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藥對是介于中藥學和方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可分為藥對配伍、藥對成方和藥對組拆三方面的內(nèi)容。藥對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相對固定的2藥味的配伍組合,是中藥配伍應用中的基本形式。
解表藥
麻黃配桂枝:發(fā)汗解表力強。主治風寒表實無汗。
麻黃配杏仁:善宣肺降氣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氣逆,證屬風寒束肺者尤宜。
麻黃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熱。主治肺熱咳喘。
桂枝配白芍:收散并舉,調(diào)和營衛(wèi),散風斂營,解肌發(fā)表。主治風寒表虛有汗。
細辛配干姜,五味子:溫燥中有斂潤,既善溫肺化飲,又不耗氣傷陰。主治寒飲咳喘日久。
蟬蛻配胖大海:清宣肺氣,開咽利音力強。善治風熱或肺熱之咽痛音啞。
菊花配枸杞子:補肝腎明目力強。善治肝腎虧虛之視物昏花。
生葛根配黃芩,黃連:既清熱燥濕解毒,又透熱升陽止瀉。主治濕熱瀉痢初起。
柴胡配黃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熱效強。主治少陽寒熱往來。
清熱藥
石膏配知母:清熱瀉火,滋陰生津力強。
知母配黃柏:清熱降火堅陰。治陰虛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貝母:既滋陰潤肺,又清熱化痰。善治陰虛勞嗽,肺燥咳嗽。
梔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熱除煩力強。治溫病初起,胸中煩悶及虛煩不眠效佳。
梔子配茵陳:清熱利濕退黃力強。治濕熱黃疸效佳。
黃連配木香:清熱燥濕解毒又理氣止痛。治濕熱瀉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黃連配吳茱萸:既清熱瀉火燥濕,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濕熱中阻之嘔吐泛酸。
黃連配半夏,栝樓:既瀉火化痰又消散痞結(jié)。治痰火互結(jié)之結(jié)胸證效佳。
黃柏配蒼術(shù):既清熱且燥濕,走下焦。治濕熱諸證,尤其是下焦?jié)駸嶙C。
青蒿配鱉甲:既善清退虛熱,又能滋陰涼血,治陰虛發(fā)熱每用。
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qū)嵝皬男”愠觯覞櫡闻K而不苦泄傷陰。故治肺熱咳嗽每用。
白薇配玉竹:既滋陰又透表。治陰虛外感。
溫里藥
附子配干姜:回陽救逆及溫中之力大增。治亡陽證及中焦寒癥效佳。
附子配細辛,麻黃:善補陽發(fā)表散寒,治陰虛外感風寒功著。
肉桂配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力強。
吳茱萸配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溫補脾腎亡陽,又澀腸止瀉,還散寒燥濕和中,治脾腎陽虛之久瀉。
丁香配柿蒂:既溫中散寒,又降氣止呃,治虛寒嘔吐,呃逆效著。
理氣藥
橘皮配半夏:燥濕化痰力強,凡痰濕滯中停肺均可擇用。
枳實配白術(shù):既補氣健脾,又行氣消積祛濕,治脾虛氣滯夾積夾濕有功。
香附配高良姜:既溫中散寒,又疏肝理氣,且善止痛。治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效佳。
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力強。善治血瘀氣滯諸痛。
薤白配栝樓:既化痰散結(jié),又寬胸通陽。治痰濁閉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烏藥配益智仁,山藥:三藥相合,補腎縮尿力強,又不甚燥熱,治腎虛遺尿尿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