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閉經、失眠、口瘡……這個方子原來能治這么多病
古往今來,流傳下來的醫方千千萬萬,有的方子不好用、不受寵,現在已鮮少有人問津,而有的方子一直受到醫家們的喜愛和重視,半夏瀉心湯就是其中的一個。此方出自《傷寒論》,書中言其治療痞證,但其實只要抓準病機,半夏瀉心湯在其他一些病證的治療中也可發揮作用。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醫案來見證一下半夏瀉心湯的療效吧。

半夏瀉心湯

組成: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甘草、大棗

方歌:半夏瀉心配連芩,干姜人參草棗全。辛開苦降除痞滿,寒熱錯雜痞證蠲。

膿耳案

患者,女,24歲,2014年11月17日初診。

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耳痛,伴外耳道溢膿2天。平素胃脘脹痛,怕涼,口苦,口干,納差,眠可,小便黃赤,飲食不慎則大便爛。查:左耳外耳道可見膿性分泌物引流,清理后見鼓膜充血、緊張部小穿孔。乳突壓痛陰性。鼻腔通暢,無異常分泌物。舌紅,苔薄膩,脈滑。

中醫診斷:膿耳(濕熱中阻)。

西醫診斷:急性中耳炎。

治則:清上溫下,燮理中焦。

處方:半夏12g,黃芩12g,黃連6g,黨參12g,干姜10g,大棗10g,炙甘草9,砂仁12g(后下)。4劑,日1劑,水煎服。

2015年3月因咽痛就診時自訴服藥2劑后外耳道溢膿消失,盡劑后諸癥若失,遂未復診。查:左耳外耳道通暢,鼓膜完整、標志清晰。

按語:從西醫學角度來看,患者有慢性胃腸炎,平素胃脘脹痛,怕涼,飲食不慎即腹瀉,沒有足夠證據認為與急性中耳炎有關系,故西醫學治療亦是分而治之,即耳科管耳科的,內科管內科的,各不相干。但以中醫整體觀來看,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內在的各臟腑器官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其生理病理都是相互影響的,故治療上必須把握其內在聯系而為之。故中醫治病常常是一人身上各科不同之病,卻能用一方而痊愈之。其關鍵就在于中醫之整體辨證觀。本案即是一例,半夏瀉心湯本為太陽病誤治后陽氣內陷,阻于中焦,與胃中濁邪相結而成心下痞滿為痛的病證。筆者臨證之時凡見胃脘痞悶,兼見上熱下寒之見證,則使用本方,均無往而不利。

閉經案

朝某,女,44歲,2013年3月14日初診。

月經量少,近4個月未來月經,期間有量少色淡月經,胃脘時有脹痛1月余,眼腫脹不適,腰以下涼,平素易上火,舌紅,苔燥白,脈沉伏。胃鏡示:十二指腸球炎。

中醫診斷:閉經(脾虛血瘀)。

治則:健脾益氣,活血化瘀。

處方:制半夏10g,黃連6g,黃芩10g,干姜6g,香附15g(后下),補骨脂15g,炒蒲黃10g(包煎),五靈脂15g,蘇梗10g,當歸15g,白芍15g,砂仁8g(后下),木香10g,蒲公英15g,甘草4g。5劑,水煎服,日1劑。

3月20日二診:藥后胃脹痛明顯好轉,便暢、1日1次,眼腫減輕,腰腿仍畏涼,腰困,舌暗淡,苔白膩,脈沉。繼續以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上方減補骨脂,加厚樸10g,陳皮6g,黃芪12g,神曲12g。5劑,水煎服,日1劑。

3月29日三診:藥后胃舒,月經已來,量可。效不更方,繼服5劑鞏固療效。

按語:《素問·經脈別論》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女科經論·月經門》言:“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故脾胃健旺氣血生化才有源。本案患者脾胃運化不暢,氣血生化乏源,氣機阻滯,則胃脹痛,月經量少,甚至氣滯血瘀出現暫時閉經的表現。氣不能推動水液正常運行,停滯眼部,故眼腫。舌紅苔燥,易上火,而腰以下涼屬上熱下寒。藥用半夏瀉心湯平調寒熱,補骨脂補腎助陽;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李時珍言“失笑散不獨治婦人心痛腹痛……百藥不效者,俱能奏效,屢用屢驗,真近世神方也”;當歸、白芍俱入肝經,活血祛瘀,養血調經;木香、砂仁、蘇梗行氣止痛;蒲公英具有抑菌作用。二診加厚樸、陳皮增強理氣除痞之效;加神曲健脾消食;加黃芪補氣升陽,利水退腫。

不寐案

苗某,女,39歲,2012年9月18日初診。

近半個月晚上入睡困難,寐而易醒,胃脘不適,時有脹痛感,納呆,大便不暢,影響到情緒不佳,舌淡苔薄,脈細弦。

中醫診斷:不寐(脾虛氣滯)。

治則: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佐以安神。

處方:制半夏10g,黃芩10g,黃連6g,干姜6g,木香6g,柴胡6g,厚樸10g,郁金15g,合歡花12g,夜交藤15g,川楝子10g,甘草4g,生麥芽12g。6劑,水煎服,日1劑。

9月25日二診:藥后諸癥明顯緩解,效不更方,隨進7劑以鞏固療效。

按語:《素問·逆調論》云:“胃不和則臥不安。”納呆、胃脹痛、大便不暢乃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氣機阻滯之表現,故影響到睡眠和情緒。藥用半夏瀉心湯和胃降逆。方中柴胡、郁金、川楝子均入肝經,疏肝行氣止痛;木香、厚樸辛行苦泄,溫通脾胃之滯氣;合歡花、夜交藤甘平養心安神;生麥芽健脾消食。諸藥相合,中焦脾胃氣機調暢,人體陰陽平衡則神自安。

脅痛案(膽囊炎)

曹某,女,44歲,2013年7月12日初診。

半年前右脅肋痛,偶爾有背痛,近1周加重,并覺胃脹,時痛,時有燒心感,口苦,大便干,面暗,睡眠一般,急躁易怒,時汗出,舌紅苔薄,脈細弦。B超示:膽囊炎;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HP(+)。

中醫診斷:脅痛(寒熱錯雜)。

西醫診斷:膽囊炎。

治則:辛開苦降,疏肝理脾。

處方制半夏10g,黃連6g,黃芩10g,干姜6g,柴胡7g,蒲公英10g,吳茱萸3g,烏賊骨18g,白芍15g,炒蒲黃10g(包煎),五靈脂15g,神曲12g,木香10g,香附12g,蘇梗10g,茵陳12g,金錢草12g,甘草5g,火麻仁10g。5劑,水煎服,日1劑。

7月17日二診:藥后胃痛、燒心感、脅痛及大便干均好轉,仍眠差,時口苦,舌暗紅,苔薄,脈細滑。上方加夜交藤15g,肉桂3g,生麥芽15g,炒棗仁30g。5劑,水煎服,日1劑。

7月25日三診:胃脹痛、口苦、背脅痛緩解,汗多,舌紅,苔薄,脈沉略滑。上方加浮小麥15g,生龍牡各15g。6劑,以鞏固療效。

按語:本例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膽、脾、胃,且因肝膽疏泄失職影響到脾胃運化功能。木不疏土,則脾虛不運;氣滯血瘀,故導致以上諸癥。藥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平調寒熱;加木香、香附、蘇梗增強行氣止痛之功;失笑散活血化瘀;烏賊骨制酸止痛,可緩解燒心癥狀,促進潰瘍面炎癥吸收,臨床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少量吳茱萸溫經通絡止痛;茵陳、金錢草清熱利濕利膽。諸藥疏肝利膽,調暢脾胃氣機,對寒熱錯雜型膽囊炎療效顯著。

口瘡案

王某,女,44歲,2014年12月2日初診。

口腔潰瘍1月余,近兩天潰瘍面痛明顯,自述以前服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有效,此次潰瘍服之效果不顯,有鼻涕,大便干,納少,食多胃脹,形瘦,舌紅苔白,脈細。血壓120/70mmHg。

中醫診斷:口瘡(陰虛濕熱)。

治則:滋陰清熱,理氣健脾。

處方:制半夏10g,黃連7g,黃芩10g,干姜5g,石斛15g,蒲公英15g,甘草10g,沙參12g,枳實10g,厚樸8g,大黃6g,大棗2g,連翹15g。5劑,水煎服,日1劑。

2月7日二診:藥后口瘡基本痊愈,大便1日1次、時干,納少,舌淡紅,苔白,脈細略數。上方加焦三仙各10g,烏藥15g,生龍牡各15g(先煎)。5劑,水煎服,日1劑。

12月13日三診:藥后諸癥緩解。效不更方,繼進5劑,鞏固療效。

按語:口瘡與心火、胃火上熏和脾胃郁熱化火有關,對反復發作、日久不愈型口瘡往往是因諸邪相兼為病,寒熱錯雜,影響脾胃之升降功能,《傷寒論》之半夏瀉心湯正是平調寒熱、辛開苦降之良方。《金匱要略·百合病狐惑陰陽毒病證治》云:“狐惑之為病……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甘草瀉心湯主之。”甘草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重炙甘草用量。半夏瀉心湯雖非口瘡所設,但若病機相符,臨床效顯,值得用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半夏瀉心湯的神奇功效與作用
抓住這個妙用的本質,你也能一方治多病
溫膽湯的神奇功效與作用
口腔潰瘍反復發作20年,用這張方子治好了
平胃散的神奇功效與作用
口腔扁平苔蘚總治不好?試試甘草瀉心湯,北中醫李平教授醫案解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教| 斗六市| 崇义县| 安康市| 新宾| 江孜县| 视频| 昔阳县| 丰镇市| 雷山县| 安丘市| 木兰县| 全椒县| 新宾| 太仆寺旗| 马公市| 彰化市| 乐昌市| 隆尧县| 南江县| 鸡西市| 越西县| 延庆县| 桂林市| 旬阳县| 嘉峪关市| 无为县| 青川县| 米易县| 清远市| 定安县| 台东县| 镇原县| 阿鲁科尔沁旗| 揭东县| 观塘区| 武川县| 安达市| 西城区| 柳河县| 乾安县|