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農村的土地面積是廣大的,自然動植物也多。記得小時候經常被朋友約去偷玉米,玉米地就在離學校附近不遠處,而我們是住校的初中生,那時也沒啥零食吃,玉米自然成了我們的首選。由于玉米地種的比較稀疏,所以想偷只能靠夜色的掩護,下午5點多幾人假裝晃悠,實則放哨,其余人則迅速竄入玉米地中。不一會功夫玉米就到手了,拿到食堂去蒸下,開鍋后那一股香味自然讓人陶醉。
讓我想不到的是,玉米上的那些“胡須”到今天居然是一味中藥。要知道在農村里它都被當作引火的,因為容易點著其他柴火或煤,而從柴火升級到如今的中藥,證明大家的保健意識有了提高。記得剛學習中藥的時候,看到藥斗里的這些類似胡須的東西,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只居然得眼熟,后來過幾天才想起這原來是玉米上的須,實在是太普通的東西了。
玉米須
玉米須的作用
玉米須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自古以來其實都有在用,主要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但我在平時的工作中,這味中藥用到配方中實在是少的可憐,一般都是光是買一味玉米須回去的多。
玉米須的用法:
雖然玉米須質輕,疏松,用開水一沖就能泡開,但個人比較偏向于用水煎服。用一直砂鍋蓋上蓋子,小火慢煮十多分鐘就可以了,只有經過小火的慢煮,玉米須中的有效成分才能完全溶解于水中。
玉米須的用量:
如果只是保健的茶飲食不必在意這個量的,隨意就行,因為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寒溫適宜。但如果想起到治療作用的,那就必須要用到一定的量,一般控制在30-60克為宜,而且要用水煎服,對于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效果很好。
農村還有很多的中草藥等待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