
幾杯熱茶,喝起來特別舒坦,最是暖心。
《5》
大寒,寒至極處,物極必反。
農諺里說,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
堅冰之下,春水正生。
天氣雖然寒冷,但已經到了春天的門檻。
春回大地的跡象,越來越多,空氣里的濕度,越來越潤。
臨近新年的這段歲尾時間,天氣多潮濕。
這時家中有收藏白茶的朋友,需要多加做好白茶的儲存。
寒冬臘月妥當存茶,防潮很關鍵。
朔風陰晦,氣候潮濕。
此時存茶,可以適當的開啟空調,對房間進行除濕。
要不然,空氣濕度太高,不僅茶葉容易受潮,人體也會有皮膚黏膩,不通順的不適感。
如果存茶的規模比較大,數量比較多,那么建議入手家中的抽濕機,進行抽濕。
從長遠的存茶安全角度看,室內的環境濕度,以控制在45%以下為宜。
迎新春,過新年,歲末的這段日子,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年貨。
各式的腌制臘貨、炸肉炸魚、堅果瓜子、年糕糖餅等,樣式齊全。
不過,為了存茶安全起見,儲存白茶的房間要確保清潔和干燥,不能放置氣味過重的年貨。
要不然,在氣味混雜的環境下,放置的時間一長,白茶串味變質的風險越大。
茶香馥郁、純正清新的白茶,一旦沾染上過多的雜味,整體的品質容易大打折扣。
從存茶的效果來看,自然是得避免的!
《6》
冬三月,生機潛伏,萬物斂藏。
到了大寒,更是冷到了極致。
不過,物極必反,寒盡春生。
大寒到了,年的腳步越來越近。
街頭巷尾蕩漾的年味,日漸濃釅。
一拐彎,又是一年新春。
造物無言卻無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臘月末,大寒天,喝幾杯好茶,熱熱鬧鬧過新年!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