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卻總是甘心“隨波逐流”。
并非指的是被海洋所裹挾,而是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追求潮流。
潮流是什么?
是午后去網紅店打卡一杯下午茶?亦或是買到了驢家、古家的新款包包?
有的人,時刻為了追求潮流而努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這個時代,不與之脫節。
而有的人,不趕潮流,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在茶圈中,這樣的現象同樣存在。
一部分茶友在追趕“老茶熱”,熱衷于收藏各式各樣的茶類,比如巖茶、紅茶、白茶等,將其細心存為老茶。
還有一部分茶友,將茶買到手后及時喝完,再專心尋覓下一批好茶。
對于“老茶熱”的看法,茶圈中褒貶不一,有人支持,自然有人反對。
因此,詢問了身邊三位喜歡收藏老茶的朋友,看看他們存的茶最后都怎么樣了?
《2》
朋友A,曾經是老巖茶的支持者,但如今已經改變了觀念。
在漫長的存茶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他果斷地放棄了自己悉心存出來的老茶?
接下來,聽一聽他的經歷:
我從2015年左右開始,在家里存了一些武夷巖茶。
包括自己買的還有別人送的,零零總總加起來有幾斤。
當下肯定喝不完,所以誤打誤撞存成了老茶。
這兩年流行“老茶熱”,老巖茶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看到別人在視頻里說,老巖茶的香氣和滋味有多好,一開始我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不太愿意喝老巖茶。
但后來聽得多了,感覺確實不錯,能慢慢感受出他們所說的“老茶的韻致”,以及略帶梅子味的武夷酸。
轉折在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喝茶,他拿出了剛買的肉桂,而我帶了一泡老巖茶。
沖泡后,聞到蓋碗中飄出來的焦糖香、桂皮香、蜜桃般的香氣后,我恍然大悟。
這才是武夷巖茶的精髓所在啊,花香巖骨,香清甘活。
看來最近是被老巖茶沖昏了頭腦,只顧著追趕老茶,而忘記了武夷巖茶的真正韻味。
那泡老巖茶遭到了朋友的嫌棄,他當即指出我的茶返青了,并且泛酸味嚴重,太難喝了。
即便存得再老又怎么樣?失去了香氣和滋味,根本不值得一提。
那些老巖茶誰愛要誰要吧,反正我是不要,準備丟到樓下的垃圾回收站。
聽完朋友的講述之后,可謂一波三折,提起的心也終于放下了。
被那些老巖茶的收藏家洗腦了之后,朋友也曾經陷入只喝老巖茶的窘境當中,以至于忘記了武夷巖茶真正的風骨是什么。
好在身邊有靠譜的朋友,將他從泥潭中拉了出來,最終醒悟。
武夷巖茶失去了巖骨花香,失去了層次豐富的香氣和湯感,喝起來達不到香清甘活的標準。
即便當初品質再好,現在也只能算做次品,不值得喝。
根據火功高低,巖茶等待褪火后及時品飲,才是最佳狀態。
《3》
朋友B,當前依然熱衷存紅茶。
并且堅持認為,“紅茶必須存一存才更好喝,三年之后再喝別有滋味。”
于是在上周喝茶時,他帶了一泡存滿三年的正山小種紅茶。
燙壺溫杯后,將泡袋的包裝剪開,干茶全部投入蓋碗當中,試著聞了聞干茶香。
但剛把蓋子揭開一個小口,就能感受到一股濃烈的酸味,在熱氣的作用下鉆入鼻腔。
OMG!
這是一泡泛著酸味的正山小種!
再等到熱氣散去之后,干茶中飄出了微弱的花香、果香,以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松煙香。
可想而知,湯水中的滋味同樣不盡如人意。
鮮甜味被酸味掩蓋,茶湯不甘潤,入口后也沒有回甘,空洞淡薄,早已變了味。
比起優質的正山小種來說,這泡陳了三年的紅茶根本難以代表它的原本風味。
正山小種獨特的“花果香,桂圓湯”,入口鮮甜爽口,花香落水,回甘中也盡是盈盈的鮮美氣息,讓人沉醉其中。
但這些特點,都消散在了漫漫的時間長河中。
因此,紅茶并不適合久存,而是建議大家趁鮮喝、及時喝。
超過了限定時間后,即便沒有受潮、沒有生出怪味,但風味肯定不如從前了。
與其在漫長的等待期中錯失好茶的香氣和滋味,為何不在茶味正佳的時候品飲呢?
切忌因為錯誤的認知,而導致與紅茶散失良緣,追悔莫及。
《4》
朋友C,在低調地存老白茶中。
自從白茶憑借“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名聲火起來之后,朋友便默默開始了存茶之路。
但是,他十分理智地選擇了新白茶,而沒有直接入手老白茶。
聽朋友說,自己喝白茶的時間不算太長,對于老白茶的了解也不深。
市面上太多的做舊老白茶,讓人防不勝防,干脆買了一些新白茶,回家自己存,反正有的是時間。
而且各個品類都存了一些,選擇范圍更廣。
聞言后,在內心給朋友豎了個大拇指。
在白茶圈中,能夠擁有如此清醒和獨立的大腦,實在可貴。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為數不多能夠存為老茶的存在。
當白茶經過不少于三年的良好陳化后,便能由新白茶榮升為老白茶,擁有與之前所不同的獨特風味。
比起新白茶來說,老白茶的香氣更加沉穩、幽深,湯感飽滿、漿感足、醇厚甘甜。
這些風味特點,都是白茶在不斷內質轉化中,所出現的諸多驚喜。
因此,將白茶存老了之后,能夠感受到歲月變化為茶葉帶來的美妙。
收藏老白茶,是值得認可的一件事。
但盲目追老,唯老是舉,卻不值得提倡。
首先,品質高的白茶才有存為老白茶的意義,而劣質茶內質單薄,存為老茶也難以翻身,毫無意義。
其次,長期存白茶的過程,需要十分的細致和精心。
熟練地掌握白茶的儲存技巧,才能更好地存出優質老白茶。
但對于新茶友來說,入門白茶不久,存茶也僅僅只是在初級階段,尚未積累豐富的經驗。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如將買回家的白茶及時喝完。
亦或是購買性價比高的新白茶進行收藏,即便不小心存壞了也不至于太心疼。
但對于“唯老白茶不喝”的行為,自己并不贊同,也不提倡。
《5》
追趕潮流,并不代表盲目失去自我。
聽說了熟普、白茶成為老茶后能升值,于是把六大茶類紛紛代入其中。
如此,便催生出了老巖茶、老紅茶泛濫的怪象。
趕不趕潮流,是每個人自己的喜好和權利。
但我們要深刻地知道,知識才是一張不會過期的船票。
它能夠讓你一直立于獨立思考之地,清醒地分辨出周圍的是非對錯。
伴隨著今后的品茶道路,一帆風順,越來越自由的航行。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