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血液是滋養全身的源泉,遍布身體每個組織和器官,只有血液暢通,才能身體健康,但是如果被堵塞,流通不暢就會導致血瘀阻滯,從而成為健康的隱性殺手,導致很多疾病的出現。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辛隨成教授就指出,血瘀是中老年人致病最常見、最可怕的病因!
俗話說“十女九瘀”,十個女性中有九個都是血瘀體質。對于男性而言,一般年紀過了四十,由于血管老化,血瘀也會逐漸出現。血瘀體質的危害很大,不僅會讓人更容易衰老、健忘,女性患婦科疾病,三高、以中風和冠心病為首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也如影隨行,還會增加患癌風險。
如何快速有效的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血瘀呢?中國中醫名家、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前任主編羅大倫老師教給大家一招最簡單的自測方法——看舌象!
正常舌頭伸出來,舌尖應該是向前的,如果您原來是正常的,最近開始偏了,說明體內可能存在瘀血,要注意起來。
舌頭上有明顯的瘀點,說明體內正在形成瘀血。
舌頭上如果出現這種青色或黑色的點,說明體內瘀血是比較嚴重的。
舌頭下有兩條靜脈,正常應該是淡青色,直徑不超過2毫米。如果這兩條靜脈又黑又粗,說明體內瘀血已經非常嚴重了。
生活中很多人對血瘀的認識存在誤區,總認為吃點紅花、阿司匹林就好了,結果卻發現沒什么用。辛隨成教授認為,這是因為血瘀的成因不同,不辨病癥就自己吃藥,治標不治本。血瘀是有多種類型的,對癥的調理方法也不同。
比如最常見的氣虛血瘀,可以用黃芪化瘀茶配合治療。
而由邪濕引起的氣血不暢,桃紅四物湯則是經典治療方法。
桃紅四物湯做法:當歸、熟地、川芎、白芍 、桃仁、紅花各15 克,在所有藥材里先加入適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時候用中等大小的飯碗裝 4 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早晚空腹飲用。
至于最復雜的痰凝血瘀,可以用二陳湯和逐瘀湯配合使用。
注意:以上方子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建議如果自測體內有血瘀,先到門診就醫咨詢醫生。
要預防血瘀的出現,咱們可以從飲食入手,平時吃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
中醫認為魔芋性味辛寒,具有解毒消腫、抗癌、健胃、利尿等功效,對活血化瘀、控制三高也有好處,是很好的養生食材。也是辛教授建議痰凝血瘀患者要多吃的。
具有益氣強身、滋腎養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質過氧化,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通暢,減少血淤的發生。還有較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將體內的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
《食鑒本草》里說,它能“化血塊,氣塊,活血”。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散淤的功效,所含的黃酮類物質能舒張外周血管,具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并能擴張冠狀動脈、降脂、強心。
西紅柿含有多種活血化淤的成分。果膠,可降低膽固醇;黃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圍的黃色膠狀物質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血液循環。
性溫,味辛。姜有促進血液循環、健脾和胃、殺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膽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加速血液循環。
洋蔥有溫陽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蔥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它含有的蔥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與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壓。
《本草綱目》里說,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還能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
無論是深海魚、淺海魚,還是淡水魚,都含有對抗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EPA、DHA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吃魚有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功效。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面明確說,茄子可以“散淤血”、“散血止痛”。現代研究也表明茄子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能夠讓人體的血管壁保持不錯的彈性和生理功能,防止血管的硬化和破裂,同時能降血脂、調血壓,對抗動脈硬化。
(養生廚房今天就教給大家做一道活血化瘀的烤茄子,不用烤箱就能做,營養又健康。點擊第二條圖文就能看到詳細的視頻和步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