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學打開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無懦夫”,價值觀是“愛國、強身、正義、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華武學是具有中華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內涵之道的,包括易學、中醫、兵法、儒釋道之學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武學誕生于這些優秀的文化中,歷代無數武林先輩傾盡畢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無法忍之痛楚,立常人無法堅持之志向,于無路處開山立派,開枝散葉,始有武術之百花爭艷。當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華武學可以科學而合理地闡釋、修補、延長人的生命。武有大小,大者衛國,小者衛民。武學不僅是道學、哲學,訓練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個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更是術學,掌握真正的武術技擊能力是武術之魂。
一、截拳道中嘯叫聲的作用
李小龍無論是在影片中或在真實打斗中,總要搞一些輔助動作,用以迷感或激怒對手。如脫去上衣展示其強健發達的胸肌;用蔑視鄙夷的眼光看著敵方,看得敵方不知所措,使其或暴跳如雷,或心驚膽顫;瀟灑利落地拉高褲腿,扎馬步;擊中對手時發出勝利的叫喊,或欲發力前的怪嘯聲等等。這些“花招子”雖對打斗本身沒有什么直接益處,但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這些噱頭卻很受觀眾喜好效果出奇地好。尤其是他那嘯叫聲,好象表現了埋藏很久的悲憤與恥辱的怒吼,所以能夠懾入心魄,給敵方以精神與意志上的沉重打擊。
據武術行家分析,發力吼叫在打斗中的實際作用是:
第一,可以震懾敵方。因拳家拳手都強調心靜和沉著,以調節人體各部的協調運動。在搏斗中,雙方為了保護自己,擊敗對方,必想方設法擾敵之心,從而達到亂其身的目的。而發聲就是一種較有效的擾亂敵心的方法。·來自“武宗”公眾號·另外,功力深厚者在攻擊中發出的聲音本身便具有技擊作用。這些人在實戰中的發音,不是以一般的肺氣作動力,而是以具有巨大能量的內氣作動力。這種聲音極易引起敵方的身體感應,從而影響其技巧的發揮和器官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二,可以增強抗打擊能力。即由于“喊聲”振奮了精神,激發了潛能,增強了肌肉的張力,從而加強了抗擊能力。李小龍則要求習武者須借聲以貫氣提勁,使聲到氣到、勁到,三者同時并行。
第三,有助于發勁。也就是可以借此激發體內的“氣”與外在的力相結合,容易使力量爆發出來。因為在聲音之后,往往是力量的爆發,及排山倒海的攻勢。而且,截拳道中的發勁,并非蠻勁,而是渾然整體之勁。此勁起于足涌,沉于丹田,透于腰脊,而形于肢端。·來自“武宗”公眾號·在實戰中發聲,還能提高大腦皮層和丘腦下部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同時交感神經也會改善骨骼肌的物質代謝,增大運動量,協調各器官的機能,從而將人體的內勁抖然發出,產生強大的殺傷力與破壞力。
第四,有一定的健身作用。在激烈的對抗中,人不可能長久閉氣,而發聲則有利于廢氣的排出和氧氣供應。同時,還能激活人體的細胞,促進氣血運行,以增進人體的健康。當然,健身中的發聲與技擊中的發聲也不盡相同。健身中的發聲特點是輕柔、圓潤、沉長而有規律,以利于健身療疾;而技擊中的發聲,則一般是陡、急渾厚、沉實,或者是尖、奇怪、刺耳,以利于發力和驚嚇對方。
二、截拳道的鍛煉原則
李小龍之所以會成為李小龍,他之所以有如此之“神”,是他勤練不綴的結果。
他是一個拿命運作賭注,將拼搏溶為生命的強者。他的目的不僅在于強健體魄,延續自己的肉體生命,而是著眼于鍛煉意志的堅韌,也就是中國古典哲學中所強調的自強不息的強身方式。·來自“武宗”公眾號·而且李小龍強身的最終目的是強心,以磨煉出超人的意志。
李小龍還認為,自己所創造的功夫的鍛煉,是一種進行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超負荷的行為,它不僅要堅持,更重要的是要超越現狀,這本身就是一種提高精神境界的有效手段。它的結果,不只是使練習者鍛煉了體魄,而是使練習者更能藉此去面對、去適應一切惡劣環境,磨煉出堅韌的意志,這就是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本意所在。
李小龍還經常告誡自己的弟子說,一個拳手欲登上技擊的巔峰,必須練就成為象泰山一樣堅不可摧象大海一樣奔騰咆哮,他還須有把鋼煉化為繞指柔的意志和精神,如此在任何強手面前都能把敵視若無物。如果他能視死如歸,最終他會頂天立地,承擔大任。
靈魂是偉大的,軀體是微不足道的,這就是李小龍的鍛煉原則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