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青花瓷
英文名:Blue and White
關鍵詞:國瓷 主流瓷器 雅俗共賞
詩 意:鈷料為墨,泥胎為紙,遠山近水,亭臺樓閣。 “五彩過于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因其清雅高貴,這種白底藍花、千年如新的瓷器,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抹幽蘭。
青花瓷是以鈷料(氧化鈷)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器。
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青花瓷在唐代河南鞏縣窯已有燒制,元代景德鎮窯臻于成熟,明清兩代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
元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一個里程碑,元青花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開創了中國陶瓷裝飾的先河,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瓷器釉色主要仿玉類銀的局面。元青花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元青花是中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創造一個中國瓷器的神話。
清花瓷是繼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又一朵盛開的奇葩,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最輝煌的一頁。青花瓷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它一經在景德鎮出現,就以極旺盛的生命力和其它瓷器無法匹敵的優勢而迅速發展,瓷業生產從此以青花瓷為主流達數百年之久,并聞名于世,遠銷國內各地及亞、非諸國。
青花瓷是我國漢族陶瓷的珍品之一,也是一種最被大家熟知的陶瓷之一。青花瓷屬于釉下彩瓷,以優雅悅目的藍色開辟了裝飾新路。青花以簡練的筆法和單純的色彩表達了豐富的藝術語言,有著感人的藝術魅力。表現方法上,它表現的內容題材、形式、手法都極為廣泛。它質地優良,色澤清新,紋飾優美,雅致大方,裝飾性強,歷久不衰,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在中國的瓷器百花園中只有青花一枝獨秀,占盡春光,而無論是青瓷、白瓷,還是其他顏色釉以及釉上彩瓷都頓時黯然失色,只能處于陪襯地位了。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有來太極生。”這是清代龔軾先生對青花瓷的描述。可以看出無論從用料、紋飾、燒制時間還是制作工藝上青花瓷都是極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時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平常人家中多將青花瓷用做容器,堅硬、耐磨且不易損壞。而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大多將青花瓷作為裝飾品,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謂雅俗共賞,各取所需。
青花料畫在瓷胎上后,必需再用白釉罩住,然后入窯爐經高溫(約1280℃)焙燒方能顯出清楚的藍色花紋來。這其中的奧妙反應,正如清代時法國傳教士昂特雷科萊的描述一樣“一種非常美麗的藍花在一些時間后出現在瓷器上。當彩料開始繪上的時候,其色調呈淡黑色,等其干燥后,再罩以釉,彩料似乎完全消失掉,瓷胎看起來非常潔白,彩料埋藏在釉下面了。但是焙燒使其現出幽靚的藍色來。這差不多象在太陽的照耀下蝴蝶變得美麗漂亮的情形一般。五彩繽紛,賞心悅目”。昂特雷科萊神甫來過中國的景德鎮,曾親眼目睹了青花的整個制作過程,因此才能如此生動逼真地描述出青花奇妙的色彩變化來。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拍賣2.3億元)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花卉瓜果紋梅瓶(拍賣1.7億港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