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因其能夠完整地體現設計者的思想情感,富有特殊的文化藝術內涵,而被人們譽為明清“美的縮影”。概括來說,明清紅木家具有“六美”。
一是材質美。考究的明清家具,多用貴重而堅實的硬性木材制成。它們或色澤沉穆雅靜,如烏木黝如純漆,渾然一色;紫檀從褐紫到濃黑,致密凝重。或花紋生動瑰麗,如黃花梨委婉迂回;雞翅木環圍點簇。
二是造型美。明清家具無論一桌一椅、一杌一床,其比例權衡無不合乎準則規范。明代家具造型的突出特點是側腳收分明顯,在視覺上給人以穩重感。拿腿足來說,明代家具的腿部多使用圓形構件,其圓形構件像房屋的立柱,立柱的上端漸漸收細,四條腿也向外略側。柱腿之間用圓形的撐子做連絡材,家具足部的變化,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式樣。
此外,明代家具上的腿足除了有直足外,還有鼓腿彭牙、仙鶴腿、三彎腿等各種造型。清代中葉以后,清式家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其在腿足上也有了變化,造型結構多有彎曲,足端也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清晚期,家具簡約之風每況愈下,此時家具腿足常用的制造方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到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再向內驟然彎曲,彎到馬蹄之上又向外彎曲。
三是結構美。在明清家具中,由于使用了質地堅實細密的硬木,匠師可以制造出各種精巧絕倫的榫子,構件之間僅憑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結合理,工藝精確,扣合嚴密。
明式家具的另一個特色是講究線條美,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于家具外部輪廓的線形變化,因物而異,各成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靠背椅,背板作S形曲線,既與人體脊柱在自然狀態的骨骼相符,又表現出了獨具一格的結構特色。
四是雕刻美。雕刻是明清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家具的雕刻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
圓雕,多用在家具的搭腦上。浮雕,有高淺之分,高浮雕紋面凸起,多層交疊;淺浮雕以刀代筆,如同線描。透雕,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鏤空,造成虛實相間、玲瓏剔透的美感,有一面作和兩面作之別。兩面雕在平面上追求類似于圓雕的效果。透雕多用于隔扇、屏風、架子床、衣架、鏡臺等。半浮雕和半透雕,主要用在桌案的牙板與牙頭上,展示出一種撲朔迷離的美感。
明清家具上的雕刻題材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靈芝、龍紋、花鳥、人物、鳳紋等十多類。
五是裝飾美。在明清家具中,多通過鑲嵌木、牙、石、瓷、螺鈿,以至琥珀、瑪瑙、珊瑚、寶石等不同材料構成不同的色彩純度、明度、色相漸變,賦予色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明代家具主要以簡樸素雅、秀麗端莊、剛柔并濟為主要風格特點,在家具裝飾上,常常只是采用點睛之筆,其裝飾恰到好處。而清代家具繁紋重飾、豪華富麗,大量采用髹漆、雕刻、鑲嵌等工藝手法,在裝飾內容上大量采用比喻豐富的吉祥瑞慶題材,來體現人們的生活愿望和幸福追求,制作手段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
六是文化美。清代家具的雕工,作為制作“第一技能”而受到皇家的高度重視。清代家具的雕刻精品,不少即出自宮廷造辦處能工巧匠之手。清式家具特有風格的形成,與康乾盛世的歷史環境、滿漢文化的融合有直接關系。清代又是中國各類手工藝品制作技藝達到極高水平的時代,清代家具在借鑒吸收各種工藝品制作技藝、與多種工藝相結合、吸取外來文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成就,其本身的標新立異、仿古又不拘泥于古式的特點,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