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窗戶邊上種的玫瑰,春夏兩季接連在開花。
一朵嬌滴滴的花,芬芳四溢,花形飽滿,色澤濃郁。
綠葉叢中嬌艷欲滴的玫瑰,獨自搖曳成了一道風景。
坐在窗前時,可以一邊賞花,一邊喝茶。
吹著徐徐的涼風,想起身旁有位朋友,她夏天時很喜歡喝花茶。
甚至于,在自家的花園里,栽了好幾叢的食用玫瑰。
等到花開時,將鮮花采下來或是做成玫瑰花醬,或是曬成花茶。
有一年去她那做客時,她就用一個廣口錘紋的玻璃杯,泡了一朵玫瑰。
徐徐注水,花朵遇水盛放,開滿杯盞之間,宛如一幅水中畫卷。
淡粉色的湯色漸漸暈出,美得特別夢幻,像是在喝藝術品。
用朋友的話說,花茶若想泡得美,注水很重要。
水溫要沸,注水要快,均勻注水,干燥的花茶才能更好舒展。
實際上,在蓋碗泡白茶時,注水的道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2》
蓋碗泡茶,注水要快。
平時文章里常和茶友們提起蓋碗泡茶的要求,好茶要用快出水。
特別是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在最開始泡茶時更是不能悶泡。
唯有快出水,才能避免茶葉的內在物質過多釋放,導致茶湯泡濃泡苦。
然而,完成“快出水式”泡茶的過程,除了茶湯倒出的速度要快,注水的速度也不能拖后腿。
要不然,會導致蓋碗內的茶葉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達不到快出水的時間限制。
蓋碗泡茶的快出水,要分秒必爭。要快注水,快出湯。
從注水開始計時,到大部分茶湯徹底倒出,整個過程的用時要限定在7-8秒內。
如果是慢吞吞似的注水,那肯定達不到理想的狀態。
那在蓋碗泡茶的過程中,該如何實現“快注水”呢?
第一步,燒水壺要選對。
燒水泡茶的壺,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大部分人的家中都會使用。
一把適合泡茶注水的壺,選擇起來很有技巧。
從泡茶的水溫要求看,能夠實現恒溫、保溫、自動加熱功能的電動燒水壺(隨手泡),會讓泡茶過程更省心。
從注水的要求看,燒水壺的壺嘴最好是選“細長型”、“鶴嘴型”為宜。
不宜太窄,像是油瓶那樣,要不然涓涓細流似的倒出,肯定達不到快出水的時間要求。
同時壺嘴也不適合太寬,壺里的沸水倒出時,嘩啦的全都涌進蓋碗內,滾燙的熱氣容易熏燙人手。
第二步,整理泡茶的臺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將茶席布置清爽整齊,泡茶的過程會更加省心。
要不然,臺面上的茶具零散的擺放,使用起來肯定不太趁手。
蓋碗泡白茶,建議蓋碗擺放在靠近自己,而公道杯放在左上方,更利于泡茶出湯。
第三步,做好蓋碗泡茶的“起手勢”
學生時代做體操,做眼保健操時,會有一個預備動作。
而在泡茶前,也要有預備的手勢。
大部分慣用右手的朋友,可以右手持杯蓋,靠在蓋碗旁,另一手提著燒水壺,做往下注水的動作。
開始泡茶時提壺注水,等注水線達到碗沿位置,合蓋快速倒出茶湯。
提前做好“起手勢”,更利于順暢的完成泡茶出湯動作!
《3》
懸壺高沖不可取,低處注水更穩妥。
喝功夫茶,不少朋友在泡功夫茶時受到了茶藝表演的影響,注水泡茶時喜歡懸壺高沖。
何為“懸壺高沖”?
顧名思義,指注水泡茶時,將燒水壺提高往下注水。
而在實際泡茶過程中,懸壺高沖的方法,并不可取。
從高處往下注水,壓強大,水流急,水花大。
泡茶時一不留心就容易出現很糟糕的情況,要么是水花四濺,弄臟整潔的席面,很不美觀。
要么是,水注多了,水漫金山,水漫滿蓋碗。
合蓋出湯時,多余的茶水溢出,碗沿四壁會被熏得異常燙手。
倒出茶湯的過程中,壓根讓人無從入手。
故而,從穩妥性而言,泡茶要避免懸壺高沖。
蓋碗泡茶時,要盡量往低處注水。
提壺注水,壺嘴要放低,盡量靠近蓋碗。
往低處注水,可以更好的調控水流的急緩,避免水花四濺的情況。
另外聊個題外話,懸壺高沖的時候,能不能實現“高沖香”呢?
當然不能。
很多茶友覺得,高沖注水可以讓茶葉與沸水的接觸面積變大,從而更好的激發茶香。
其實,蓋碗泡茶要想讓泡出來的茶湯更香,更好喝,水溫的選擇很重要。
沖泡高山白茶、正巖茶以及其它內質豐富的好茶,最好是用沸水沖泡。
好茶的內部,芳香分子豐富。
眾多的芳香物質中,它們的沸點有高有低。
高溫度的沸水泡茶,可以讓茶葉的香氣更充裕,激發出更多的高沸點茶香。
伴隨著水溫的自然下降,低沸點的芳香物質隨即顯現。
總而之,沸水泡茶可以讓茶葉的香氣釋放,更加的錯落有致。
蓋碗泡茶,茶香的馥郁與否和“高沖香”無關,水溫的高低對香氣的影響更直接!
《4》
環壁注水,茶味釋放更充足。
蓋碗沖泡高山白茶,注水的方式很有技巧。
為了讓茶味釋放更全面,要采用環壁注水的方式。
提壺注水時,沿著蓋碗的內壁,均勻的將沸水均勻的往下注入。
環壁注水,能夠讓干茶實現快速、均勻的浸潤,釋放茶味。
而和環壁注水相對應的概念,則是定點注水。
定點注水時,只定在一處位置注水,會導致另一側的干茶接觸不到沸水,得不到潤濕。
干燥的茶葉含水量很低,異常輕盈。
當干茶得不到浸潤時,容易漂浮在水面,不能及時參與茶味釋放。
于是,順勢泡出來的茶湯,自然達不到最好的茶水搭配狀態。
唯有環壁注水,才能呈現出一泡茶最美的風采!
不過,提及環壁注水的話題,不少的茶友在平時泡茶中會有疑惑。
究竟,究竟什么做才是環壁注水,是沿著蓋碗內繞圈圈嗎?
其實不是。
為了讓干茶徹底浸潤,最好是像畫蝸牛,畫の字那樣,均勻的將沸水注入。
如果只是簡單的劃圈,畫○字,那么圓心內的干茶,沒法及時浸潤。
環壁注水的效果,沒辦法達到100%的狀態。
那么在蓋碗泡茶時,從第一沖到最后一沖,都要環壁注水嗎?
不一定。
最開始前幾沖泡茶時,需要環壁注水。
等到泡過了四、五沖后,蓋碗內的干茶會自然的潤濕、泡開、舒展。
哪怕是經過壓餅后的白茶,也可以在逐次沖泡下自然舒展。
故而,等到后幾沖泡茶時,可以視個人情況用環壁注水/定點注水皆可。
按定點注水的方式,整個注水過程更省時,同樣有獨到的好處在!
《5》
仲夏午后,風很涼,樹蔭成群。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晝陰陰。
夏木陰陰,充滿了幽暗陰涼之美。
坐在窗前,慢慢的喝一泡茶。
喝茶,是講究品質的事情。
細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泡茶喝,將點滴細節做到位,才能順利的喝到鮮醇甘爽的好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