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很多人從校園里步入社會的時候,都需要去學習如何社交,盡管花了心思去學習去揣摩,可效果往往都是微乎其微的,有一大部分的人,依然對社交沒有任何的概念。關于社交,有很多的書,有很多的視頻,看過可能會有用,可若是想將其放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就有些捉襟見肘了。社交其實說難也難,說不難也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了訣竅,就可以事半功倍。那么,在社交中最大的法門就是永遠不要把自己當成熟人。
我們首先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朋友A在一家網絡公司上班,本來性格偏于內向的他交到朋友很是不容易,但在公司里,有兩個同事對他的感覺還不錯,時常一起聊天,久而久之,三個人的關系漸漸熟絡了起來。性格內向的人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跟陌生人說不上話,但是在熟人面前,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話匣子。他覺得,這兩個同事人都挺好,而且還好說話,所以在跟他們相處的時候,也從來都沒有什么顧忌。
后來,三個人在單位附近合租了一間房子,每天除了上班之外,生活還是充滿了樂趣。就在今年,朋友A買了一套架子鼓,每天在租的房子里學鼓,剛開始的時候,那兩位同事還很認可,并沒有對他產生的噪音有任何的不滿。時間長了之后,自然是無法再適應,每次他一打鼓,其他兩個要么出去,要么各自關上門,在房間里插著耳機玩手機。這都不算嚴重,更嚴重的是,他自己根本就沒有察覺到。
后來朋友A告訴我,說他的兩個同事最近一段時間都不怎么跟他說話,問明緣由后我只告訴他一句話,你要是想交朋友,那就永遠都不要把自己當做熟人。他很疑惑,說交朋友不應該是相互熟悉?難道彼此玩心眼就對了?我不禁對他的這種想法感到頭大。我說的這種別把自己當熟人,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旦越過了這個度,就叫做過猶不及。
大家可以想想,那些早已斷絕了聯系的好朋友,當初是因為什么而導致關系破裂的呢?要么就是你太把自己當熟人,跟人交往的時候從來都不會掌握分寸。要么就是對方太把自己當熟人,給你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和尷尬。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我之前在上學的時候,班里就有兩個比較好的朋友,兩人幾乎形影不離,做什么都在一起。后來不知道為什么,竟然變成了老死不相往來。
經過了解之后我們才發現,兩人之中有一個人嘴比較欠,從來都不懂得給對方留面子。每次雙方的朋友聚在一起,嘴比較欠的人就喜歡損另一個人,導致另一個人好幾次都尷尬的下不來臺,都是男生還可以,要是身邊有姑娘的話,那種尷尬程度可想而知。后來這樣的次數多了,兩人的關系便徹底決裂了。
在社交中,即使是很好的朋友,有些該說的話要說,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要說,在適當的時候,還要給對方留足面子。這不是虛偽,而是尊重,只有相互尊重的朋友才能長久。而只有會尊重人的人,才能夠在社交中占據主動性。
所以,社交中最頂級的思維,就是永遠不要把自己當熟人,但也要記得,該套近乎的時候還是要套近乎,只要掌握好中間的這個度就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